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晨
(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城建學院 外語系,吉林 長春 130012)
《海的女兒》自誕生之日起,就有無數(shù)來自普羅大眾的共鳴,因為人們在小美人魚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這個人們耳熟能詳?shù)慕巧?,是從底層向上層社會自我奮斗的典型。
美人魚起源于神話傳說。伊西多爾在《字源》中對人魚的解釋是:“塞壬據(jù)說也是三個,她們是半處女半鳥,長翅膀,有鉤爪,其中一個唱歌,第二個吹蘆笛,另一個彈里拉琴。她們用歌聲把水手引近巖石,害他們船碎人亡。真相是,這些塞壬是妓女。由于她們把過路人拖進悲慘的境地,世人就以為她們害他們發(fā)生船難……”[1](P41)
無論是在神話傳說中,還是在安徒生的《海的女兒》中,小美人魚的身份都是低賤的。而《海的女兒》和其他希望能出人頭地、成為社會上層的故事的不同在于,小美人魚追求的是不滅的靈魂。得到靈魂的手段是得到王子的愛。無論是王子的愛,還是靈魂,都是抽象的,屬于精神層次的追求,因此,小美人魚的追求更純粹,在夢想破滅時更令人惋惜。
除訴求靈魂外,《海的女兒》中的情節(jié)充斥著各種緩沖下的暴力。小美人魚先是用自己的甜美聲音做交換,啞了;為了擁有人類的雙腿,換掉魚尾,還要忍受如同在刀尖上行走的痛苦。為了向王子展示她的愛,小美人魚翩翩起舞,雙腳血流不止。沒得到王子的愛,姐姐們幫助小美人魚用頭發(fā)換回回歸“低等”海底世界、變回美人魚的方法——將匕首刺向王子的心臟。小美人魚一直忍受著身心的痛苦,最后,她沒有選擇妥協(xié)——當個好姑娘,回歸平靜的海底世界,而是遵從靈魂并承受自己的選擇。暴力之下,一直采取溫柔的抵抗,這也是這則童話令人如此動容的另一個原因。
小美人魚原本是一個住在海底的魚人,在人類的世界里屬于異類。因此,就像小美人魚希望能得到靈魂一樣,得到王子的愛也只能是幻夢:不明身份的啞女,希望和高不可攀的王子結婚,隨即過上有靈魂的人類的所謂的高級生活。這兩種如此不切實際的夢想,和人生的其他夢想一樣,注定要幻滅。根據(jù)亞里士多德的悲劇理論,在小美人魚的悲劇中,最初只是一個小小的錯誤,后來不斷變大,導致了極大的懲罰,讀者從中得到了凈化和情感上的宣泄。小美人魚的身份是有瑕疵的,但她品行良善、人格完整,甚至超過了童話中的其他人物,經歷卻最不幸。
對于這種“灰姑娘夢”或者“美國夢”,很難用對錯來界定,因為人們相信或者被鼓勵相信能夠selfmade:少依靠環(huán)境和家人,多依靠自己的力量塑造人生。灰姑娘、蓋茨比、匹普都堅信力量能夠改變命運,但到最后,我們發(fā)現(xiàn)多數(shù)作家都是悲觀的,這體現(xiàn)在相應主角的命運上:蓋茨比死了;匹普意識到不能擁有完美人格以及社會地位;同樣,安徒生對小美人魚的命運也是悲觀的。
《海的女兒》的結尾是小美人魚主動放棄夢想,或意識到了夢想的不可實現(xiàn)性,但是,卻一個轉折給了小美人魚美化和提升,她變成了泡沫,上了天堂,也撫慰了讀者。
小美人魚經歷了三個階段的改造:一是改造自己的身體/身份,二是改變他人:離棄/傷害自己往日的親情、友情→努力獲取新的感情(常為婚姻或愛情),三是改造自己的靈魂/精神。
改造自己的身體/身份:小美人魚改造身體,用聲音換取人類的雙腿,實現(xiàn)了擺脫昔日身份的第一步。雙腿、聲音分別象征行動自由和言語自由,小美人魚在陸地上行動不便,實際上言語自由、行動自由都失去了。
