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天啟,杜鮮峰,王紅波
(1.周至縣林業(yè)局;2.周至縣森林監(jiān)測中心,陜西周至 710400)
紅葉李為薔薇科李屬落葉小喬木或灌木。老葉紫紅,嫩葉鮮紅艷麗,生長季均為紅色,極具園林觀賞價值,是難得的優(yōu)良彩葉樹種[1]。因其干形優(yōu)美、花繁似錦、枝葉俱紅、萌蘗力強、耐寒耐旱,適宜在各種土壤條件下栽植,在我國各地園林綠化中被廣泛應用[1]。紅葉李可培育成叢生綠籬、球形灌木和高干小喬木。其中叢生綠籬和球形灌木較容易培育,高桿紅葉李需采取一定的技術措施才能培育出工程用高標準大徑級(米徑6~10cm)苗木?,F(xiàn)簡要介紹高干紅葉李大規(guī)格苗木培育技術,供同行參考。
栽植地應選擇在交通便利、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透氣性良好、灌排水便利的粘質(zhì)土壤或沙質(zhì)壤土。避免選擇未經(jīng)耕作的生土地及剛種植過紅葉李樹的回茬地、含沙量較高帶土球困難的土地。
栽植前應對栽植地進行翻耕,最好翻耕2次,第1次深耕40cm,第2次淺耕20~30cm。結合翻耕,施足基肥并進行土壤消毒。每667m2施入腐熟農(nóng)家肥4 000~5 000kg,同時施入適量過磷酸鈣或硝酸磷鉀等無機肥。每667m2施入硫酸亞鐵4kg或拌入適量生石灰進行土壤消毒。在翻耕時將基肥與消毒劑深翻混勻入土,耕后及時耙平,做到地平土細、肥土均勻,進行土地作畦,一般畦寬2~2.5 m,垅高15~20cm,步道寬50 cm,長度視具體地塊而定,畦面要平整,土塊要細碎。
栽植用小苗一般選用苗高80~150cm,地徑0.5~0.8cm,無病蟲害,無外部損傷,生長健壯的1年生紅葉李扦插苗。
紅葉李小苗挖掘時采用裸根起苗。盡量保全苗木根系,避免主根損傷。栽植前依據(jù)地徑大小對苗木進行分級,并對苗木枝條、主根及側(cè)根進行修剪,剪除有劈裂或無皮有傷的根,保留長度20~25cm 即可。
春、秋季均可進行栽植。最好隨起苗、隨栽植。秋季栽植的最佳時間在紅葉李開始落葉至完全落葉完為止。周至地區(qū)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此時地溫較高,根系能很快愈合并長出新根,有利于成活和第2年的生長。秋季栽植比春季栽植苗木生長快。
栽植方式可采取穴植法和溝植法。在勞動力充足的地區(qū)可采用穴植法,勞動力資源少的地區(qū)采用溝植法。
栽植密度要根據(jù)培育大苗的規(guī)格及移植次數(shù)而確定。紅葉李苗木前3年生長速度較快。培育米徑3~4cm 的苗木,株行距以70~80cm 為宜,每667m2栽植1 200株左右。3年后,米徑達到6cm。可采用隔行移植或出售的方式,每667m2保留600株,繼續(xù)培育大苗。
采用截干養(yǎng)干法培養(yǎng)主干,在紅葉李發(fā)芽前從離地面10~15cm 處平剪,留2~3個腋芽。
栽植后,澆足定根水。連澆2次(隔3~5d)。苗木發(fā)芽后,及時澆水,補充苗木發(fā)育所需大量水分。紅葉李非常耐旱,怕水澇,在生長季節(jié),特別是7月份干旱時適時澆水即可。
第一次抹芽應在紅葉李芽高20~25cm 時進行,選留一個生長健壯的芽苗,其余抹去。然后3~5a抹1次側(cè)芽,及時剪除根部的萌條,促進主干增長。紅葉李第1年高生長速度非??欤?月底前,正常高度可達1.5m 以上。根據(jù)培育目標(一般定干高度為1.5m),給苗木平頭后,更要及時抹去分枝點以下的腋芽,只保留頂部3~5個芽培養(yǎng)樹冠。
一般紅葉李定干高度為1.5m。在6月底前即可達到定干高度,及時去頭定干,培養(yǎng)樹冠,加速主干增粗。
紅葉李苗木蟲害防治應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6月前蟲害主要有蚜蟲和卷葉蟲,必須提早噴藥預防。第1次預防在苗木芽高5~10cm 時,其后7~10d噴1次。定干之前發(fā)生蟲害,會造成苗木頂芽缺損,主干彎曲或結節(jié),影響主干通直,甚至第1年達不到定干高度。蚜蟲用2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噴殺預防。6月后,蟲害主要有卷葉蟲、刺蛾和食心蟲,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或總有效成份5.5%的甲維氟鈴脲乳油800倍液噴殺。應7~10d噴藥1次。對枯死蟲害枝葉要及時剪除,集中燒毀。
除草應結合中耕進行。每個生長季至少進行5~6次。除草宜在雨后或澆過地后的晴天進行。8月前可適量施尿素等氮肥,8月后施磷和鉀肥。冬季可追有機肥。第2年后,苗木生長加速,應加大施肥量,補充土壤肥力。
第一年6月定干形成一定的樹冠后,由于樹木主干較弱,雨后容易出現(xiàn)倒伏現(xiàn)象,天晴后多數(shù)可自然長直。對冠形大,不易長直的苗木,應及時扶正或用立木綁扶。秋季苗木停止生長后,應對死亡植株進行補植,以有效利用土地。
栽后第1年秋季,定干后的苗木已形成了一定的樹冠,如果冠干比失調(diào),冬季下雪容易造成苗木折斷,并影響冠形優(yōu)美。因此,停止生長后,應對苗木冠枝進行冬剪。選留分布均勻、角度適宜不同方位的枝條3~4個,其余疏除,對保留的枝條進行短截,保留長度25~30cm。第2 年在保留的主枝上留3~4個芽,其余抹去,及時疏除多余枝條。以后可逐年對主側(cè)枝進行整形修剪,主要疏除過密枝、重疊枝、病蟲枝和徒長枝,改善樹冠內(nèi)部通風透光條件,最后可培養(yǎng)成理想完整的冠形。
通過采取以上技術措施,用6~8年的時間,在周至地區(qū)可培育成米徑6~10cm 紅葉李大苗。
[1] 劉曉東,韓有志.園林苗圃學[M].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