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顧樸光 顧雪濤
指畫系傳統(tǒng)繪畫中的一種特殊畫法,方法是以手指、手掌、手背、指甲蘸墨代替毛筆作畫,其源頭可上溯到唐代,但直到清初鐵嶺畫家高其佩才創(chuàng)立了獨立的指畫藝術。貴州畫史上擅指畫者不多,陳鈺是其中的佼佼者。
陳鈺字二如,號一指山人,祖籍貴州安平(今平壩縣),清嘉慶十九年(1814)生于貴陽。自幼不喜讀八股文章,唯醉心翰墨丹青,由于他既注重研習前人畫法,更注重發(fā)揮自家性靈,因此作品不但傳統(tǒng)功力深厚,而且富于獨創(chuàng)精神。咸豐年間云貴總督勞崇光因欣賞陳鈺的才華,曾邀他入幕,陳鈺無意科名,婉拒之。晚年以賣畫鬻字為生,窮困潦倒而不改其志,同治八年(1896)卒于貴陽。
陳鈺的畫題材廣泛,人物、山水、花卉、動物俱能,尤擅人物畫,除鐘馗、羅漢、觀音、八仙等傳統(tǒng)題材外,還精人物寫真。與一般畫家不同的是,他除了毛筆畫之外,更喜作指畫。陳鈺曾繪有《一指山人行樂圖》兩幅,一為橫卷,一為立軸,皆為畫家的自畫像。橫卷上有其妹夫何樹森長篇題詩,高度評價了陳鈺的人品和畫藝: “豪杰襟懷書生面,消閑只坐幽居院,靜觀自得意陶陶,窺想滋生靡所戀。富貴草朗霜,君獨甘貧賤,不持敲門磚,生涯只筆硯。嘉陵妙意輞川神,如君書畫今罕見……”其中“嘉陵”之語,乃借指唐代杰出畫家吳道子。相傳天寶年間,唐玄宗想看四川嘉陵江的景色,特命吳道子前往寫生,吳返回長安后,玄宗問他畫在何處,答曰“臣無粉本,并記在心”。玄宗遂命他在大同殿作畫,吳道子飛筆走墨,一天之內便把嘉陵江三百里風光畫了出來?!拜y川”之語,乃借指唐代著名詩人和畫家王維,王維晚年在陜西輞川購得初唐詩人宋之問的“藍田別墅”,終日在其間吟詩作畫,參禪奉佛。“嘉陵”“如君”兩句詩贊揚陳鈺堪比吳道子和王維,其書畫在當今并世罕見,此論雖有些夸張,但足見陳鈺之畫的確不同凡響。
陳鈺生前作畫甚多,但流傳至今者寥寥,貴州省博物館藏有他的《鐘馗破扇圖》和《山水花卉散頁》,從中可大致窺見其作品風貌。前者繪民間傳說中的食鬼兇神鐘馗,他廣額濃眉,須發(fā)如戟,手持破扇,容貌怪異;衣袍、靴子用指頭勾畫,眉眼、須發(fā)用細筆描繪,間用色墨渲染;全畫氣勢奔放,形象生動,是清代貴州人物畫的精品。后者由六幅花卉、四幅山水散頁組成,筆墨瀟灑,氣韻生動,亦為筆、指并用之作。陳鈺的指畫學習高其佩而能加以變化,貴州畫史上善指畫者屈指可數(shù),像陳鈺這樣有指畫作品遺存的畫家更是稀若晨星,這筆寶貴的藝術遺產應當受到我們珍視。
《鐘馗破扇圖》【清】 陳鈺 (貴州省博物館藏 作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