歐陽泠星,方鑫楷,黃壑霏
(清遠市中醫(yī)院,清遠 511500)
頸椎病是臨床常見病,其中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占較大的比例。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電腦的普及,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的發(fā)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筆者自 2010年 1月至2012年5月采用毫火針療法治療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并與電針治療相比較,現(xiàn)報告如下。
治療組70例患者中,男47例,女23例;年齡20~55歲,平均(35±2)歲;病程最短 2 d,最長 3年,平均4.5個月。對照組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最小18歲,最大56歲,平均(37±5)歲;病程最短3 d,最長3年,平均6.7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O.05),具有可比性。
參照《現(xiàn)代頸椎病學》[1]中關于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執(zhí)行。
①依據(jù)《現(xiàn)代頸椎病學》[1]確診為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者;②能夠接受并堅持毫火針治療者;③觀察期內(nèi)未采取除毫火針、頸椎牽引外其他治療方法者;④年齡18~65歲。
①不符合納入標準者;②頸椎骨關節(jié)結核、骨折、脫位、腫瘤、椎管內(nèi)占位性病變者;③頸椎病合并有嚴重心腦血管、肝、腎、血液等疾病者;④妊娠期婦女。
取頸百勞、頸夾脊、肩井、曲池、阿是穴。應用特制毫火針(直徑0.5 mm,長25 mm),選擇所刺穴位后,患者取坐位,在穴位處用安爾碘進行局部消毒,同時要給患者解釋火針的感應,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每次取2~3穴,點燃乙醇燈,左手將乙醇燈端起,靠近針刺穴位,右手以握筆狀持針,針刺時,要求毫針在乙醇燈上加熱至通紅,用燒紅的針體迅速刺入穴位,并快速拔出,時間大約是 0.1 s,出針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壓針孔,并于針刺處覆一創(chuàng)可貼。隔3日治療1次,3次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
患者均取俯臥位,暴露相應穴位,在穴位處用安爾碘進行局部消毒,取頸夾脊、肩井、曲池、阿是穴,每次3~4穴,針刺后接上G6805-D型電針儀,均用連續(xù)波,留針30 min。每日1次,7次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療程間休息3 d。
兩組治療期間均禁食生冷及避免長時間固定姿勢伏案工作。另外,兩組均加用頸椎牽引,通常采用枕頜布帶牽引法。采用間斷牽引,每日1次,每次30 min,牽引重量可自3~4 kg開始,依據(jù)年齡、體質強弱、頸部肌肉發(fā)育情況以及患者對牽引治療的反應等,適當增加牽引重量和延長牽引時間。每日1次,10 d為1個療程。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2]評定?;颊咴谝粋€長10 cm的視覺量尺上對臨床癥狀進行自我評價,0代表沒有任何頸項部及肢體不適,10代表最大程度的癥狀和不適感,所得到的自我評價得分,即VAS評分。
治愈:臨床癥狀消失,頸、肢體功能恢復正常,能參加正常勞動和工作。
好轉:臨床癥狀減輕,頸、肩背疼痛緩解,頸、肢體功能改善。
無效:癥狀無改善。
3.3.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由表l可見,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2.9%,對照組為70.0%,兩組療效經(jīng) Ridit分析,u=2.525,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毫火針療法治療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療效優(yōu)于電針治療。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n)
3.3.2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由表2可見,兩組治療后VAS評分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提示毫火針和電針治療都可以起到較好的鎮(zhèn)痛效果。治療組治療后VA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毫火針療法治療鎮(zhèn)痛效果優(yōu)于電針治療。
表2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x ±s,分)
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屬中醫(yī)學“痹證”范疇,亦可歸為經(jīng)筋病范疇,其由風寒濕三氣雜至,留滯經(jīng)絡,或慢性勞損或跌仆損傷,導致寒凝濕滯,經(jīng)脈拘急,氣血不得通暢,不通則痛。毫火針療法古稱“焠刺”、“燔針”等,是用火將針尖燒紅迅速刺入腧穴內(nèi)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其通過加熱的針體,將火熱由腧穴直接導入體內(nèi),激發(fā)經(jīng)氣,鼓舞血氣運行,溫壯臟腑陽氣;火針借火熱之力,亦起到艾灸之功,共同達到溫通經(jīng)絡的作用,使氣血暢通,通則不痛[4]。又通過灼烙人體腧穴腠理而開啟經(jīng)脈脈絡之外門,給賊邪出路,達到開門去邪、散寒除濕的功效?;疳様y高溫直接刺激病變局部的壓痛點、條索狀物及結節(jié),使針體周圍微小范圍內(nèi)病變組織被灼至炭化,粘連板滯的組織得到疏通松解,局部血液循環(huán)狀態(tài)隨之改善,通過多次針刺及每次治療后一段時間的休整,機體對灼傷組織充分吸收,旺盛代謝,神經(jīng)根等部無菌性炎癥水腫及條索狀筋結物逐漸縮小直至消失,從而緩解患者的疼痛麻木無力等不適[5]。
配合頸椎牽引有可能通過以下方面來實現(xiàn)治療目的。其一,限制頸椎活動,減少對受壓脊髓和神經(jīng)根的反復摩擦和不良刺激,有助于脊髓、神經(jīng)根、關節(jié)囊、肌肉等組織的水腫和炎癥消退。其二,增大椎間隙和椎間孔,減輕甚至解除神經(jīng)根所受的刺激和壓迫。其三,解除肌肉痙攣,恢復頸脊柱的平衡[6],降低椎間盤內(nèi)壓,緩沖椎間盤向四周的壓力。其四,牽開小關節(jié)間隙,解除滑膜嵌頓,恢復頸椎間的正常序列和相互關系。其五,使扭曲于橫突孔間的椎動脈得以伸直,改善椎動脈的血供。其六,使頸椎管縱徑拉長,脊髓伸展,黃韌帶皺折變平,椎管容積相對增加。正確的牽引治療不僅可使肌肉痙攣解除,同時也有改善神經(jīng)根刺激癥狀的作用。
綜上所述,毫火針配合頸椎牽引療法能迅速消除或改善病變局部組織神經(jīng)根水腫、滲出、粘連、鈣化、攣縮等病理改變,達到迅速止痛和恢復正常功能的效果,適用于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的治療,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其具體機制有待進一步臨床研究。
[1] 趙定麟.現(xiàn)代頸椎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1:121.
[2] 李仲廉.臨床疼痛治療學(修訂版)[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36.
[3]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6.
[4] Li P, Wu YH, Li HM. Treatment of 30 cases of vertigo due to qi-blood deficiency by pricking Jingbailao (ex-hn 15) with fire needle therapy[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3,11(3):187-189.
[5] 劉公望,王秀云,孟向文,等.四天穴針刺法治療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09,28(1):25-28.
[6] Wang CM, Wu YC, Zhang JF, et al. Observation on efficacy of acupoint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traction for cervical radiculopathy[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1,9(6):38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