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仁碧
( 銅仁學院 教育科學系,貴州 銅仁 554300 )
隨著經濟不斷發(fā)展,國家和社會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大學教育。如何培養(yǎng)具有主動參與精神和參與意識,理論與實踐并重,適應新時代的大學生,是現階段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诟叩葦祵W的重要性,通過不斷加強高等數學的教學力度,不斷探討提高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效率,對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思想,促進其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高等數學源于社會環(huán)境也,要用于社會環(huán)境,這就要求我們所從事的高等數學教學,必須緊密聯系社會現實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也必須從符合新時代人才需求出發(fā)。高等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理論學科,要對學生進行素質培養(yǎng),就需要將數學學科的特點與學生身心發(fā)展有機結合在一起,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和提高其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做到“以學生發(fā)展為本”。
如何提高有效性是當前高校高等數學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改革教學手段、采用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實效性刻不容緩。筆者將現階段高等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歸納為以下幾點。
雖然現階段我國強調開放式教育,但是在高等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材的使用仍舊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束縛,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生搬硬套講授給學生,對教材內容缺乏深刻研究,未能將靜態(tài)教材上有限的知識與學生動態(tài)學習相結合,忽略了對學生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這種教學模式代代相傳,不斷強化,就會使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逆向性思維被束縛,被禁錮,學生敢于沖破傳統(tǒng)的新思維、新觀念被扼殺,大膽想象的翅膀被折斷。因此,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的主動性就難以發(fā)揮,更不可能培養(yǎng)出適應新時代的創(chuàng)新型、綜合型人才。
許多教師在高等數學教學過程中,過度依賴教學課件,將所有的教學內容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通過大量的文字來進行知識的講授。這樣一來,一方面抑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減少了學生相互之間的討論、訓練時間,另一方面降低師生之間的互動次數,對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帶來了負面影響。這種放影式教學忽略了對學生的主動性和互助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必然導致學生不能對所學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活學活用,甚至對教材上的部分習題都束手無策。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高等數學課產生厭惡感,更不愿與老師溝通和交流。如在教學中用極限定義證明數列極限時,老師通過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學生基本上能聽懂老師的證明思路,但是課后做的作業(yè)卻一塌糊涂。
當前的教學模式仍舊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影響,課堂教學過程單方面的注重知識講授,而沒有注重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素質教育。高等數學授課群體以本科生為主,每一個學生之間都存在著個性差異,考慮學生的個性化,要求我們在高等數學教學中要結合學生不同個性提出針對性的教學方法[1],采用有利于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思路,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同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盡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目前我國教學以課堂教學為基本特征,在強調素質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高效的課堂教育有著積極促進作用,同時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目前課程改革的主旨,是教育內涵發(fā)展的主要途徑。高等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是指每一位學生在經過教師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取得了一定的學習成果。因此,教學有效與否完全取決于各個學生是否有進步、是否有所收獲。在高等數學課堂有效性判定問題上,教師教學內容是否全面、教學態(tài)度是否認真等只是其中的一個小方面,如果學生沒有掌握相應的知識,即使教師教學態(tài)度認真,講授內容全面,也有可能成為無效的教學。在高等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不僅是課改關注的熱點,也是每個數學教師在實際工作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是現階段教育理念強調的重點,教育部門更是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絞盡腦汁。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是國家富強、社會進步、經濟發(fā)展的關鍵性因素。創(chuàng)新能力是指人們在進行專業(yè)或非專業(yè)學習過程中提出的獨特見解,包括新思維、新技術、新方法以及新設計等,以及實現某種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能力。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指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憑借自身能力領悟、理解和產生超出教材和教師所授范圍的新的東西,包括新思想、新見解、主觀能動性等能力[2]。實踐能力,不單單指某方面,它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它是以廣博的知識為基礎的。實踐能力在創(chuàng)新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是創(chuàng)新活動得以實現的必要條件。在高等數學教學過程中,有限到無限的拓展,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訓練,變化與不變的辨證等,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高等數學教學改革,要求教師不斷發(fā)揮自身充分的教學智慧,逐步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性的特點,要求教師在處理課堂教學活動時要具有創(chuàng)造性,而創(chuàng)造性的實現,要求教師在經驗、反思、實踐的范疇上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教師在教學中要有“對象”意識,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而且盡量保證全體同學的進步與發(fā)展。
