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名英,傅安靜,靳新剛
(1.成都農(nóng)業(yè)科技職業(yè)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0;2.河北省保定冀中藥業(yè)有限公司,河北 保定 071000)
雞大腸桿菌病是雞場常發(fā)病,針對該病的治療藥物,當前市售的多是不清楚具體成分的復方藥。再加之大腸桿菌易產(chǎn)生耐藥性,若將這些藥物一一試過后來看效果,則有可能造成很大的經(jīng)濟損失,而采用藥敏試驗體外篩選敏感藥物確實是一種快捷有效的方法。另外,用市售藥敏片獲得藥敏試驗結果后,卻很難購買到成分和藥效與之相同的藥物。故用自制藥敏片定期進行體外敏感藥物的篩選就成了臨床上值得推廣的方法。
1.1 材料
1.1.1 病料 在四川省2個不同地方剛發(fā)病的雞場(A雞場、B雞場),無菌采取臨床表現(xiàn)為典型大腸桿菌病的雞肝臟、脾臟組織。
1.1.2 培養(yǎng)基及生化試劑 普通瓊脂培養(yǎng)基、伊紅美藍瓊脂培養(yǎng)基、麥康凱培養(yǎng)基,均購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酵母提取物(OXOID)、胰蛋白胨(OXOID)、腸桿菌科細菌生化編碼鑒定管,購自杭州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
1.1.3 藥品 5%鹽酸多西環(huán)素(康迪瑞恩,批號:20120626)、5%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金力克,批號:20120827)、0.5%氧氟沙星(桿菌迪克,批號:20120506)、4%氧氟沙星溶液(易達,批號:20110517),由河北保定某藥業(yè)有限公司提供。另外還有2%氧氟沙星、5%氟苯尼考粉、20%氟苯尼考粉、3%硫酸安普霉素、5%硫酸粘菌素等為主的復方藥。
1.2 方法
1.2.1 細菌的分離培養(yǎng)與鑒定 將細菌病料接種于普通瓊脂培養(yǎng)基上,37℃培養(yǎng)18~24h。挑取典型單個菌落分別接種在伊紅美藍瓊脂培養(yǎng)基、麥康凱培養(yǎng)基和LB液體培養(yǎng)基上,經(jīng)37℃培養(yǎng)18~24h后觀察結果。然后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和生化鑒定管培養(yǎng)鑒定。不同雞場、不同大小的病雞菌液分開保存,備用。
1.2.2 藥敏片制作 用定性濾紙做成6mm直徑的圓形紙片,將做好的紙片進行高壓滅菌烘干備用。將1.1.3的藥品按治療量的5倍稀釋。取1mL稀釋藥液浸泡50片藥敏紙片30~60min后,置于干凈的青霉素瓶內(nèi)在37℃溫箱中烘干。將做好的藥敏片密封,4℃保存。
1.2.3 藥敏試驗及結果判定 吸取純培養(yǎng)菌液100μL,均勻涂布在培養(yǎng)基上,再將藥敏片貼于有菌液的平板上,待藥敏片吸濕貼緊培養(yǎng)基約10min后,倒置于37℃恒溫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16~18h,觀察結果。同時做2個重復。根據(jù)抑菌圈直徑的大小來判定結果。若菌液濃度合適、涂布均勻,則抑菌圈規(guī)則,細菌呈融合生長;如果出現(xiàn)單個菌落,說明接種量小,需重做。
表1 藥敏試驗判斷標準
1.2.4 體外篩選藥物的臨床試驗 篩選抑菌圈直徑大的藥物用于臨床預防和治療,并觀察療效。
2.1 細菌培養(yǎng)與鑒定結果 在伊紅美藍瓊脂培養(yǎng)基上形成紫黑色帶金屬光澤的菌落,在麥康凱培養(yǎng)基上形成粉紅色菌落;革蘭氏染色鏡檢呈紅色、中等大小的陰性桿菌;能發(fā)酵葡萄糖、乳糖、麥芽糖、甘露醇,產(chǎn)酸;MR試驗呈陽性,VP試驗呈陰性,不產(chǎn)生尿素酶和硫化氫。以上特征符合大腸桿菌的生化特性,確定兩雞場分離的細菌均為大腸桿菌。
2.2 體外藥敏試驗結果 本次試驗共選取了兩個雞場不同生長階段的雞大腸桿菌進行體外藥敏試驗,結果見表2、表3。表中數(shù)據(jù)顯示:A雞場大腸桿菌抑菌圈平均值較大的分別是大雞對4%氧氟沙星、5%硫酸粘菌素極度敏感;小雞對4%氧氟沙星、5%硫酸粘菌素高度敏感。
B雞場大腸桿菌抑菌圈平均值較大的分別是大雞對4%氧氟沙星、5%硫酸粘菌素高度敏感;中雞對5%鹽酸多西環(huán)素、3%硫酸安普霉素、5%氟苯尼考粉中度敏感;小雞對3%硫酸安普霉素高度敏感。
表2 A雞場大腸桿菌體外藥敏試驗抑菌圈結果(平均值) mm
表3 B雞場大腸桿菌體外藥敏試驗抑菌圈結果(平均值) mm
2.3 體外篩選藥物的臨床用法與效果觀察
2.3.1 臨床用藥方法 A雞場:大雞和小雞均采用4%氧氟沙星進行治療。B雞場:大雞采用4%氧氟沙星和5%硫酸粘菌素進行聯(lián)合治療;中雞采用5%鹽酸多西環(huán)素和3%硫酸安普霉素聯(lián)合治療;小雞采用3%硫酸安普霉素和5%氟苯尼考粉聯(lián)合治療。
2.3.2 臨床效果觀察 A雞場:大雞治愈率達97.5%,小雞治愈率為93%。B雞場:大雞治愈率達96%,中雞治愈率達96%,小雞治愈率為92%。
3.1 雞大腸桿菌血清型較多,且易產(chǎn)生耐藥性,建議不同地方、不同雞群都應定期進行藥敏監(jiān)測試驗,選擇對大腸桿菌敏感的藥物進行預防和治療。
3.2 藥敏片上的藥物應均勻分布,且要防止藥敏片在浸泡過程中重疊。
3.3 藥敏試驗的抑菌圈大小受多種因素影響,如菌液濃度、藥物擴散性、培養(yǎng)基質量、藥敏片保存時間等,試驗應盡量減少誤差。
3.4 在藥敏試驗完后進行藥物篩選時,應首選抑菌圈較大且抑菌圈內(nèi)無雜菌的高敏藥物進行防治,也可選擇兩種藥物進行聯(lián)合或交替用藥;其次還應考慮給藥方式、藥物成本、配伍禁忌、應激等其他因素。
3.5 雞大腸桿菌病易與其他病混合感染,所以在用藥治療時要全面考慮,并采取綜合防治措施。
[1]孫麗蓉,李芳萍,康宏昌,等.獸用藥敏片的制作和應用[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01,(5).
[2]伍尚娟.自制藥敏試紙及藥敏試驗在禽病防治中的應用[J].家禽科學,2007,(1):25-26.
[3]李元果,劉福臣,劉清河.肉用商品雞大腸桿菌致病菌株耐藥性的檢測[J].吉林畜牧獸醫(yī),2009,30(5):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