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軍 郭青梅 阿依努爾 余 一 楊向新
(蘭州軍區(qū)烏魯木齊總醫(yī)院老年病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到2040年我國老年人總數(shù)將達到4億人,成為21世紀人口老齡化最快的國家之一〔1〕。壓力性潰瘍是長期臥床患者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尤其老年患者因為長期慢性疾病、臥床、營養(yǎng)不良等原因〔2〕造成壓力性潰瘍更為多見。且多為大面積嚴重壓力性潰瘍,遷延不愈,每日可消耗大量蛋白質(zhì)、熱量和水分。老年人皮下脂肪和水分較少,再生修復能力低下,常會給病人帶來極大的痛苦,甚至發(fā)生敗血癥、膿血癥而導致死亡〔3〕。目前常用的局部治療壓力性潰瘍的方法,對Ⅲ、Ⅳ期壓力性潰瘍的治療效果不理想,我科嘗試將丹參酮ⅡA磺酸鈉(STS)注射液應用于壓力性潰瘍的治療,取得較滿意的療效。
1.1 臨床資料 2008年以來,我科收治院外帶入Ⅲ、Ⅳ度壓力性潰瘍患者共39例,均為男性,年齡62~97歲,平均年齡82.7歲。臨床診斷:除壓力性潰瘍外,包括偏癱、老年性癡呆、截癱、腦出血后遺癥、腎癌骨轉(zhuǎn)移、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我們將患者分為兩組:實驗組20例25處,對照組19例23處。兩組患者年齡、壓力性潰瘍分級和面積均無顯著性差異。兩組患者一般情況見表1。
1.2 壓力性潰瘍的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定時翻身、按摩,使用壓力性潰瘍氣墊避免局部組織受壓,鵝頸燈照射瘡面,加強營養(yǎng)支持,同時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局部清除壞死組織和分泌物,碘伏消毒創(chuàng)面周圍皮膚及創(chuàng)面。實驗組治療組靜脈滴注STS注射液60 mg 1次/d,10~15 d,對照組局部使用金因肽、賽膚潤、美皮康、磺胺嘧啶銀膏等治療,每日換藥1~4次。
1.3 療效評價標準 治愈:創(chuàng)面愈合,結(jié)痂并脫落;顯效:創(chuàng)面縮小,無分泌物,肉芽組織生長良好;好轉(zhuǎn):滲出減少,創(chuàng)面無擴大;無效:滲出物未減少,創(chuàng)面擴大或無變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實驗組治愈17例,顯效2例,好轉(zhuǎn)1例,治愈率85%。對照組治愈 4例,顯效 9例,好轉(zhuǎn) 3例,無效 3例,治愈率21.05%。兩組間有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Ⅲ度壓力性潰瘍愈合時間7~10 d,Ⅳ度壓力性潰瘍愈合時間12~18 d;對照組Ⅲ度壓力性潰瘍愈合時間9~14 d,Ⅳ度壓力性潰瘍愈合時間22~30 d。實驗組壓力性潰瘍愈合時間比對照組縮短。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n)
表2 兩組壓力性潰瘍病人瘡面愈合比較(n)
壓力性潰瘍是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huán)障礙發(fā)生持續(xù)缺血、缺氧、營養(yǎng)不良而致的組織潰爛壞死〔1〕,是臨床工作中常遇到的問題。通常通過加強局部消毒、保持清潔、避免局部受壓、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讓組織和細胞進行自我修復,但這一過程通常較長。老年患者久病臥床,導致基礎代謝差,能量攝入不足,機體抵抗力下降,皮膚易感染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而致壓力性潰瘍。
STS是從丹參中分離出二萜醌類化合物丹參酮后經(jīng)磺化得到的水溶性物質(zhì)。化學成分主要有隱丹參酮、丹參酮ⅡA、羥基丹參酮ⅡA、丹參酮甲酯、異隱丹參酮以及丹參新酮等,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如擴血管、降低血液黏滯度、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huán)、清除氧自由基,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組織修復,可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還有抗感染等作用,且無明顯不良反應。
丹參酮ⅡA化學結(jié)構(gòu)存在抗菌活性基團鄰萘醌,可通過形成超氧負離子而產(chǎn)生抑菌作用,血液中不同質(zhì)量濃度的丹參酮ⅡA對大腸桿菌、金葡菌、綠膿桿菌、溶血性鏈球菌有明顯的抗菌活性〔4〕。
壓力性潰瘍治療方法很多,但仍要以預防為主:鼓勵或協(xié)助患者至少2 h翻身1次,保護皮膚,避免長期受壓,長期臥床患者,床頭抬高不超過30°,半臥位時防止身體下滑,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及時更換患者衣物床單,使皮膚清潔、干燥,避免局部刺激,通過飲食改善全身營養(yǎng)狀況,必要時采用腸外營養(yǎng)。
1 黃永禧,王寧華.康復護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7:26.
2 李楊蕊,劉 杰.Ⅱ期以上壓力性潰瘍老年病人的護理〔J〕.家庭護理雜志,2008;1(6):54.
3 王巖梅,嚴海珠,奚 錦.壓力性潰瘍的治療現(xiàn)狀〔J〕.中華現(xiàn)代護理學雜志,2008;5(15):1355-6.
4 朱嘉蓉,羅厚蔚.丹參酮ⅡA的抑菌活性研究〔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04;35(4):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