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其賢
(淮北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著名未來學家格雷厄姆·莫利托在《全球經(jīng)濟將出現(xiàn)五大浪潮》一文中指出,到2015年,人類將走過信息時代的高峰期,進入休閑時代。所謂體育休閑有兩方面的界定:一方面是指解除體力上的疲勞,恢復生理上的平衡;另一方面是指獲得精神上的慰藉,成為心靈的驛站。而大學生正是他所預測的休閑時代的主力軍,所以在高校對大學生滲透體育休閑功能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
大學生的心理已趨于成熟,對事物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力,思維中的批判意識也進一步加強,開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問題,勇于質疑,敢于向權威提出挑戰(zhàn),表現(xiàn)出強烈的不拘于傳統(tǒng)思想和習俗的批判精神。其次,隨著成人感的出現(xiàn),大學生相應地表現(xiàn)出獨立性和自主性,更愿意與成年人建立平等友愛的關系。這時,老師一味的說教會讓他們產(chǎn)生不滿情緒和逆反心理。另外,大學生從內(nèi)心渴望平等、自由、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但在傳統(tǒng)的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這種平等和自由是比較缺失的。
基于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傳統(tǒng)的體育課堂里以單純的健身和考試為導向的上課動機已不再適合大學生,而以體育休閑功能意識為主的現(xiàn)代體育觀正被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所接納和喜愛。意識在體育鍛煉中表現(xiàn)為大學生對體育學習和鍛煉的自覺性,所以在體育活動中滲透休閑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著名學者胡小明說:體育進入休閑是社會發(fā)展和生活質量提高的標志。無論是一般休閑還是體育休閑都在滿足個人自由及尊重人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在體育活動中滲透這些易于被學生接受的休閑意識,那么體育活動的參與動機會大大增強,據(jù)研究表明:內(nèi)部動機與運動學習效果呈顯著正相關,內(nèi)部穩(wěn)定歸因有利于運動學習效果的提高。
滲透休閑意識,會讓大學生情緒得到放松,而且體育活動的場地比教室要開闊,容易在交流技術動作的同時培養(yǎng)同學之間的感情。由于很多體育活動是群體活動,當學生從體育課中領悟到它的休閑功能后,他們便會在閑暇時間相約一起打球或跳韻律操來積極地放松身心,常會聽同學們說起某某是他的球友,某某是他的隊友,而且在體育活動中建立起的友誼,是為了健身和休閑這些很單純的動機走到一起,少了功利性,所以更長久。因此,滲透休閑意識有利于培養(yǎng)同學間的友誼。
高校體育活動包括趣味運動會、各種球類比賽以及健美操比賽等,目的是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是以娛樂為主、競技為輔的一種體育活動。
課外體育活動相對來講比體育課更受學生的青睞,所以在學生感興趣的體育活動中滲透體育的休閑功能,效果自然會更好。比如,在領導的致辭中,加大對體育休閑功能的宣傳,正確引導學生的體育觀,因為很多大學生談到體育就想到四肢發(fā)達,甚至有些女生以為鍛煉會長肌肉影響形體。這些觀念上的錯誤認識直接制約了他們參與運動的積極性。所以在趣味運動會以及各種球類比賽的開場時,對學生進行集中宣傳,或者是通過張貼宣傳標語,或者是通過學校廣播讓學生意識到體育除了健身功能以外,還有休閑、娛樂、促進心理健康和改善生活方式等功能。在趣味運動會的獎品選擇上可以用體育器材作為獎勵,以會促練,如跳繩、籃球、各種小球的球拍等,分發(fā)給優(yōu)勝者,再以優(yōu)勝者的榜樣力量輻射周圍的同學參與體育,在潛移默化中滲透體育的休閑功能,讓學生在參與中感悟體育的休閑功能,并從中感受快樂。
