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娜
(渭南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跨文化交際學是一門運用多種學科理論解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進行交流時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文化碰撞,為什么會發(fā)生,以及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后果,更重要的是如何避免沖突,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可以有效地順利溝通(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P56)。在如今信息化時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溝通交流也越來越頻繁,因而各種文化碰撞不可避免,文化的差異會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帶來溝通理解的巨大障礙,人與人之間由于理解困難也難以和睦相處,在此背景下進行跨文化交際學研究有其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
電影《刮痧》是一部反映華裔家庭與美國主流文化價值觀沖撞的優(yōu)秀影片,男主人公方大同是一位成功的游戲開發(fā)者,與妻子育有一子,一家三口過著令人艷羨的生活。大同把父親從國內(nèi)接到美國準備申請綠卡,一天小孩子生病,父親采用傳統(tǒng)中醫(yī)的刮痧療法給孩子治病,刮痧是利用光滑的石片或其他金屬片蘸水或油在皮膚上反復摩擦,直至皮膚發(fā)紅充血,以收到減輕內(nèi)部炎癥的效果,是傳統(tǒng)中醫(yī)的精粹,患者一般不會感到疼痛,但是皮膚上會留下紫紅色類似淤傷的痕跡,幾天后會自行消失。父親的老朋友猝死,父親被帶到了警局配合調(diào)查,男主人公不得已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家里去警局接回父親,孩子一個人在家不小心摔破頭,去醫(yī)院時醫(yī)院發(fā)現(xiàn)了孩子身上的瘢痕,認為小孩子遭到了家人虐待,便通知了兒童福利局的官員。兒童福利局見狀要控告家人虐待孩子,大同為了不把父親牽扯進來,向法官說是自己為兒子刮痧,結果被剝奪了對兒子的撫養(yǎng)權,不得不與妻子分居才能接回孩子。最后男主人公的美國同事不遠萬里去中國體驗“刮痧”,以自己的親身體驗證明了刮痧是有用的治療手段,這位美國朋友和兒童福利局的官員一起去向法官求情,請求撤銷對男主人公的指控。影片最終以全家團聚結尾,但是帶給男主人公一家的傷痛卻是難以彌補的。
社會離不開交際,當一個人成為社會一員時,他就是社會交際的一部分,不同的社會成員在交際過程中他們的價值觀念系統(tǒng)會呈現(xiàn)差異性。各種文化內(nèi)部都有一套自己的價值觀念系統(tǒng),這一套系統(tǒng)對文化內(nèi)部的成員指示善惡美丑的劃分,對人類的活動起到道德上的約束,牢牢扎根于文化內(nèi)部成員的心中,成為民族性格的基礎。中國人與人之間的交際有自己內(nèi)在的價值觀念,美國也一樣。當具有一種價值觀念的人遷往有著不同價值觀念的社會中時,在一種文化中被熟知接受的行為觀念在另外一種文化當中就未必能被接受。比如影片《刮痧》中的刮痧,在中國人人皆知是一種治療手段,不會有人認為這是在傷害身體,但是在美國,怎么解釋都解釋不通,法官要求方大同出具醫(yī)學證明,可是在美國的醫(yī)學系統(tǒng)中沒有關于刮痧的資料,也就是說,在美國的價值觀念系統(tǒng)里,“刮痧”不被接受和理解。
為了不影響給父親辦綠卡,男主人公方大同把罪責扛到自己身上,向法官說是自己給兒子丹尼斯進行刮痧的,這可以算作是 “替父頂罪”。美國人很難理解方大同的做法:為父親頂罪——這本身是一種欺騙行為。中國人重儒教,倫理精神,強調(diào)“孝為先”,作為兒子的方大同當然要盡到孝道,保全父親為先,自己扛下了所有責任。但是美國人是個人本位取向,他們崇尚“平等,利己,競爭”,故很難理解大同的做法。
1.孩子獨自留在家中違法。孩子獨自留在家中當然對于孩子是不好的,我們的文化認知當中也會有同樣的概念,不同的是美國以法律對監(jiān)護人的責任進行了明文限定,并且有相應的機構進行監(jiān)督。而大同為了去警察局接回父親將丹尼爾獨自留在家中?!爸倚㈨槒摹钡挠^念讓大同舍棄孩子的利益前去接父親,這一點后來也成為兒童福利局在聽證會上提供的不利于大同的證據(jù)之一。