高等數學課堂教學的開展離不開教學目標的設立,制定科學良好的教學目標對于課堂教學有效性有著積極的影響。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前,要對學生展開全面的了解,如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探求心理,學生學習能力、基礎條件,學生興趣愛好等;要對教材展開深入的認識,不僅僅拘泥于教材表面的理論知識專研,精煉簡化教材,將初等數學與高等數學進行合理有效的銜接處理,實現新內容的引進,使高等數學教材不斷充實、完善。例如,現階段在校大學生對中學數學教材中集合概念、函數單調性、初等函數等內容均有一定的了解與認識,這些內容就不應成為高等數學的教學重點,應該在學生對這些內容了解的基礎上,通過講述點集、映射等相關內容講授函數概念,再結合數列的相關知識,引導出數列極限的概念,進而講授函數極限的概念、函數的連續(xù)性以及函數的微積分等數學思想和方法,從而使學生更有效的掌握多元函數微積分內容。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僅僅依靠模仿和記憶,學生學習數學要注重自主探究、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等。這說明在高等數學教學過程中,不能單方面依靠教師去講授,去“填鴨式”地灌輸,而應該依靠學生自己去主動接受知識、動手實踐以及自主探究。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老師在課堂上對著書本給學生講解理論知識,學生在下面記錄著老師講的知識點。高等數學教學方式應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師要加強對高等數學課程標準的研究,添加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到教學內容中,注重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yǎng),突出教學內容的真實性。通過提問的方法、多媒體演示的方法等引導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有效地實現教學目的[3]。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高等數學教學中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這樣對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具有積極作用。要做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就要學會應對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經常會在學習完一些概念或某堂課程后提出很多延伸性的問題,例如,學習了函數思想使用方法之后,學生們就會問微分思想、定積分思想等,又如,無窮級數的斂散性被定義為它的部分和數列的極限,可以被理解為無限向有限的轉化等等。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首先要對其學習的積極性給予肯定,對于學生的問題也不要搪塞,要耐心給予解答。另外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學生鼓勵,讓學生樹立學習高等數學的信心,提高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不要責備或是訓斥,而要告知他們錯誤之處,并鼓勵學生大膽應用。此外,應積極引導大學生參與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提高學生綜合應用高等數學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高等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過程中,要求高校領導、教師加深對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認識,更新教育思想、轉變教育理念,不斷深化改革。不能認為高等數學僅僅是一門基礎學科,要本著提高學生高等數學綜合素質的理念,不斷激發(fā)學生對高等數學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大力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提升教師自身的職業(yè)技能和專業(yè)素質。在高等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主要實施者,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創(chuàng)新,理解我國新形勢下高等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的真正含義,掌握開展素質教育的基本方法,使自身能夠在高等數學教學改革過程中很好的開展教學工作[5]。
總而言之,高等數學知識源于社會環(huán)境,也要用于社會環(huán)境,所以要將高等數學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在基礎教育模式下,高等數學教學的推進必須注重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高等數學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作為教育者,一定要深入貫徹新教學模式下的改革理念,穩(wěn)步推進課程改革,讓廣大學生真正喜歡高等數學,并將其思想和方法應用于生活實踐中,促進社會的進步。
[1]張柳霞,朱志輝,方小萍. 數學建模思想在高等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作用[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1,(3):87-89.
[2]張二艷,董文乙.概率論與數理統(tǒng)計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國家林業(yè)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4):134-136.
[3]胡國專.加強高等數學研究性教學提高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11):61-63.
[4]趙艷會.高師數學專業(yè)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的對策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9.
[5]董毅,程偉. 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中高等數學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J].大學數學,2011,(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