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潔
(河南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0)
所為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指在國際貿易中,一國以維護國家安全或保護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動植物的生命健康,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或防止欺詐行為,保證產品質量為由,采取一些強制性或非強制性的技術措施,如技術標準與法規(guī)、合格評定程序、包裝如標簽要求、產品檢驗檢疫制度,綠色技術壁壘和信息技術壁壘等,用以來限制進口貿易。簡言之,技術性貿易壁壘是對進口產品適用不合理的技術法規(guī)、標準,設置復雜的認證認可程序。
1. 技術標準
產品的技術標準就是產品的質量的保證,制定更高的標準也是科技進步的一種體現(xiàn)。但是如果使用不當,也會阻礙國際貿易的發(fā)展。
2. 衛(wèi)生檢疫標準
為了保護環(huán)境生態(tài)資源,確保人類動植物健康,許多國家特別是發(fā)達國家制定了嚴苛的產品檢驗制度,但是這些標準也應有一定的限度,如果過于嚴苛,使其他國家甚至本國都難以達到,那么將限制進口。
3. 包裝要求
產品的包裝對產品的保護和宣傳至關重要,包裝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xiàn)了產品的質量。20 世紀80 年代以前,我國出口的商品包裝簡陋,才導致質量上乘的商品在其他國家也沒有競爭力。
4. 合格評定程序
合格評定程序又稱質量認證。是直接或間接用于確定是否達到了技術性法規(guī)或者標準中相關要求的程序。如果一種質量認證體系被各國接受,那么將促使國際貿易的發(fā)展,然而,在現(xiàn)實中,各國的質量認證繁雜苛刻,很難被廣泛接受。
認證可分為產品認證和體系認證。產品認證是有授權機構出具證明認可和證明產品符合技術規(guī)定或標準的規(guī)定。比如進入日本的很多商品必須獲G 標志、SG 標志或ST 標志。體系認證是指確認或生產管理體系符合相關規(guī)定。目前最流行的國際認證體系有ISO90000 質量認證和ISO14000 環(huán)境管理體系認證。
由于我國是發(fā)展中國家,科學技術發(fā)展比較落后,很難適應發(fā)達國家制定的過于苛刻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因此我國在向發(fā)達國家出口商品時,時常面臨廢棄、退貨、銷毀的結果。2002 年1月,我國出口日本的產品不合格件數(shù)占全部進口檢驗不合格件數(shù)的64.86%,而全年我國不合格件數(shù)的平均比重也達到50.84%,這些產品中以食品土畜所占比例最大,達到54%。
2002 年,我國對日出口農產品57 億美元,增幅為0,所占比重從2001 年的35%下降至32%。同年,我國禽肉產品出口下降32.9%,畜產品下降4.1%,蜂蜜下降16.7%,對歐盟源性產品出口下降46.2%。2002 年我國凍肉雞出口量同比減少8 萬多噸,出口額減少2 億多美元,雞農損失2 億多元,影響了105 萬人的就業(yè)。
據(jù)海關統(tǒng)計,美國、日本以及歐盟是我國最主要的貿易進出口伙伴,與此同時,這三大經濟實體也是我國出口產品面臨技術性貿易壁壘最嚴重的國家和地區(qū),美國和歐盟制定的各項技術性法規(guī)多達幾萬條,日本的技術法規(guī)和標準也是名目繁多、種類多樣,極為苛刻。其中,日本不僅對商品規(guī)格要求很嚴,而且在產品質量認證和合格評定程序方面更為嚴苛,他們要對進入日本市場的商品做定向調查,并進行定向分析,同時,日本對進口農產品、畜產品以及食品類的檢疫防疫制度非常嚴格,對于入境農產品首先由農林水產省以下的動物檢疫所和植物防疫所從動植物病蟲害角度進行檢驗。同時,由于農產品中很大部分用作食用。在接受動植物檢疫之后,還要由日本厚生勞動省下屬的檢疫所對具有食品性質的農產品進行檢驗。這種檢驗是日本阻撓我國農產品進入日本市場的常用做法。
近幾年來,日本進口中國的水產品需要逐個檢驗,日本人對頭發(fā)極端反感,日本人若在檢驗貨物時發(fā)現(xiàn)輸日冷凍對蝦的冰塊中混入了哪怕幾根頭發(fā),他們都會把整批的出口對蝦退回,日本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限制我國對蝦的出口。
我國出口企業(yè)為使產品能夠順利出口,必然會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產品質量等一系列措施,因而會導致產品成本上升、價格上漲,在國際上削弱其競爭力。另一種情況是由于國內商檢部門測試、評估的技術或標準得不到進口國或進口商的認可,而這些國家會制定國外認證機構認證,費用非常昂貴,因此會增加成本。
SA8000 是SOCIAL ACCOUNTABILITY 的縮寫,是全球首個道德規(guī)范國際標準,起源于美國,其宗旨是確保所供應的商品符合社會責任標準的要求。社會責任標準也成為許多跨國企業(yè)考慮合作對象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幾年來,無論是港臺還是內地的一些企業(yè)都受到了社會責任標準的影響。而我國也必須根據(jù)自己的國情,確認標準。
現(xiàn)在毒奶粉、毒粉絲、速成雞,這些觸目驚心的字眼頻頻出現(xiàn)的時候,我們不禁要思考,企業(yè)的社會責任何在?究其原因,一是源于中國企業(yè)社會責任標準的缺失,二是因為當今浮躁的社會風氣。因此需要相關權利部門和各個階層的共同努力,制定一個系統(tǒng)的、全面的和多元的社會責任標準,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這樣在國際貿易中才不至處于被動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