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艷紅,陳曉靜
(福建農林大學 園藝學院,園藝植物遺傳育種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2)
為了適應基因工程和基因組學的快速發(fā)展,在遺傳實驗教學中增加了“植物基因組DNA的粗提與鑒定”實驗[1]。但是該實驗為驗證性實驗,學生只能按部就班地完成實驗步驟,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而且這樣的實驗不能說明任何生物學問題,學生積極性不高。為了更好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設計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設計了“番木瓜DNA提取與性別分子鑒定”綜合性實驗。該實驗將基因組DNA提取、PCR擴增、瓊脂糖凝膠電泳和分子標記分析整合到一個實驗中。通過對本實驗的操作,學生學習了移液槍、離心機、PCR儀和電泳儀等常用分子遺傳學研究儀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基因工程和基因組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而且通過本實驗,學生可以清楚認識到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的神奇功能,簡單的PCR操作就可以將番木瓜的兩性株和雌株分辨開,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植物材料:實驗用新鮮番木瓜葉片采自福建農林大學校園。
試劑:SDS、CTAB、Tris、EDTA、NaCl、PVPP、乙醇、氯仿和異戊醇均為國產分析純;ExTaq、dNTPs等購自TaKaRa公司;質粒提取試劑盒購自北京天澤基因工程有限公司。
(1)改良2×CTAB法。參照植物基因工程[3]的方法,并加以改進。
① 取番木瓜葉片0.1g并剪碎放入研缽中,加入1 mL提取緩沖液(0.02g/mL CTAB,1.4mol/L NaCl,20 mmol/L EDTA,100mmol/L Tris-HCl),加少許PVPP,充分研磨至漿糊狀;然后用1mL提取緩沖液將糊狀物洗入2mL的離心管中,65℃水浴15min。
②4℃、13000r/min離心10min。
③ 取上清,加入體積比為24∶1的氯仿和異戊醇,劇烈振蕩,4℃、13000r/min,離心10min。
④取上清,加入2倍體積的無水乙醇,輕輕向一個方向轉動試管,可見有白色絮狀沉淀出現,即為DNA。
⑤ 用槍頭將絮狀物挑出到1.5mL離心管中,用500μL、75%乙醇洗滌沉淀,4℃、10000r/min,離心5min。
⑥ 用移液槍吸取上清,棄掉,放在50℃烘箱中5min,以除去乙醇。
⑦ 加入50~100μL ddH2O溶解沉淀,-20℃保存?zhèn)溆谩?/p>
(2)SDS-KAc小量提取法。參照何瑋毅等[4]的方法,并簡化了步驟。
① 稱取番木瓜葉片0.1g,加入1500μL、緩沖液 (500mmol/L NaCl;pH 8.0 的 100mmol/L Tris-HCl;50mmol/L EDTA),加少許PVPP,迅速研磨成勻漿,轉移至2mL離心管中,加入100μL 20%SDS,65℃溫育15min。
② 加入300μL KAc,放入4℃冰箱10min,4℃、13000r/min離心10min;之后步驟同方法(1)的③—⑦步。
(3)2×CTAB+質粒提取試劑盒法。將番木瓜葉片于2×CTAB緩沖液中研磨成勻漿,65℃溫育15 min后,離心,然后將上清液加入質粒提取試劑盒的柱子中,其余步驟參照試劑盒使用說明書。
(4)SDS-KAc+質粒提取試劑盒法。完成方法(2)的①、②步后,將上清液加入質粒提取試劑盒的柱子中,其余步驟參照試劑盒使用說明書。
取3μL DNA樣品并稀釋100倍,在TU-1901型紫外分光光度計上測定A260、A280,并計算檢測DNA的純度、濃度和產率。計算 DNA濃度c:c/(mg·L-1)=A260×50×100。各取8μL DNA樣品,經1%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DNA質量。各取8μL DNA樣品用Sau3AI與EcoR I酶切,將酶切產物經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酶切效果。