體育教師在體育活動中是學生模仿的對象,其品德、修養(yǎng)直接影響著學生。因此,體育教師必須保持高度的職業(yè)責任感,體育教師的形象氣質能讓學生直觀地感受體育,教師積極樂觀、幽默風趣以及過硬的專業(yè)技術能大大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走訪,大部分學生認為綜合素質高的體育教師有利于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運動參與度。正因為如此,教師應主動轉變觀念,把刻板的說教變?yōu)檩p松的引領,老師在體育活動中享受這個過程,學生的情緒也會受到感染,這就是身教的力量,從而在愉悅而寬松的環(huán)境中滲透體育的休閑功能。因為身體機能的改變需要一定的運動量和運動周期,這樣的目標在短短的一次體育活動中是無法得到真正實現(xiàn)的,當學生看不到努力后的效果時,自然會削弱參與體育的積極性。如果老師能在體育課中滲透休閑意識,體育的休閑作用在短時期內(nèi)就能讓學生切身感受到,一次成功的體育活動就會讓大學生心情舒暢,精神放松。有經(jīng)驗的體育教師更注重學生對過程的體驗,學生在良好體驗之后,教師應趁熱打鐵,再次強調(diào)體育的休閑功能,讓更多的大學生懂得用體育這種積極的方式來調(diào)節(jié)生活和休閑娛樂。
校園體育文化,即是以校園師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活動空間,以身體活動為主要內(nèi)容的文化總和。它的核心是以人的意識形態(tài)表現(xiàn)的,是蘊藏在我們頭腦中的各種體育觀念及信仰。校園體育文化對學生的體育興趣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具有健身、休閑、心理疏導與陶冶情操等多元化功能,制定一些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組辦學生感興趣的體育協(xié)會,如舞蹈協(xié)會、武術協(xié)會、瑜伽協(xié)會等,努力營造青春、活力、陽光的展示舞臺,這樣可以進一步滲透體育的休閑意識,讓學生逐步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從體育活動中汲取身體、心理及社會的三維健康觀,最終實現(xiàn)高校體育教學的基本目標——終身體育。在實施終身體育的全過程中,高校是實施終身體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面對學校體育的現(xiàn)狀,只有通過改革,結合作為生活方式之一的體育休閑娛樂,加快在高校實行體育休閑教學,賦予學生進行終身參與體育鍛煉及活動所必須的興趣、動機及能力,培養(yǎng)學生會健身、會娛樂、會休閑的終身體育觀,這樣才能切實把終身體育納入生活中,使學生成為真正的終身體育者。
通過以上三種途徑可以有效滲透體育的休閑意識,當大學生了解到體育的休閑功能后,會明顯地提高他們參與體育的積極性。意識決定行動,在體育的每一次改革中,都包含了意識及觀念上的革新,提倡的“健康第一”、“快樂體育”、“終身體育”,均是這方面最好的證明,所以,在高校體育活動中滲透體育休閑意識,是促進大學生積極參與體育的有效途徑之一。本文也只是拋磚引玉,期望有更多的教師投入到高校的體育改革中來,為大學生擁有休閑意識而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努力。
[1]馬惠娣.休閑:人類美麗的精神家園[M].北京: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2004.
[2]房嘉怡.動機、歸因、自我效能與運動學習效果的相關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12).
[3]邊菊平.淺談休閑體育與學校體育相結合教育[J].內(nèi)江科技,2011,(4).
[4]鄭賀.休閑與休閑體育解析[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
[5]石振國,田雨普.閑·休閑·休閑體育[J].體育文化導刊,2004,(8).
[6]馬惠娣.休閑問題的理論探究[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6).
[7]席玉寶.試論休閑與休閑體育[J].中國體育科技,2004,(1).
[8]田樺.體育休閑產(chǎn)業(yè)探討[J].體育文化導刊,2011,(11).
[9]范保國.談休閑體育及其對大學生的積極作用[J].教育與職業(yè),2006,(8).
[10]李相如,凌平,盧鋒.休閑體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