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衡湘, 李曉衡
(南華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湖南衡陽 421001)
芻議羅榮桓同志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汪衡湘, 李曉衡
(南華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湖南衡陽 421001)
方法是成功的階梯,好的方法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羅榮桓同志的一生中,長期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在政治工作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務實民主、換位思考、言傳身教等方法,無論對革命戰(zhàn)爭還是和平建設,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學習和總結他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對于加強新時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參6.
思想政治;民主;方法
好的方法等于成功了一半,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好效果,必須要講究方法和策略,否則功虧一簣.方法是踏上成功的階梯.羅榮桓同志戎馬生涯,其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卓著,在長期的實踐中,開創(chuàng)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今天對我們仍有指導、啟迪作用.
羅榮桓充分發(fā)揚民主,善于聽取群眾意見,三灣改編前,他參加組織通城暴動后,組織了通城、崇陽農(nóng)民自衛(wèi)軍,羅榮桓就擔任了黨代表,三灣改編后,他先后擔任連營的黨代表,在部隊中積極推行民主管理.當年的人民軍隊,很多來自舊軍隊的整制,許多舊習氣根深蒂固,羅榮桓發(fā)揮每個士兵的作用,建立士兵委員會,加強相互監(jiān)督,推行官兵平等.擔任紅四軍三營黨代表時,當時的主力二十八、二十九團都來自國民革命軍,有些軍官軍閥習氣嚴重,經(jīng)常與戰(zhàn)士鬧矛盾,羅榮桓耐心談心,以真摯的感情交心,使軍官認識錯誤.有個排長賭錢,士兵委員會要以打手心處罰,羅榮桓知道后,與士兵委員會溝通,又與那位排長談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那位排長改掉了毛病.經(jīng)濟上,羅榮桓實行民主,官兵物質生活一律平等,連隊的伙食輪流值班采買,每次必須兩人參加,相互監(jiān)督,司務長在士兵委員會的監(jiān)督下及時清理公布賬目,有節(jié)余就平均分一點伙食尾子,凡分發(fā)物資或伙食尾子,他都要求由戰(zhàn)士先領,干部后領.他認為有了民主,才能有全體隊伍覺悟的提高,才能鞏固集中,才能樹立紅軍干部的威信.在當時的情況下實行民主,是要相當大的勇氣的,羅榮桓能恰當?shù)匕盐蘸妹裰鞯姆椒?,正確引導處理極端民主主義和絕對平均主義,反對蠻干,以情感人,帶出了最團結最有戰(zhàn)斗力的隊伍.
羅榮桓做思想政治工作堅持耐心的說服教育,他經(jīng)常換位思考,以文化人,在不斷教育中,去逐漸提高戰(zhàn)士的覺悟,一直提高到可能提高的程度[1].
1928 年冬,羅榮桓駐扎永新,一位解放過來的戰(zhàn)士,因為天太冷,置班長的勸阻于不顧,執(zhí)意從老鄉(xiāng)家偷了一捆柴火取暖,哪位班長覺得士兵不聽話,自己沒面子,惱羞成怒,狠狠打了那個戰(zhàn)士一耳光.第二天羅榮桓下基層聽到此事,急忙把那位班長找來,語重心長地說:“如果你當戰(zhàn)士,有了錯,班長打你,你心里好受嗎?”[1]他說“同志們有了缺點和錯誤,要反復向他們講道理,使他們明白為什么錯了.要以理服人,不能以力服心.口服不如心服,只有心服了,才能自覺遵守紀律.”[1]通過換位思考,以心比心,這位班長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以后改變了對士兵的態(tài)度.