根據Deputy等[5]發(fā)表的番木瓜性別連鎖SCAR標記合成引物,上游引物 T12-F:5′-GGGTGTGTAGGCACTCTCCTT-3′,下游引物 T12-R:5′-GGGTGTGTAGCATGCATGATA -3′,片段長度為800bp。利用番木瓜Actin基因保守區(qū)做陽性對照[6],上游引物為5′-CACTGCTGAGCGGG AAATTGT-3′,下游引物為5′-GATCCTCCAATCCAGACACTGT-3′,片段長度為426 bp。以提取的番木瓜基因組DNA為模板,擴增性別連鎖SCAR標記。PCR擴增程序:94℃預變性5min;35個擴增循環(huán)的94℃變性30s,52℃退火30s,72℃延伸50s;最后72℃繼續(xù)延伸7min。擴增PCR產物經1%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
由電泳結果可以看出,4種方法提取的番木瓜基因組DNA條帶完整、清晰,說明沒有降解。2×CTAB法和SDS-KAc法DNA的得率比與試劑盒結合的方法高,但是這2種方法RNA污染嚴重,而且點樣孔稍亮,說明有蛋白質污染(見圖1)。采用分光光度計測定OD值,2×CTAB法與SDS-KAc法提取的DNA A260/A280接近2,A260/A230均為2.16(見表1)。如果單從數據上看,這2種方法提取的DNA質量很高,沒有RNA、蛋白質以及小分子雜質的污染。但是從DNA電泳圖譜已經看出,這2種方法獲得的僅是粗提DNA,既有RNA污染,又有蛋白質污染,因此粗提得到的DNA不適于用分光光度法分析其質量。Sau3AI與EcoR I酶切結果表明,采用這4種方法提取的DNA均能被完全酶切(見圖2)。分別以這4種方法提取的DNA為模板,擴增番木瓜Actin保守區(qū),均能擴增出目的條帶(見圖3),說明4種方法所提取的DNA質量可以滿足PCR擴增的要求。
表1 番木瓜葉片DNA的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結果
圖1 番木瓜DNA電泳圖譜
圖2 番木瓜DNA的Sau3AI和EcoRI酶切
圖3 番木瓜Actin基因的擴增
采用2×CTAB法分別提取了兩性株與雌株的基因組DNA,分別擴增番木瓜Actin基因和SCAR性別連鎖標記。將PCR產物跑電泳,結果如圖4所示,兩性株和雌株都能擴增出Actin基因,但是只有兩性株能擴增出SCAR標記,說明SCAR標記僅出現在兩性株的基因組中,因此PCR擴增可以鑒定番木瓜性別。
圖4 番木瓜性別連鎖SCAR標記的擴增
番木瓜株性復雜,有雄株、雌株和兩性株,是研究植物性別決定的模式植物。早在20世紀30年代,Hofmeyr[7]和Storey[8]就推斷番木瓜的性別受3個復等位基因控制,雄株、兩性株及雌株的基因型分別為M1m、M2m、mm。Horovitz和Jimenez[9]根據屬間雜交的結果提出番木瓜性別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屬于經典的XXXY型。隨著研究的深入,Liu等[10]認為番木瓜包含一個原始的Y染色體,其雄性特異區(qū)域可能與2億4千萬到3億2千萬年前人Y染色體的祖先相似。
番木瓜雄株一般不結果,雌株和兩性株均能結果,但是雌株果實果腔大、果肉薄,市場價值不如兩性株果實。番木瓜性別分化較遲,一般在開花后才能準確鑒別其性別,因此在生產中果農總是1個穴中種2~3株小苗,等到7~9個月開花后再將雄株和雌株拔掉,這在生產上造成極大的浪費[11]。因此,番木瓜性別早期鑒定在番木瓜生產上具有重要意義。Deputy等[5]獲得了與番木瓜性別緊密連鎖的2個RAPD標記,并將其轉化為SCAR標記。SCAR T12在兩性株上能擴增出約800bp的特異條帶,而在雌株中不出現,重復性良好,能很好地將兩性株和雌株區(qū)分開,在生產上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番木瓜是熱帶、亞熱帶常種果樹,在我國廣東、廣西、云南、臺灣、福建等地廣泛種植[12]。在福州,番木瓜全年開花,雌花沒有雄蕊,花型胖大,兩性花既有雌蕊又有雄蕊,花型瘦小,容易分辨,方便學生自己動手采集、處理材料,完成實驗全過程。
