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進華,張德順
(同濟大學 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上海 200092)
庭院是一種歷史悠久、應用廣泛、形態(tài)多樣的建筑空間類型,《中國大百科全書·園林卷》中對“庭院”的解釋為:“建筑物前后左右或被建筑物包圍的場地通稱為庭或庭院”[1]。由此可知,庭院是一種廣泛使用的建筑外部空間形式。小尺度庭院其內涵可從兩方面來理解:其一是面積比較小,尺度一般在1hm2以內,有別于大面積的綠地型庭院;其二是圍合度相對較強。為便于行文,下文將小尺度庭院簡稱為小庭院。
小庭院景觀一般由植物、地形、水體、鋪裝、小品等構成。植物作為小庭院空間中富有生命力和表現(xiàn)力的設計元素,對于提升環(huán)境品質、豐富小庭院空間變化、提升視覺美感度具有獨特的作用?;谛⊥ピ涸诃h(huán)境、空間尺度、使用訴求等方面的獨特性,小庭院植物景觀設計與一般園林綠地中的植物景觀設計也有著一定的差異,下文擬就小庭院植物景觀設計的獨特性和規(guī)律性進行探討。
小庭院中常選用不同類型的植物,以孤植、叢植、群植、花壇、花境等配置形式形成小庭院的構圖中心與視線焦點,成為觀賞主景。
植物還常常在小庭院中作為背景要素使用,常以樹叢、樹群、籬植、草坪等形成均衡穩(wěn)定的背景,對建筑、水景、雕塑等起到襯托和修飾的作用。
作為構景元素,植物可形成障景、隔景、夾景、框景、漏景等多種空間構景形式。如利用小庭院入口或主要道路的分叉口、彎道盡端,將樹群、樹叢、樹墻等與山石、景墻相結合,可以阻障視線或轉變視線方向,從而形成障景或隔景。夾景是運用透視線、軸線突出對景的常用手法之一。利用喬木或灌木,通過對植、列植等種植形式形成封閉的狹長空間,使視線向兩端聚焦即為夾景。精心配置植物,利用植物樹干和樹枝形成景框得以欣賞另一空間的景色便形成了框景。漏景可以看做框景的延伸與發(fā)展。小庭院中植物的枝條間隙便是天然的漏景框,透過植物間隙觀景所產生的影影綽綽而朦朧的意蘊,能形成小庭院空間含蓄、雅致的氛圍。
所謂意向景觀指欣賞者在感知、理解的基礎上通過移情、聯(lián)想、演繹等知覺活動獲得的觀賞對象的內在美。將植物的形象之美人格化、藝術化、抽象化、文學化,并予其一定的品質和精神內涵,即形成意向景觀。在小庭院中,常利用植物的文化含蘊引導欣賞者感念與懷想,引起內心共鳴。
植物所形成的空間一般由基面、垂直面、頂面3個要素單獨或共同組合而成。所謂基面,一般由低矮的植物形成,通過覆蓋地面的方式對地表進行界定和裝飾,形成如同建筑空間構成中“地面”一樣的效果。在垂直面上,植物高大挺拔的樹干、茂密的枝葉,灌木密植而形成的籬垣可以形成如同“墻壁”一樣的側界面,從立面上對空間進行圍合與限定。高大且枝葉開張繁茂的喬木樹冠猶如撐開的大傘,為人們遮陽避雨,則形成了如同“天花板”一樣的頂面。上述空間構成元素的不同組合形成的小庭院植物景觀空間可概括為開敞空間、半開敞空間、封閉空間3種形式[2,3],具體如表1所示。
3.2.1 對小庭院內部空間進行引導
植物常作為小庭院空間的組織者與經營者,充當相鄰功能空間之間轉折、過渡區(qū)域的引導與聯(lián)系要素,如通過在線性空間(如道路,水體等)轉折與過渡處布置觀賞價值較高的植物,可起到引領人們行動路線的作用。而且,植物所形成的空間往往透視感較強,這一特性也能對空間進行引導,誘使人們進出和穿越不同的空間[4]。
表1 小庭院植物景觀空間形式及特征
3.2.2 對小庭院與附屬建筑室內空間進行引導
小庭院與建筑有著或多或少的聯(lián)系,當小庭院作為建筑的附屬庭院時,應考慮到建筑室內與外部庭院空間的聯(lián)系。一般采用兩種方式聯(lián)系室內與室外空間:其一是將植物與道路結合,形成視線與動線相結合的空間,將人從室外引導到室內;其二是在建筑的門廊、窗戶等位置利用地栽植物或容器栽植,或者利用攀援植物在墻面進行垂直綠化等方式,通過植物的視覺聯(lián)系連接室內與室外空間。
3.2.3 對小庭院與外部環(huán)境空間進行引導