1947 年,東北戰(zhàn)場打得激烈,后方醫(yī)院接納了大量傷員.有些傷員居功自傲,不服管理,看電影不買票、吃飯不給錢;為了做好傷兵工作,羅榮桓組織召開了榮譽軍人代表大會,他一反常態(tài),選那些惹是生非的人當代表,首先對他們頑強戰(zhàn)斗、英勇負傷的功績做了充分肯定,對他們鬧事,沒有做任何批評,只是在會議中,請了一些負傷致殘的老戰(zhàn)士來講他們過去的事情,講我軍的光榮傳統(tǒng),講身殘志不殘的好人好事.大會請來紅軍時期失去一條腿的后勤副司令鐘赤兵、保衛(wèi)井岡山時打瘸了腿的何長工等老同志講光榮傳統(tǒng),講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開始時代表們還提各種意見,后來逐漸對比自己的行動,紛紛反思自己的言行,開展自我批評、自我教育,許多戰(zhàn)士悔恨不已、痛哭流涕,紛紛表示要以實際行動改正錯誤,爭取早日去殺敵.代表們從會場一回來,顧不得休息,就急急忙忙去宣傳會議精神,宣講自己的感悟與心得,成了義務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帶頭帶頭守紀,從此以后,傷兵鬧事就很少了.[2]羅榮桓做思想政治工作,從不以權壓人,他最先規(guī)定不準打罵士兵,反復告誡干部,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對待同志們的缺點和錯誤,要有耐心和信心,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要反復向他們講道理,不僅要指出錯誤,還要讓他們明白為什么錯了,不僅要他們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要多換位思考,以理服人,只有心服口服,才能自覺遵守紀律.羅榮桓常用這種交換角色換位思考的辦法做思想工作,使他身邊的每一個都無比佩服.
羅榮桓堅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他時時處處言傳身教,顧大局、講原則,以模范的行動影響和帶動群眾.1927年8月底,羅榮桓到師部特務連擔任黨代表.羅榮桓向連長譚希林請教怎么當黨代表,譚連長給他講起了團長盧德銘:別的團長有小灶,吃飯要四菜一湯,而盧團長與士兵同吃同住,甚至吃得更差、住的更簡陋,實踐著一個共產(chǎn)黨員吃苦在先,享樂在后,沖鋒在先,退卻在后的率先垂范的精神,深受士兵愛戴.羅榮桓聽后陷入沉思,明白指揮部隊不是依靠發(fā)號施令,更不是依靠打罵,而是依靠自己的模范作用[3].從此,羅榮桓處處以盧團長為榜樣,實踐著中國人民軍隊首創(chuàng)的連黨代表制度.他堅持做到:(1)要求士兵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打仗時,同連長并肩沖在隊伍的最前頭,退卻時又在最后面負責掩護.(2)關心愛護戰(zhàn)士,把大家當親兄弟看待.行軍幫病號扛槍,宿營堅持查鋪,戰(zhàn)士病了囑咐伙房做病號飯.(3)不發(fā)脾氣,不擺架子.雖然他對戰(zhàn)士違犯群眾紀律、干部耍軍閥作風等決不遷就,但從來不是簡單訓斥,而是講清道理,以誠相待,以心相交,正確引導.針對少數(shù)惡習不改的人,羅榮桓發(fā)動群眾批評幫助,對有嚴重流氓行為的人開展反復的思想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再頑劣的人在他的堅持下也改邪歸正了[4].這樣,連隊的正氣上升了,歪風邪氣也就少了.
羅榮桓非常重視制度建設,并狠抓制度的執(zhí)行.他說:“部隊中要建設一套新的正式的正規(guī)制度,人事的與物質的供給配備調補,都應有正規(guī)制度,否則無法控制人力物力,使之合理使用.”[5]他在工作中不斷充實根本制度,如黨委制度、政治機關制度、定期檢查制度、黨課教育、士兵教育制度,加強了黨組織建設,建立了學習制度,作出了定期學習的規(guī)定.在解放戰(zhàn)爭期間,隨著軍隊的不斷壯大,取得城市勝利迅速發(fā)展,為加強部隊紀律,羅榮桓組織制訂了東北人民解放軍《入城紀律守則》,要求所有進城人員一律遵守八條規(guī)定,中央軍委向全軍轉發(fā)了這一守則,并加按語,要各地參考.這八項守則對維護東北解放軍的紀律起了重大作用,收到了安定民心、擴大共產(chǎn)黨和解放軍影響的良好效果.根據(jù)軍隊中文化素質的狀況,他于1950年主持制定了《關于在軍隊中實施文化教育的指示》,建議中央軍委發(fā)出了《部隊文化教育大綱》,為迅速提高軍隊的文化素質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羅榮桓強調制定制度要切合基礎實際,他說“作為各種制度的建立、檢查,都以民主為中心,這是非常需要的.”[5]所以他組織建立的各項改革制度能很快得到推行.如在全軍開展文化教育行動后,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全軍文化素質很快提高.
