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 毅
(東南大學 人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1189)
提到家訓,人們自然首先會想到有“古今家訓之祖”①宋人陳振孫在其著名的目錄學著作《直齋書錄解題》中稱:“古今家訓,以此為祖?!敝Q的《顏氏家訓》,它是現(xiàn)存第一部以“家訓”為名的家訓專著,在中國家訓發(fā)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额伿霞矣枴防^承了傳統(tǒng)儒家家庭教育學說的精髓,并結合顏之推自己的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及其家庭教育的實踐經(jīng)驗,系統(tǒng)地闡發(fā)了豐富的家庭教育思想,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家庭教育理論體系,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理論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chǎn),對后世家訓及封建社會家庭教育理論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其根據(jù)兒童、青少年心智發(fā)展特點以及道德養(yǎng)成規(guī)律,提出了立德為上、家教宜早、一視同仁、嚴慈相濟、以身作則、重視教育環(huán)境等家庭教育思想,即便在今天仍能給我們以積極的啟示和有益的借鑒。
在傳統(tǒng)儒家的價值觀體系中,自古即有“三不朽”之說②《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三者之中又視“立德”為“太上”之功。這種“立德”為“上”的價值取向深刻地影響了古人的教育觀念,因而特別重視對子孫的倫理道德教育。顏之推雖然并不忽視子女的語言教育和技藝教育,如《顏氏家訓·音辭》云:“吾家兒女,雖在孩稚,便漸督正之;一言訛替,以為己罪矣?!盵1]530《顏氏家訓·勉學》云:“人生在世,會當有業(yè):農(nóng)民則計量耕稼,商賈則討論貨賄,工巧則致精器用,……”[1]143“諺曰:‘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盵1]157強調語言、農(nóng)、工、商等技藝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他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因而更為強調教育應以“立德”為“上”。①②
《顏氏家訓·省事》明確告誡子孫:“君子當守道崇德”,[1]334而不可單純?yōu)榱耸诉M利得,憑借雕蟲小技投機鉆營、諂事權貴?!额伿霞矣枴そ套印份d:“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日:‘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吾時俯而不答。異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yè),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為之?!盵1]21顏之推教育子孫,讀書治學當以“增益德行,敦厲風俗”[1]157為第一要務,對當時目光短淺、思想狹隘、諂媚邀寵之徒的家教觀念和實踐給予明確否定。顏之推還教育子孫要忠誠、明禮、恭謹、節(jié)儉、仁義、信實?!额伿霞矣枴っ銓W》云:“未知事君者,欲其觀古人之守職無侵,見危授命,不忘誠(本應作忠,避隋文帝父名諱而改)諫,以利社稷,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驕奢者,欲其觀古人之恭儉節(jié)用,卑以自牧,禮為教本,敬者身基,瞿然自失,斂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觀古人之貴義輕財,少私寡欲,忌盈惡滿,……”[1]166《顏氏家訓·歸心》云:“君子處世,貴能克己復禮,濟時益物?!盵1]395《顏氏家訓·治家》云:“可儉而不可吝已。儉者,省約為禮之謂也;吝者,窮急不恤之謂也。今有施則奢,儉則吝。如能施而不奢,儉而不吝,可矣?!盵1]42《顏氏家訓·省事》云:“為善則預,為惡則去,不欲黨人非義之事也。凡損于物,皆無與焉。……墨翟之徒,世謂熱腹,楊朱之侶,世謂冷腸;腸不可冷,腹不可熱,當以仁義為節(jié)文爾?!盵1]337-338他甚至認為:“不識仁義,……慎不可與為鄰,何況交結乎?”[1]406《顏氏家訓·名實》云:“名之與實,猶形之與影也。德藝周厚,則名必善焉;容色姝麗,則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猶貌甚惡而責妍影于鏡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忘名者,體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祜,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懼榮觀之不顯,非所以讓名也;竊名者,厚貌深奸,干浮華之虛程,非所以得名也?!盵1]303又云:“信譽顯而然諾虧,不知后之矛戟,毀前之干櫓也?!盵1]306他還以自己“年十八九,少知砥礪,習若自然,卒難洗蕩”[1]4之反面典型教育子孫應盡早磨礪節(jié)操品行,以“德”立世。
俗話說:“家道和順”,“家和萬事興”,中國古人特別注重家庭關系的和諧融洽,提倡以儒家的“夫義婦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作為處理家庭關系的倫理準則。顏之推信奉儒學,十分重視家庭人倫關系的和睦親善。《顏氏家訓·兄弟》云:“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婦,有夫婦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親,此三而己矣。自茲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親焉。故于入倫為重者也,不可不篤?!盵1]23因而特別重視以儒家家庭倫理準則為依據(jù),對子孫進行家庭人倫教化,協(xié)調家庭人倫關系,培養(yǎng)家庭成員的家庭倫理道德素養(yǎng),形成良好的家庭道德風尚。