離棄/傷害自己往日的親情和友情:先拋棄父母,再傷害姐姐。小美人魚說:“他(王子)勝過我的爸爸和媽媽……我要犧牲一切來爭取他和一個不滅的靈魂?!保?](P86)親人始終是愛她的,在小美人魚要消失的當夜,其他人魚公主們用自己的美麗長發(fā)換取一把匕首和小美人魚解脫困境的方法。最后,小美人魚拒絕了援手,姐姐們失去頭發(fā)也是枉然。
得到他人的愛情:有王子的愛,才能得到靈魂。老祖母說:“只有當他讓牧師把他的右手放在你的手里,并答應現(xiàn)在和將來永遠對你忠誠的時候,他的靈魂才會轉移到你的身上去?!保?](P85)小美人魚不僅要得到王子的愛,還要有證明愛的儀式,就是結婚典禮。王子收留她后,稱她為“孤兒”,一是有虐待的嫌疑,即允許她睡在王子門外的天鵝絨枕頭上;二是他愛她只是出于憐憫之心,從來沒有娶她的想法,最后娶了鄰國的公主。小美人魚重生后的標志是獲得雙腿,失去聲音,這使她在陸地上的生活磨難多多。同時,她也學會了人類社會的守則和日常生活方面的知識,經受了成人世界的訓練和其他生活中必經之事的訓練和學習。我們其實也可以發(fā)現(xiàn),安徒生用草蛇灰線的方法暗示了王子和小美人魚之間的差距不止是地位、身份,還有教育背景和生活環(huán)境,等等。
自此,第二階段的改造是失敗的,小美人魚在改變他人的時候,是成功一半就失敗了:她離棄了自己的親人,但是沒有贏得他人的愛情。改造靈魂的最后目標其實是無法完成的。
位于底層世界的巫婆,是作為負面形象的相助者。巫婆幫助小美人魚從底層成長為人類社會的女孩,前提是使小美人魚失去言語能力和行動能力,這實際上有勸阻小美人魚不要變成人的含義。
根據(jù)普羅普的說法,這是與授禮儀式相關的,而授禮儀式是在性成熟時舉行的,青年人通過這個儀式進入氏族社會,成為其享有完全權利的成員并獲得結婚的權利。這些儀式假定孩童在舉行儀式時死去,然后重新恢復成為新人。[3](P390)
小美人魚喝下巫婆的藥水后昏了過去,醒來后在海灘上和王子偶遇,此時她是赤裸的,在王子面前是害羞的。小美人魚在此刻重生為人,也意識到兩性的差異,她的目的是能得到王子的愛。
對王子幾乎很少書寫,但王子既是小美人魚完成任務的對象,也是幫手,在某種程度上更是他害了小美人魚。
在幾次的出場中,小美人魚在王子身上看到了人間的繁華美好,他擁有小美人魚所缺少的一切,也能彌補兩者之間的差距,同時也代表了小美人魚渴望成為的人類的典型。但是,有不滅靈魂的王子并不如小美人魚想象的那般美好,相反,他弄錯恩人、娶錯人。小美人魚此時除了失望,更應清醒地認識到她對靈魂以及王子的想法更多的是一廂情愿,她傷心難過的更應該是自己犯下的一個個錯誤。她最后是為了王子犧牲自己,更是認識到不應該由毫不知情的王子來為自己的臆想付出代價,因此是含有替他人犧牲思想的自殺,是利他的自殺。
但是,反觀有靈魂的王子犯下錯誤,沒有靈魂的準人類小美人魚卻愿意犧牲自己而保全王子的性命,有無靈魂實際上也不是完全的衡量標準。
[1](意)翁貝托·艾柯.丑的歷史[M].彭準棟,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
[2](丹)安徒生.安徒生童話全集之一:海的女兒[M].葉君健,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
[3](俄)普羅普.神奇故事的歷史根源[M].賈放,譯.北京:中華書局,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