羅榮桓特別注重制度的執(zhí)行,他自己帶頭執(zhí)行各項制度規(guī)定.1948年1月,黨中央作出了《關于建立報告制度》的規(guī)定,羅榮桓按要求,自己動手,身體力行,每兩月向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綜合報告,并對各縱隊、各軍區(qū)、各師部提出嚴格要求,執(zhí)行這一制度,下面送來的每個報告他都認真檢查.他帶頭執(zhí)行部隊對群眾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在抱犢崮山區(qū)時,開明紳士萬春圃看到羅榮桓和戰(zhàn)士們生活非常艱苦,過意不去,就殺了只雞炒了讓羅榮桓的警衛(wèi)端他吃.他了解到這是萬春圃送的之后,讓妻子拿出錢叫警衛(wèi)送過去,并再三叮囑這是我軍的規(guī)定,萬春圃一家十分感動,他說:“我活了50歲,還沒見過這樣的長官,這樣的軍隊.真正是仁義之軍,王者之師啊!有了八路軍,國家就有希望了.”他強調干部要帶頭遵守制度,經(jīng)常教育戰(zhàn)士,要嚴守紀律,由于他嚴格執(zhí)行紀律,羅榮桓所帶的隊伍紀律性十分強,紅軍時期他帶的隊伍就成了有名的鐵軍.
新中國成立后,羅榮桓依然艱苦樸素,公正無私,清正廉潔,他說:“任何黨員都必須服從黨的組織和領導,黨內沒有特殊黨員.”[5]他堅守著共產(chǎn)黨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盡量不麻煩身邊的工作,出去辦事,輕車從簡,不準夾道歡迎,不去題詞題字,職務高了,可以增配工作人員和車輛,想到國家的困難,他都婉轉拒絕.每次發(fā)福利,他都再三推辭,別的干部拿了,但他堅決不準家人拿福利.按當時規(guī)定,可以在家放專場電影,他堅決反對.有一次他不在家時家里放了一場,他知道后很不高興,當即要求總政文化部的負責人以后不準再到家里來放[1].
羅榮桓特別注重自身的影響作用,擔任黨代表時,他就認為:作為黨代表,做好工作當然要有威信,可是要讓人服氣,關鍵又在發(fā)揮自己的模范作用和先鋒作用,這是黨代表的基本條件,如果沒有這個基本條件,也就建立不起威信來.他始終堅持一條:己欲不為,勿施于人.凡是要求士兵做到的,自己必先做到,身先士卒,不怒而威.因為他從嚴要求自己,羅榮桓在黨和軍隊中樹立了崇高的威望,這威望不是擺出來的,也不是因職位高而叫出來的,而是他對自己“嚴”出來的.
