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 晟 張勇強 鐘谷良 練松濤 苗孝哲
(1.河海大學 水利水電學院,南京 210098;2.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fā)有限公司,成都 610000;3.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寧 810000;4.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鄭州 450000)
同普通混凝土相比,碾壓混亂凝土含有大量的粉煤灰且水泥用量少,因此絕熱溫升相對較低,有利于溫控防裂.但大量工程實踐表明,碾壓混凝土壩仍不時有溫度裂縫的出現(xiàn),給大壩的安全運行留下了隱患.
碾壓混凝土壩產(chǎn)生溫度裂縫的主要原因是在受約束的條件下,溫度拉應力超過了混凝土允許抗拉強度.大多數(shù)溫度裂縫都是表面裂縫,其產(chǎn)生的原因多為內(nèi)外溫差、基礎溫差或上下層溫差過大[1].一方面,碾壓混凝土壩通常采取薄層鋪筑、薄層碾壓、快速上升的澆筑方式,澆筑層面散熱很少;另一方面,碾壓混凝土由于摻入了大量的粉煤灰,有延遲發(fā)熱的特性,后期水化熱溫升比較高.高溫季節(jié)施工時,若不能采取降低澆筑溫度、埋設冷卻水管等溫控措施,壩體內(nèi)部將在澆筑后較長一段時間里處于高溫狀態(tài)[2],而壩體表面受外界氣溫變化影響從而產(chǎn)生較大的內(nèi)外溫差,容易導致裂縫的產(chǎn)生.
碾壓混凝土常見的防裂方法主要有:表面保溫、內(nèi)部通冷卻水管、降低澆筑溫度、合理分縫、選擇低熱水泥、設置后澆帶等.考慮到結(jié)構(gòu)整體性要求、施工難度及費用,壩體混凝土防裂的主要方法是在一定澆筑溫度及分縫分塊數(shù)量的情況下,采取表面保溫和內(nèi)部通水冷卻措施[3-7].各種溫控措施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如使用不合理,不僅達不到防裂效果,甚至會促成壩體裂縫產(chǎn)生.針對此問題,采用含冷卻水管的非穩(wěn)定溫度場和應力場的有限元方法對我國西部某碾壓混凝土壩12號壩段強約束區(qū)夏季施工進行了仿真計算,在分析裂縫機理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防裂方法.
某碾壓混凝土壩最大壩高168.0m,最大壩底寬153.2m,壩頂軸線長516.0m.共包括24個壩段,從左至右分別布置左岸擋水壩段(1號~9號壩段)、左側(cè)中孔10號壩段、河床溢流壩段(11號~14號)、右側(cè)中孔15號壩段、右岸擋水壩段(16號~24號壩段)組成.其中碾壓混凝土的導熱系數(shù)為8.31[kJ/(m·h·℃)],導溫系數(shù)為0.0031[m2/h],比熱為1.00[kJ/(kg·℃)],熱脹系數(shù)為7.14[10-6/℃],絕熱溫升終值為23℃.28d抗拉強度為1.46MPa,28d彈性模量為28.4GPa.
壩址氣溫多年月平均氣溫變化計算擬合公式
式中,t為月份.本文以12號壩段基礎強約束區(qū)作為仿真計算對象,該壩段起始施工時間為6月1日,澆筑層厚為3m.
圖1為12號壩段的計算網(wǎng)格,壩段寬度21.5m,壩底沿上下游方向長度153.0m.含冷卻水管的網(wǎng)格單元總數(shù)為71588個,節(jié)點總數(shù)為81836個.熱交換系數(shù)在混凝土表面未覆蓋保溫被時取35.0kJ/(m2·h·℃),覆蓋一層保溫被時取12.5kJ/(m2·h·℃).澆筑溫度取為17℃.采用內(nèi)徑28mm、外徑32mm的HDPE冷卻水管,水管層距×間距:1.5m×1.5m.
本次計算選取3個特征斷面和6個特征點,位置如圖2、3所示.其中,特征斷面A與特征倉面相距1.5m,特征點T6是與T2點相對應的與13號壩段相鄰的側(cè)表面點.
工況1:氣溫變化按多年平均并結(jié)合壩區(qū)近年氣溫擬合,計算中晝夜溫差取已有實測資料最大值18.0℃;澆筑結(jié)束30d內(nèi)考慮晝夜溫差的影響,風速取當?shù)囟嗄暝缕骄L速.鋪筑層厚0.3m,鋪筑時間6 h,每一升程3.0m,間歇10.0d,倉面間歇期前7d覆蓋一層大壩保溫被,上下游面和左右岸側(cè)面均未保溫.水管冷卻過程:每一升程澆筑完成后1d開始通水,通水28d;起始通水流速0.6m/s,流量1.33m3/h,水管進口水溫12.0℃;通水過程一天換向一次,保持流速和流量不變.
工況2:晝夜溫差取近年已有實測資料平均值11.0℃.其余同工況1.
工況3:倉面在全間歇期間覆蓋一層2.0cm厚大壩保溫被,上下游表面和側(cè)表面在模板外貼3.5cm厚聚乙稀苯板,拆模后齡期10d內(nèi)覆蓋一層大壩保溫被.其余同工況1.