常規(guī)植物組織DNA提取方法中,一般將植物組織放在液氮中研磨成粉末,這樣有利于抑制DNAase的作用,以防DNA降解。在我們所用的4種方法中均沒有使用液氮,因為液氮價格較貴,而且易揮發(fā),不容易保存。本研究中,將番木瓜葉片直接放在提取緩沖液中,室溫下進行研磨,未見DNA降解,效果良好。實驗證明,4種方法提取的DNA雖然都有些雜質污染,但是可以進行PCR擴增、酶切鑒定等實驗。4種方法與傳統(tǒng)DNA提取方法[3]相比,簡化了多個實驗步驟,因此大大節(jié)約了操作時間。傳統(tǒng)DNA提取大約2h,而這4種改進方法只需約1h就可以完成。2×CTAB法比SDSKAc法少1個步驟,可以節(jié)約10min時間。與試劑盒結合的方法又比上面2種方法節(jié)約10min時間。因此,如果沒有時間上的考慮,完全可以選用前面2種傳統(tǒng)方法,而且全部用的是常規(guī)藥品,價格便宜。其實,植物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種類很多,效果也不錯,作者之所以選用質粒提取試劑盒,也是出于價格的考慮。天澤柱式植物DNA提取試劑盒50次包裝的價格為390元,而天澤柱式質粒提取試劑盒100次包裝的價格僅為99元。因此,在教學經費短缺,又想讓學生感受柱式植物DNA提取時,采用2×CTAB或SDS-KAc+質粒提取試劑盒法是不錯的選擇。
(References)
[1]申艷紅,陳曉靜.適合本科教學的“DNA粗提與鑒定”實驗[J].生物學通報,2008,43(12):33-34.
[2]皮妍,林娟,郭濱,等.改革遺傳學實驗教學方法培養(yǎng)新型創(chuàng)新人才[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27(10):86-88.
[3]王關林,方宏筠.植物基因工程[M].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755.
[4]何瑋毅,陳曉靜,申艷紅,等.番木瓜組培苗葉片基因組DNA的微量提?。跩].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8(1):34-38.
[5]Deputy J C,Ming R,Ma H,et al.Molecular markers for sex determination in papaya(Carica papayaL)[J].Theor Appl Genet,2002,106(1):107-111.
[6]申艷紅,陳曉靜,何瑋毅,等.番木瓜肌動蛋白CpActin基因的克隆及在果肉中的表達研究[J].果樹學報,2010,27(6):859-862.
[7]Hofmeyr J D J.Genetical studies of Carica papayaL[J].South African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Science Bulletin,1938,187:64.
[8]Storey W B.Segregation of sex types in Solo papaya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the selection of seed[J].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 Proceedings,1938,35:83-85.
[9]Horovitz S,Jim nez H.Cruzamientos interespecificos e intergenericos en caricaceas y sus implicaciones fitotechicas[J].Agron Trop,1967,17:323-343.
[10]Liu Z Y,Moore P H,Ma H,et al.A primitive Y chromosome in papaya marks incipient sex chromosome evolution[J].Nature,2004,427:348-352.
[11]Urasaki N,Tokumoto M,Tarora K,et al.A male and hermaphrodite specific RAPD marker for papaya(Carica papayaL)[J].Theor Appl Genet,2002,104(2/3):281-285.
[12]華南農業(yè)大學.果樹栽培學各論[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89: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