顏之推認為,對后輩子孫的家庭教育開展得越早越好。否則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fā)展?!额伿霞矣枴っ銓W》云:“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1]172就是說,小孩子知欲未開,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應當在孩子精神專一的時期抓緊教育孩子,切不可等到孩子長大成人,思想已懶散的時期才去教育他們,那就喪失了孩子教育的最佳時期。教子宜早的教育理念反映了顏之推在家庭教育上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同時也反映了其對個體認知發(fā)生規(guī)律及道德養(yǎng)成規(guī)律的認識,對于當今的家庭早期教育仍具有積極啟示。當然,顏之推強調早教、早學的重要性,卻并不認為,一旦失去早期教育便可以自暴自棄,而是明確肯定了晚學、晚教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额伿霞矣枴っ銓W》指出:“孔子云:‘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髑湮迨紒碛螌W,猶為碩儒;公孫弘四十余,方讀春秋,以此遂登丞相。”又指出:“幼而學者,如開月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1]173可見,《顏氏家訓》雖然贊同“教婦初來,教兒嬰孩”,[1]8而一旦失去早教機會,只要發(fā)奮努力,老而彌篤,仍然可以大器晚成。[2]273
顏之推主張父母應一視同仁地愛每一個子女,而不能偏寵偏愛,偏寵偏愛背離為人父母之道,也不利于子女的成長與家庭的和諧穩(wěn)定?!额伿霞矣枴そ套印吩疲骸叭酥異圩樱币嗄芫?;自古至今,此弊多矣。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持。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盵1]19因此,父母在對待子女時任何小小的偏愛,都會在孩子們中間引起不良反應,以致造成他們之間的分裂,影響各自良好品性的形成。被偏愛者往往自高自大,驕橫跋扈;被冷落者則可能自暴自棄,失去進步的勇氣和信心。所以,無論是“賢俊者”,還是“頑魯者”,都應同樣對待。[3]339雖然目前我國大多數(shù)家庭只有一個孩子,他們獨享父母全部的慈愛,父母在慈愛子女時也不存在厚此薄彼。但也還有少部分家庭有兩個或以上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就應不分男女、俊丑、乖淘、智愚等,對他們一視同仁,慈愛他們,教育他們,為他們創(chuàng)造符合各自個性的發(fā)展機會。并且,當前的“獨生子女”政策與作為基本國策的“計劃生育”政策有很大區(qū)別,它只是一個權宜之計,從長遠看,我國今后大多數(shù)孩子可能不會再是“獨生子女”,到那時對子女一視同仁地愛、育就成為家庭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原則。
中國自古就有“養(yǎng)不教父之過”、“慈母敗子”、“孝子不生慈父之家”等觀念。反對溺愛子女,只愛不教;強調家教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家長在家庭生活、家庭教育中的權威性。這一家教觀念對顏之推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并且,顏之推早年即喪父母,跟隨兄長生活,兄長對他慈愛有余而嚴教不足,致使他走了一斷坎坷之路,所以顏之推特別強調,對子女光有愛是不夠的,一定要寓愛于教、嚴慈相濟?!额伿霞矣枴そ套印吩疲骸案改竿蓝写?,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1]8這一訓誡確是真知灼見,發(fā)人深省,值得為人父母者牢記。不過,顏之推在主張嚴慈相濟的同時,尚存在肯定嚴苛粗暴教子的片面化傾向?!额伿霞矣枴ぶ渭摇吩疲骸绑着瓘U于家,則豎子之過力見”,[1]41認為棍棒體罰是管教子女的必要手段。《顏氏家訓》還肯定了王大司馬之母魏夫人對其子“少不如意,猶捶撻之,故能成其勛業(yè)”[1]13的極端做法,這一“棍棒底下出孝子”、“家庭之內肅如公堂”式的封建家長制作風與粗暴家教觀念理應摒棄。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那樣,體罰從根本上說是強制性的、消極的教育方法,它雖然可以取得一時的、表面的效果,但往往會扭曲被教育者的個性,影響被教育者身心的健康,其效果也不會持久。[4]20-23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獨生子女已成為社會的普遍現(xiàn)象,獨生子女幾乎被每一位家長視為“掌上明珠”。在家長過度寵愛與無微不至的照顧下,造就了許多自私、任性、脆弱、孤僻懶惰的家中“小皇帝”,諸多家長陷入了極度矛盾與焦慮之中。作為家長,應當切記,溺愛不是真正的愛,嬌子猶如殺子!當然,家教過嚴是對子女身心的摧殘,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因此,家庭教育要落到實處,必須使慈愛性與威嚴性、嚴肅性與民主性有機結合起來;有愛無教或家教過嚴,都達不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家庭教育如此,學校教育也是如此。教師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并不等于對學生的溺愛、縱容和放任,而是把愛和嚴格要求結合起來。只愛不嚴,不是真愛;只嚴無愛,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5]90