工況4:側(cè)表面保溫至齡期27d(假設13號壩段施工倉面準備需要3d).水管冷卻過程:通水14d后進口水溫改為19.0℃.其余同工況3.
現(xiàn)場實際的晝夜溫差一般在11.0℃左右.晝夜溫差對壩體的影響只限于壩體表層,對內(nèi)部溫度基本沒有影響,因此這里只針對工況2表面點的溫度和應力與工況1進行對比分析.在工況2時倉面T1點在保溫和不保溫時的溫度波動幅度分別為1.6℃和3.1℃左右(如圖4所示),明顯小于工況1;與此對應的澆筑早期應力及波動幅度也有所減小,拉應力均小于允許抗拉強度.
從工況3的計算結(jié)果可知,延長保溫時間后,倉面T1點應力得到了有效控制(如圖5所示).T1點齡期前7d的溫度與應力值基本相同;從齡期7d到齡期10d,工況3的波動幅度要明顯變小,應力值小于允許抗拉強度.
表面保溫對減小早期表面拉應力十分有效,盡管氣溫波動幅度的取值是可能的最大值,上游表面T4點和側(cè)表面T6點的應力值在保溫期間(齡期前10d)基本小于允許抗拉強度(如圖6所示).
在齡期10.5d,T4和T6點均出現(xiàn)應力值突增,這是因為保溫被拆除時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外界氣溫差值較大.保溫被拆除后,T6點日間拉應力仍大于或接近允許抗拉強度,因此應盡可能的延長保溫時間,建議在施工期不拆除保溫被.工況3中各特征點應力值均得到了有效地控制,說明在采取工況3的溫控措施的情況下,產(chǎn)生裂縫的風險較小.
由工況4計算結(jié)果可知,通水14.0d后將進口水溫從初始的12.0℃提高到19.0℃,內(nèi)部T2和T3點的溫度下降速度明顯減緩,通水結(jié)束后的溫度分別由工況1的22.40℃和22.80℃增加到工況4的24.96℃和25.39℃(如圖7~8所示).與溫度的增加相對應,內(nèi)部點早期應力峰值分別由0.75MPa和0.56 MPa減小到0.33MPa和0.39MPa.工況4后期溫度穩(wěn)定值偏高(25.0℃左右),因可以將通12℃冷卻水的時間延長至齡期20d.
工況4側(cè)表面T6點應力值在表面保溫期間完全控制在允許值以下,最小安全系數(shù)從1.05增加到2.08(如圖9所示),開裂風險較??;在齡期27d到30 d(13號壩段倉面準備期間),應力值波動幅度增大,拉應力略有超過允許值,因此在這個階段還需要嚴格注意加強側(cè)表面的保溫.
1)現(xiàn)場近年實測氣溫表明,夏季一般晝夜溫差是11.0℃左右,而有時候會達到18.0℃,表面保溫應考慮較危險的情況.且由于澆筑溫度低,夏季熱量倒灌現(xiàn)象比較明顯,保溫工作比較重要.
2)由施工期長期保溫工況和短期保溫工況(保溫7d以下)的計算結(jié)果對比,夏季施工長期保溫工況的倉面和上下游面表面應力均控制較好,小于允許抗拉強度,特別是側(cè)表面應力值的最小安全系數(shù)從短期保溫拆模后的1.05增加到長期保溫工況的2.08,大大減小開裂風險.
3)隨著大量混凝土開始澆筑,現(xiàn)場低溫水供應量可能出現(xiàn)短缺,經(jīng)過對比始終采用12℃水與通水后期采用19℃水進行冷卻得出,在通水后期可以將進口水溫提高到19℃.這樣操作后混凝土內(nèi)部兩個特征點早期應力峰值分別由0.75MPa和0.56MPa減小到0.33MPa和0.39MPa,內(nèi)部防裂安全度進一步增加,一舉兩得.
4)壩體上游碾壓混凝土和下游變態(tài)混凝土的絕熱溫升較高,并易受到外界高氣溫影響,建議加密這兩個部位的水管布置.比如靠近上下游臨空面5.0m范圍內(nèi)的水管平距從1.5m改成1.0m,進一步降低溫度峰值,并將水管到臨空面的距離減小為0.8m.
[1]張國新,劉有志,劉 毅,等.特高拱壩施工期裂縫成因分析與溫控防裂措施討論[J].水力發(fā)電學報,2010,29(5):45-51.
[2]劉有志,劉偉明,徐 波,等.武都碾壓混凝土壩施工期溫控措施防裂效果分析[J].水力發(fā)電,2011,37(12):27-30.
[3]強 晟,朱岳明,丁兵勇,等,基于冷卻水管離散算法的重力壩溫控研究[J].水電能源科學,2008,26(5):93-95.
[4]馬躍峰,朱岳明,劉有志,等.閘墩"棗核形"裂縫成因機理和防裂方法研究[J].水電能源科學,2005,33(6):654-657.
[5]朱岳明,徐之青,嚴 飛.含有冷卻水管混凝土結(jié)構(gòu)溫度場的三維仿真分析[J].水電能源科學,2003,21(1):83-85.
[6]王振紅,朱岳明,于書萍,等.水閘閘墩施工期溫度場和應力場的仿真計算分析[J].天津大學學報,2008,41(4):476-481.
[7]朱伯芳.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應力與溫度控制[M].北京:電力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