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莉軍
摘 要:“兼職學生是否屬于勞動法主體”是當前勞動法的一大漏洞,面對當前大中專學生兼職市場的活躍與權益保障的滯后,兼職學生的勞動法主體資格就成為一個亟待破解的題域。當前兼職學生的勞動法主體資格存在主體模糊化、相應條款龐雜化、立法技術粗糙化等困境,在勞動法的價值取向、雇主理論與兼職學生勞動法主體資格的法理分析下,提出將兼職學生在建立勞動關系后要納入勞動法保護范圍、加強學校兼職管理部門建設等方面,來應對當前兼職學生的勞動法主體資格模糊化。
關鍵詞:兼職學生;勞動法;主體資格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7-0167-02
大中專學生利用寒暑期與課余時間兼職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這被認為既是減輕家庭生活負擔,又能提升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一舉兩得的實踐。在各大院校,隨即可看到家教、餐飲、短期導購、短期旅游、短期廣告宣傳、打字復印等各類兼職行業(yè)。此外,由于勞動力的短缺與部分行業(yè)生產的旺淡季因素,一些企業(yè)通過招聘學生兼職以保證生產,并能一定程度降低企業(yè)成本。廣東作為沿海工業(yè)大省,此類現象更為普遍。然而,學生在眾多的兼職誘惑與兼職參與的背后卻是合法權益受侵害事件的頻見報端。有學者就學生在兼職過程中是否受到權益侵害進行調查,其結果69%的學生表示在兼職過程中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而65%的學生選擇自己承受損失。在眾多權益受害而大部分選擇自己承受的背后,究其原因則在于學生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其勞動法主體資格存在模糊性分歧。
“兼職學生是否屬于勞動法主體”是當前勞動法的一大漏洞,面對當前學生兼職市場的活躍與權益保障的滯后,兼職學生的勞動法主體資格就成為一個亟待破解的題域。
一、困境審視:兼職學生勞動主體資格的現實困境
1.兼職學生勞動法主體資格的相關界定模糊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第2條第1款規(guī)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yè)、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tǒng)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第2條第2款做了補充:國家機關、事業(yè)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zhí)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并沒有對勞動者做出明確界定,出現界定模糊化的困境。勞動法中對勞動者的界定并沒有指明是從廣義上還是從狹義上加以理解。兼職學生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其與用人單位往往不能夠形成嚴格的合同關系,是否能適用勞動法就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兼職學生中的兼職與勤工助學、實習,與一般工作者的兼職都有所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對此也沒有清晰的界定,沒有對學生的兼職與一般兼職、勤工助學、實習等做出劃分,相關界定的模糊化導致當兼職學生在兼職期間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只能選擇自我承受。
2.兼職學生勞動法主體資格的相應條款龐雜化
審視當前關于勞動法主體資格的相應條款,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1995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2008年9月18日公布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2008年5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yè)促進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等,此外我國勞動法地方法規(guī)及由省市兩級法院下發(fā)的指導意見等也有三百條左右的規(guī)定,然而在龐雜的規(guī)定中對勞動法主體資格存在不同的解釋,如在1995年頒布的《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的第12條規(guī)定,即“在校生利用業(yè)余時間勤工儉學,不視為就業(yè),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比欢诂F代法的保護弱勢群體的精神中,兼職學生顯然是弱勢群體,因此有部分指導意見提出將兼職學生納入勞動法的保護范圍。在不同的解釋與不同的理解偏差上導致曾出現同一案例在不同的判決中出現完全相反的裁決。
3.兼職學生勞動法主體資格的立法技術粗糙化
在龐雜的勞動法主體的相關條款中,對于什么是“勞動者”、“勞動法主體資格”等都未作明確的概念界分,而是籠統(tǒng)的采取羅列式的方式,如提出國家機關、事業(yè)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納入勞動法的適用范圍,有些人員如公務員、農村勞動者、現役軍人和家庭保姆等排除在勞動法的適用范圍之外。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推進,階層的分化,社會階層的多樣化,僅以羅列的方式界定勞動者顯然有立法技術粗糙化之嫌。兼職學生涉世未深,權益保護意識相對較弱,屬于社會的弱勢群體,然而龐雜的條款卻未將兼職學生的勞動法主體資格采取明確規(guī)定,而是以期能在眾多羅列的勞動者中找尋對應,顯然已充分暴露出當前學生兼職市場的活躍與權益保障滯后的矛盾亟待破解。綜合以上分析,兼職學生勞動法主體資格存在主體模糊化、相應條款龐雜化、立法技術粗糙化是當前兼職學生勞動法主體資格存在的困境。