顏之推認為,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與孩子關系密切,情感深厚,他們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對于家庭早期教育,家長及親近的人的諄諄教導更易激起孩子們感情的漣漪,獲得他們的信任,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额伿霞矣枴ば蛑隆吩疲骸胺蛲远?,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謔,則師友之誡,不如傅婢之指揮;止凡人之斗鬩,則堯、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誨諭?!盵1]1顏之推重視言傳,更重視身教,他把父母等居上位者的身教作用稱為“風化”,此“風化”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仿效,不需要居上位者的強制,教育感化的效果如何,完全取決于居上位者自身的言行?!额伿霞矣枴ぶ渭摇吩疲骸胺蝻L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盵1]41顏之推認為,上行則下效,因此,為人父母者首先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先正己身,然后才能發(fā)揮表率、示范作用,不斷地熏陶和真誠感染子女,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形成良好的家庭道德風尚,培養(yǎng)子孫良好的道德品質。這一思想是對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盵6]134“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6]136與孟子的“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盵7]327重視身教思想的繼承與發(fā)揮,對于當今的家庭教育特別是家庭道德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重視教育環(huán)境對子女的影響,是我國家庭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孟母三遷”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古代教育家墨子和荀子曾分別以“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8]11和“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盵9]3“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盵9]96形象地概括了環(huán)境對于人的巨大影響。顏之推繼承了這一家教傳統(tǒng),并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特別強調客觀環(huán)境對子女教育的影響?!额伿霞矣枴つ劫t》云:“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以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于學,潛移默化,自然似之?!盵1]127-128意思是說,人在年少的時候可塑性強,和賢者交往密切,潛移默化中就會受到對方的熏染,言行舉止會自然而然地加以效仿,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顏氏家訓·慕賢》又云:“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絲,是之謂也。君子必慎交游焉?!盵1]128所以和善人相處,如同進入了滿是芝蘭香草的居室,時間久了,自己也會變得芬芳起來;與惡人相處,就如同進入了滿是鮑魚的店鋪,時間久了,自己也會變得腥臭起來。墨子看到染絲的情況,感嘆絲染在什么顏色里,就會變成什么顏色,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顏之推告誡子孫要注意選擇良師益友,擇善而居,擇善而處,擇善而交,揭示了人際交往對象的道德品行對自身品行養(yǎng)成的重要影響。這一注重環(huán)境,強調慎擇師友的家教思想,反映了道德養(yǎng)成的一種客觀規(guī)律,具有普遍適用價值。
《顏氏家訓》作為中國古代特定歷史文化背景、家庭文化環(huán)境和個人人生際遇中形成并流傳下來的垂詢子孫的家訓專著,其中所蘊含的家庭教育思想不可避免地帶有其所產(chǎn)生的時代印跡,受到特定階級關系的制約,代表特定階級的要求,體現(xiàn)特定階級的價值觀念,具有一定的歷史和階級局限性。如主張“夫主妻從”,肯定嚴訓體罰等體現(xiàn)封建家長制作風的家教觀念,有悖于現(xiàn)代家庭教育的平等、民主理念,理應予以堅決批判與否定。然而,《顏氏家訓》中闡述了立德為上、家教宜早、一視同仁、嚴慈相濟、言傳身教、重視教育環(huán)境等符合家庭教育普遍規(guī)律的家教理念,具有超越時空的恒久價值,即使到了今天仍未喪失其應有的理論光輝,值得我們去發(fā)掘、提煉、批判地繼承,給現(xiàn)代家庭教育以積極啟示。
[1]王利器. 顏氏家訓集解(增補本)[M]. 北京:中華書局,1993.
[2]徐少錦、陳延斌. 中國家訓史[M]. 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
[3]王正平. 中國傳統(tǒng)道德論探微[M]. 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4.
[4]楊明. 顏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J]. 華夏文化,1996(3).
[5]贊科夫. 和教師的談話[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6]楊伯峻. 論語譯注[M]. 北京:中華書局,2009.
[7]楊伯峻. 孟子譯注[M]. 北京:中華書局,2005.
[8]孫詒讓. 墨子閑詁[M]. 北京:中華書局,2001.
[9]梁啟雄. 荀子簡釋[M]. 北京:中華書局,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