2.法律觀念。在聽證會開始前很短的時間里方大同帶上自己的律師朋友在沒做太多準備的情況下出席聽證會。這位律師是版權法律師,他向方大同強調(diào)自己對于家庭法不太了解,方大同并不以為然,認為法律都差不多,只要朋友證明他很愛兒子沒有犯法就可以了。但是,在隨后的聽證會上版權法律師確實無法應對。作為一個有知識有文化的華裔優(yōu)秀游戲開發(fā)人員,方大同并不是法律觀念淡薄,只是他成長于中國文化中,在一個情感型的社會中,父親對兒子的愛天經(jīng)地義,不用特意證明,但他忽略了在美國“求精確”“非此即彼”,一切都是要講求證據(jù)。
電影中有一個細節(jié),方大同以孫悟空為原型設計出一款游戲在市場上非常暢銷。但兒童福利局的律師對他提起訴訟,認為孫悟空是暴力的象征,對兒童造成了負面影響。而在我們國家,孫悟空是勇敢善良正義的化身。這是一個文化形象認知的差異,要打破這種差異就要增進文化間的互相理解,避免再出現(xiàn)這樣的文化誤讀。
1.打自己孩子為了給朋友面子的中國邏輯讓自己的美國同事覺得無法理解。這個細節(jié)出現(xiàn)在電影一開始的慶功會上,方大同的兒子和老板的兒子打架了,大同就先教訓了自己的兒子。在中國發(fā)生這種情況,是要給外人留面子的,給面子就會當著外人的面打自己的兒子。但對于美國人來說,這同樣是不可理解的,打自己的孩子、傷害自己的孩子怎么是給別人面子呢?他們不理解,中國人是“他人取向”,出現(xiàn)爭執(zhí)時懲罰自己的孩子以示對他人的尊重。
2.男主人公對于同事在聽證會上作證自己曾經(jīng)當眾打孩子大為光火,認為是在出賣自己,但是大同確實是打孩子了,同事約翰只是盡一個公民的職責。而對中國人來說講義氣忠誠也是非常重要的品質(zhì)。約翰作為大同的朋友卻為控方作證,在中國文化中叫做“胳膊肘往外拐”,他無法理解自己的朋友不幫著自己。在中國文化中,朋友是應該“兩肋插刀”的,而不是幫著敵對方給自己補上“一刀”,而在美國文化中朋友之間則不相互承擔這樣的義務(Lack of commitment)。
在電影的結尾,大同的朋友不遠萬里前往北京的中醫(yī)診所親身體驗了“刮痧”,領略了刮痧的神奇療效后回到美國,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向美國兒童局的官員證明了“刮痧”的療效,取得理解后和官員一起向法官求情,事情終于有了個圓滿的結局。如果中醫(yī)文化能夠在全世界傳播,讓更多國家和機構理解中醫(yī)療法,是不是就能夠更大程度地避免這一悲劇呢?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溝通與理解是減少文化沖突的關鍵,除了在中國領域做好交流和溝通外,其他各個文化領域都可以通過交流、溝通和理解的方式減少沖突,建立和諧的交際關系。
在國內(nèi)流傳千年的刮痧治病方法給旅居海外的一家人帶來了莫大的痛苦,原因何在呢?中美文化的差異是造成這一事件的主要原因。盡管男主人公的所作所為符合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但與美國的文化價值觀不能融合,與美國的文化價值體系處處沖突,在美國這個社會環(huán)境中當然不會被接受,導致主人翁在關于兒子的事件中處處碰壁,最后導致了悲劇性的后果。如今,國際交流包括國與國的交流,也包括不同國家之間人與人的交流,除了語言不同,文化習俗也不盡相同,文化習俗差異會造成理解障礙,嚴重影響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交流。跨文化交際學所要研究的就是如何更好地避免文化障礙,更好地溝通交際,對于今天人類的發(fā)展交流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陳俊森.外國文化與跨文化交際[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2]黃建華.跨文化交際下對《刮痧》的文化解讀[J].Movie Literature.
[3]賈新林.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4]樂黛云.文化差異與文化誤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5]謝傳惠.從電影《刮痧》看跨文化交際[J].韶關學院學報,2007.
[6]E T Hall.Beyond Culture [M].New York:Anchor Books/Doubleday,1976.
[7]Samovar L A.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