他對自己要求無比嚴格,始終做到公正無私,品德高尚.他說:“任何黨員都必須服從黨的組織和領導,黨內沒有特殊黨員.”[5]在任八連黨代表時,他要求每個黨員都要沖鋒在前,退卻在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那時連隊窮,沒有碗筷,吃飯就是吃飯坨,每人一個,有時不夠吃,他每次在開飯時都帶幾個黨員去看槍,等大家吃了飯坨后才去吃,有時沒有了,他就餓一餐.1945年12月在開創(chuàng)東北根據(jù)地時,他主持“后總”工作.一天晚上回來看到床上放著一床新絲綢被面的棉被,得知是從倉庫領來材料,妻子自己加工的,東北局領導每人做了一床.他很不高興,要求第二天送還回去.他堅決禁止搞個人崇拜主義,1945年4月羅榮桓在中共七大上選為中央委員,山東軍區(qū)宣傳部門提出印制羅榮桓的像,這是第二次提出印制他的頭像了,羅榮桓搖頭說:“尊重可以,但不必把我的像掛到墻上去啊!現(xiàn)在當務之急是貫徹七大精神…不要去搞這些事.”[1]
他敢于擔當責任,為下屬化解困難,有幾次因為部隊內部發(fā)生了問題,他主動承擔責任,向中央檢查.長征中,他在紅八團時,軍團長周昆、政委黃甦都是他過去的部下,現(xiàn)在變成自己的領導,且對他不甚尊重,他沒有意見,而是竭盡全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電臺長因為隊伍犧牲了幾位戰(zhàn)士,搬不動電臺而受到軍團長批評,他連忙上前為電臺上化解,并鼓勵他,為其出主意克服困難,戰(zhàn)士們對他感激不已.他對親屬從嚴要求.解放后,家鄉(xiāng)許多親友來北京找他,他打電話給剛到職的衡陽鐵路局局長郭維城要求不能讓他們免費坐火車.他把公私分得特別清楚,由于長期有病,總后給他送來4張?zhí)梢?,他住院回來看到后,照價付了錢才把椅子留下.醫(yī)生為了他看文件方便,從醫(yī)院借了一張搖床,他堅決要送回去,說還有許多病人比我更需要.最后還是他妻子從上海用400元訂制了一張搖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羅榮桓高尚的品德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羅榮桓強調:“連隊的政治教育,主要是實事求是,基本教育應有充分的現(xiàn)實內容,切忌任何抽象的東西,一切問題要從戰(zhàn)士能夠領會講起.”[6]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做思想政治工作,求真務實,親臨一線調查研究是獲取思想政治信息的可靠渠道.可以說,求真務實,掌握調查研究的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關鍵.早在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就吩咐羅榮桓在沿途注意搜集報紙,及時傳遞信息,以便分析研究外面的形式和敵人的動向.此后,羅榮桓就把調查研究作為自己的一項經(jīng)常性的任務,在作戰(zhàn)同時,還及時搜集各組匯報,掌握情況,解決存在的問題.
羅榮桓一直堅持任人唯賢的原則.首先,他強調要客觀公正考察干部,任人唯賢,以德為先,每次提拔干部,他都要求有關部門進行調查研究,全面公開考核,選出那些德才兼?zhèn)?、?lián)系群眾、作風正派的干部.他多次強調選拔干部不能只看檔案材料,而要從實踐中了解干部[1].他認為只有通過實踐的檢驗,結合群眾的反映,加上個別談話,綜合各方面的材料,才能真正掌握一名同志的全面情況,才能提出中肯、正確的意見.為此,羅榮桓率先垂范,他經(jīng)常找同志們聊天、談心,既摸清了情況,又便于發(fā)現(xiàn)人才,新中國建立初期,他通過摸底、談心、與群眾聊天等方式,發(fā)現(xiàn)許多德才兼?zhèn)涞娜瞬?,只要是有才能的人,他都尊敬有加,可謂求賢若渴,通過他這位“伯樂”,從而發(fā)現(xiàn)和提拔了許多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干部.
[1]《羅榮桓傳》編寫組.羅榮桓傳[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
[2]王志明.淺論羅榮桓的軍隊政治工作思想[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1):78-81.
[3]裘克人.靠言傳身教實現(xiàn)政治工作的保證作用——紀念羅榮桓元帥一百年誕辰[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2,(6):34-38.
[4]王志明.淺論羅榮桓的軍隊政治工作思想[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1):48-51.
[5]羅榮桓.羅榮桓軍事文選[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7.
[6]羅榮桓.略談連隊政治工作問題:一九四二年三月十五日[N].人民日報,2002-11-26(3).
E221
A
1671-6361(2013)01-0054-04
2013-03-18
汪衡湘(1968-),男,湖南省衡山縣人,碩士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