二、法理分析:兼職學生勞動主體資格的法理透視
我們從勞動法的價值取向、雇主理論與兼職學生勞動法主體資格的法理分析下透視“兼職學生是否是勞動法主體”這一亟待破解的問題。
1.勞動法的價值取向與兼職學生勞動法主體資格
勞動法的價值取向簡單來說即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弱勢群體的利益。顯然兼職學生屬于社會弱勢群體的分子,從勞動法的價值取向可以就兼職學生勞動法主體資格做出肯定的判斷。一是兼職學生有勞動權利能力。勞動權利能力即公民依法能夠享有勞動權利與承擔勞動義務的資格。既擁有平等就業(yè)和選擇職業(yè)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wèi)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yè)技能培訓的權利等。二是兼職學生有勞動行為能力。勞動行為能力主要看年齡因素、健康因素、智力因素、行為自由。年齡因素只要滿十六周歲都不能被排除在外,顯然兼職學生在年齡、健康、智力、行為自由等方面都符合要求,具備勞動行為能力。三是兼職學生并未明確排除在勞動法主體資格的羅列中。在1995年頒布的《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的第12條規(guī)定推知,若建立勞動關系,則可簽訂勞動合同。因此從勞動權利能力、勞動行為能力、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等各方面與現實的需求都可推知將兼職學生列入勞動法主體資格有其理論支撐與現實要求。
2.雇主理論與兼職學生勞動法主體資格
雇主理論是源自西方的一項理論,其簡單而復雜的理論影響著各國相關法制的制訂,如勞動法、公司法、合同法等。雇傭簡單來說即雇主與雇員之間基于勞動關系訂立的合同。雇員即“一個人基于任何雇傭合同而提供的任意一項服務,無論形式上是明確或者暗示,是口頭或者書面,雇主有能力或權力依據該雇員的工作表現來控制和管理雇員的物質回報。”在當前中國的各領域都已陸續(xù)推進雇員制改革,打破傳統(tǒng)的“鐵飯碗”、“金飯碗”的體制,以雇員制的推進提升行政效率與工作績效。當兼職學生在雇主理論的適用下,則只要雇主與雇員發(fā)生了勞動關系、利益關系、服務關系等,都享受相應的權利并承擔相應的義務。雇主理論在中國目前的大勢推進,兼職學生勞動法主體資格依據此理論的法理適用也即成為一種必然。
三、出路探微:兼職學生勞動主體資格的路徑前瞻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措施應對當前兼職學生勞動法主體資格模糊化的出路。
1.有法可依:兼職學生在建立勞動關系后要納入勞動法保護范圍
勞動關系即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生產要素的結合而產生的關系,當前大中專學生利用寒暑假期間兼職、課余時間兼職與未畢業(yè)持《就業(yè)協議》進入用人單位并取得報酬等兼職行為都應視為勞動關系的建立,兼職學生在建立勞動關系后要納入勞動法保護范圍,我國《勞動合同法》也專節(jié)規(guī)定了“非全日制用工”形式,并肯定了雙重勞動關系的合法性,學生在兼職期間既不影響學校的學習,也不影響用人單位的正常運作即屬于雙重勞動關系的范疇,適用勞動法的保護范疇。因此,將兼職學生在建立勞動關系后納入勞動法保護范圍既不與現行的《勞動合同法》相背離,也是面對當前“兼職學生是否屬于勞動法主體”這一勞動法一大漏洞的有力回應。
2.管理強化:加強學校兼職管理部門建設,對學生兼職有序管理
我國目前各大院校都有對勤工助學的專門管理,而對兼職的管理比較缺乏,然而學生在兼職中信息的收集、權益的保護、學業(yè)與兼職關系處理等方面都需要一定的引導與管理,因此加強大中專院校(含高職院校)兼職管理部門建設,對學生兼職有序管理是對學校管理提出的內在要求。當前學生兼職的人數與規(guī)模都在不斷擴大,而相應的管理沒有跟上,這也是一定程度導致學生在兼職過程中出現各類問題的重要根源。加強學校兼職管理部門建設可以從兼職信息的收集與發(fā)布、兼職相應權益的保護講解、學業(yè)與兼職關系的處理咨詢等方面進行管理與強化,進而減少當前學生在兼職過程中面臨的各類困境。
3.宣傳普及:增強相關法律的宣傳普及度,使學生樹立法律意識
增強法律意識,提升自我權益保護能力是學生在兼職過程中應對各類情況的有效法寶。當前通過開展專門的法律課程或者選修相應的勞動法課程,通過班會、主題活動等形式加強相關法律的宣傳等都是增強相關法律的宣傳普及度,是廣大學生樹立法律意識的有效途徑。引導學生法律意識的生成,告知與用人單位合同的建立、講授合同相關內容的注意點,通過全方位的引導與普及,真正有法可依、有法可護。
簡言之,面對當前學生兼職市場的活躍與權益保障的滯后,兼職學生勞動法主體資格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為破解兼職學生在兼職期間合法權益受損的屢屢發(fā)生,立法的跟進,即將兼職學生在建立勞動關系后要納入勞動法保護范圍,管理的強化即加強學校兼職管理部門建設,對學生兼職有序管理,宣傳的普及即增強相關法律的宣傳普及度,使學生樹立法律意識都不可或缺。唯有在有法可依、管理強化、宣傳普及等措施的協辦推進中才能有效破解兼職學生在兼職期間合法權益受損的現象再次發(fā)生。
參考文獻:
[1]賈俊玲.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學[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2.
[2]安淑珍,郭英杰,張倜.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
[3]薛長禮.勞動權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4]常凱.勞權論——當代中國勞動關系的法律調整研究[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4.
[5]呂琳.論“勞動者”主體界定之標準[J].法商研究,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