小庭院由于面積具有局限性,相對而言視線會受到極大的阻滯,可以利用植物以“明示”和“暗喻”的方式加強植物與外部空間的聯(lián)系。植物“明示”的方式適用于具有良好外部景觀的小庭院,一般在有良好朝向的邊界處利用較高的植物輪廓形成景框,在景框范圍內種植低矮的植物形成視線的引導,借景園外,融合小庭院內外環(huán)境。植物“暗喻”的方式適用于空間圍合度較高、面積相對較局促的小庭院。如在邊界處用植物加以遮擋,使界墻等要素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能使人產生一種錯覺,感到在植叢之后還有園林空間的延伸,特別是當邊界處種植與外部環(huán)境中相同或相似的植物之時,更能將小庭院空間引導到外部環(huán)境之中。
小庭院一般具有較強的空間圍合感,形成相對私密、封閉的空間或空間序列。對于小庭院整體空間氛圍而言,植物可以作為小庭院邊界的圍合要素。比起其他分割小庭院與外部環(huán)境的邊界要素(如圍墻、柵欄等),植物可以增加小庭院與外部空間的聯(lián)系,視覺上更賞心悅目,作為具有生命活力的要素,植物的季相變化能夠增強小庭院空間的時序感。其次,植物本身具有建構空間的特性,植物既是構成空間的主體,又是形成空間邊界的要素,對于形成連續(xù)的空間序列具有重要作用。植物還可以起到柔化建筑邊界,使建筑與小庭院環(huán)境更加協(xié)調的作用。如在建筑的基礎附近進行的基礎種植,在建筑墻面進行的垂直綠化等等,對于改善建筑冷硬的線條,形成建筑與室外地面的過渡和聯(lián)系具有重要作用。
4.1.1 場地的特殊性
小庭院一般附屬于建筑,與建筑空間的關聯(lián)度很高,小庭院常常作為緩解建筑微域環(huán)境不利因素的角色使用。這些不利因素包括小庭院極端光熱環(huán)境緩解、建筑附屬設施干擾以及建筑與景觀風格協(xié)調等,與之相對應的植物景觀應對策略如表2所示。
表2 小庭院場地特殊性及植物景觀應對策略
4.1.2 生境的特殊性
小庭院往往人工化程度很高,且受到建筑及其附屬物的強烈影響,從而構成了小庭院中的植物生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現(xiàn)為建筑物干擾、土壤質量差等,與之相對應的植物景觀應對策略如表3所示。
表3 小庭院場地特殊性及植物景觀應對策略
小庭院空間簡單,尺度相對較小,由此對植物景觀設計提出特殊的要求,主要包括空間營造、景觀視線處理、景觀風格塑造等,與之相對應的植物景觀應對策略如表4所示。
表4 小庭院空間尺度特殊性及植物景觀應對策略
小庭院使用方式與需求的特殊性,主要體現(xiàn)在相對明晰與固定的使用人群、使用頻率高且方式多樣等,與之相對應的植物景觀應對策略如表5所示。
表5 小庭院使用方式與需求特殊性及植物景觀應對策略
小尺度庭院空間的植物景觀營造是一個有特色的研究領域。相較于其他園林綠地空間而言,小尺度庭院因其面積狹小、與建筑關系密切、使用人群相對固化具有獨特的性格品質。植物作為景觀構成要素之一,是小庭院空間中一種非?;钴S、極具表現(xiàn)力的要素,能帶來美感、提升環(huán)境質量、豐富空間變化。盡管植物對小庭院來說極其重要,但許多人卻僅僅將其作為裝飾品或裝扮建筑的陪襯物,這是一種狹隘的觀點。小庭院的環(huán)境、尺度、使用訴求等具有獨特性,這使其在進行植物景觀設計時也有著特殊性和規(guī)律性,探索這些內容并尋求與之相適應的應對策略,是本文的目的之一。在環(huán)境危機日益嚴峻的當下社會,從身邊的小尺度環(huán)境做起,積極地改善并引導其往良性的道路發(fā)展,也是設計師應身體力行的職責之一。
[1]于志遠.庭院:建筑與景觀的交互——淺析中國傳統(tǒng)庭院空間建筑與景觀關系及對當代建筑設計的啟示[D].上海:同濟大學,2006.
[2]諾曼·K.布思.風景園林設計要素[M].曹禮昆,譯.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9.
[3]李 雄.園林植物景觀的空間意向與結構解析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06.
[4]周道瑛.園林種植設計[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8.
[5]黃清俊.小庭院植物景觀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