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曉光 張 英
(臺州學院 外國語學院,浙江 臨海 317000)
指稱(deixis)是話語研究中一個最基本的術語,來自希臘語,意思是“通過語言來指示或標示(pointing or indicating via language)”。指稱語(indexicals)就是行使指稱功能的語言結構形式。作為一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語用現象,指稱語映射出話語和語境之間的關系,體現了話語中的空間、時間、移動等概念,“表明當發(fā)話人(speaker)與受話人(audience)具有共同知識或共享語境時,一種可能的理解,即對潛在的指稱義或指稱關系(reference)是如何被確定的”。[1]
按照John Lyons的觀點,“對于指稱的研究應該在話語的主體性視角下進行(in the scope of the subjectivity of utterance)”,[2]使用與理解指稱語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參照點(point of reference)。在話語交際中,這個參照點一般都集中在發(fā)話人身上,是以發(fā)話人為中心的。當發(fā)話人與受話人具有共同知識或共享語境時,話語交際順利進行;當語境不確定,或交際雙方在共享語境知識,明確指稱義或指稱關系的前提下,某一方故意不去識別對方的指稱義,即偏離了指稱語的參照點,有時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言語幽默(verbal humor)是人類日常會話中經常出現的一種語言交際形式。正如康德所言:“在一切引起活潑的撼人的大笑里必須有某種荒謬悖理的東西存在著。從緊張的期待的落空而造成的感情爆發(fā)……在一瞬間極歡躍地引起歡快感”。[3]在語言學領域,幽默話語被看作具有“語用學特質(elements of pragmatics)”,[4]學者們通常以Grice的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為視點,或以Sperber和Wilson的關聯理論(Relevance Theory)為指導,討論的不再是言語幽默話語本身的生成問題,而是研究幽默交際雙方(發(fā)話人與受話人)之間的心理機制以及在話語交際中的幽默效果,即不再研究“某種荒謬悖理的東西”的具體實質,而是解讀“引起活潑的撼人的大笑”的原因。
本文擬在指稱語境(deictic context)的幫助下,從Sperber和Wilson的關聯理論角度,對指稱語參照點偏離而產生的英語言語幽默進行語用解讀,從確定指稱義或指稱關系的推理過程挖掘幽默話語產生的潛在因素。
雖然指示性質及與語境結合的情況都不相同,但是所有的指稱語都是由人來完成的,即所有的指稱表達都與說話人(the uttering person),說話空間(the place of utterance),以及說話時間(the time of utterance)有關。指稱語的這一基本特征決定了其使用還受到文化、權利、交際距離等社會交際因素的影響。在涉及人稱指稱語(person indexicals)、時間指稱語(time indexicals)及地點指稱語(place indexicals)的話語交際過程中,由于交際意圖、認識傾向和社交文化等因素的介入,指稱語的使用還存在語用視點的選擇問題。當指稱語參照點發(fā)生偏離時,對話語交際過程中指稱義或指稱關系的推理,確定指稱關系是否屬于整體話語理解的一部分,“需要在語境效果與認知努力之間相互協調尋求最佳關聯解釋”。[5]
(一)對人稱指稱語參照點偏離的解讀。人稱指稱語是話語事件參與者角色關系的客觀體現。人稱指稱語最基本的區(qū)分是第一、第二、第三人稱。一般來說,第一人稱是發(fā)話人,第二人稱是受話人,第三人稱一般是話語提及的對象。在話語交際的過程中,如果打破這種默認的交際規(guī)則,產生語言結構與語境間的不和諧、不一致,具體話語角色與人稱指稱語不相對應,有時話語意義不但能成功解讀,還會引發(fā)幽默效果。
例1 I am a medical assistant for a pediatrician.One day a 5years old boy came in with his mother.He had a death grip on her hand,but with her encouragement,I was able to coax his hand to mine and lead him into the examine room.“Now,let’s take off our clothes,”I said,“and see how much we weigh.”The child promptly dropped his hand and stopped in his tracks.“You goahead,” hesaid,“Idon’t want to.”
根據Sperber和Wilson的關聯理論,言語交際行為是一個有意識的、表達一定交際意圖的明示推理交際過程。這則言語幽默的語境是體檢時小男孩和護士之間的對話,按照常規(guī)護士應該說“你把衣服脫下來”。當發(fā)話人(護士)以自我為參照點使用“l(fā)et’s(let us)”該表達方式時,給出的信息是最大語境效果,即第二人稱指稱語“us”應包含了說話人和聽話人在內的第一、第二人稱,其目的是為了向受話者(小男孩)表示親近、自信及鼓勵。小男孩卻偏離了以發(fā)話人為中心的指稱語參照點,理解話語的推理過程中引入越來越多的語境信息來處理話語,理所當然地認為“us”的最佳關聯性信息應包含發(fā)話人自身在內,所以才有了接下來的童言童趣幽默對答。
例2Gray was down the local bar with his mate Ted.
“Do you know,Ted,”said Gray,“I never sleptwith my wife before we were married.What about you?”
“I don’t know,”replied Ted,“What was her maiden name?”
人稱指稱語的使用常常會受到社交場合和交際雙方的關系影響。上述幽默對話產生的語境是朋友之間的酒后交談。Gray的提問中,第二人稱指稱語“you”是對最佳關聯性信息“Have you ever slept your wife before you were married?”的省略。信息的關聯性依賴于受話人處理信息時所具有的語境。由于第二人稱指稱語是針對受話人而言的,在談及傷痛、犯錯或隱私時,受話人通常會采用回避或輕描淡寫地帶過去。因此,Ted只對能夠獲得最大語境效果的話題感興趣,即故意不以“you”(Ted自己)而是以“my wife”(Gray的妻子)為參照點。雖然讀者(或聽眾)在理解這則幽默時需要引入更多的語境信息付出更多的努力,但Ted的幽默機智還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對空間指稱語參照點偏離的解讀??臻g指稱語是對話語交際發(fā)生時相對于交際者所處位置的編碼。英語里對空間指稱語按照距離發(fā)話人物理或者心理距離遠近有近距離(proximal)與遠距離(distal)之分,通常在指示代詞this/these與that/those以及地點副詞here和there之中得到體現。this/these與here被視為近距離的空間指稱語,而that/those與there是遠距離的空間指稱語。
例3A highly excited man rang up for an ambulance.
“Quickly,come quickly,”he shouted,“my wife’s about to have a baby.”
“Is this her first baby?”asked the operator.
“No,you fool,”came the reply,“It’s her husband.”
一般說來,空間指稱語靠語境來決定其準確方位。上述幽默對話產生的語境是在電話交談中,operator(接線員)也許出于緊急狀況考慮,試圖拉近與打電話者(husband)之間的心理距離,將自己與其放在相同的物理位置和觀察視角來考慮,空間指稱語“this”不僅指發(fā)話人(operator)所在地點,也包括了受話人(husband)所在地點。但是這種根據語境適當調整換稱所給出的新信息卻不是最佳關聯信息。要確定一種新信息與話語語境是否具有關聯性涉及到推理,涉及到舊信息與新信息之間的相互作用。顯然,受話者(husband)沒有接收到發(fā)話人(operator)的新信息,仍然以交際雙方不同的物理位置(舊信息)為參照點,理解話語時對語境進行無止境地推理,直至產生以為operator(接線員)是在侮辱他的誤會。
(三)對時間指稱語參照點偏離的解讀。時間指稱語是對話語發(fā)生的時間點或時間段進行的編碼。當時間指稱語用來傳達會話所涉及的時間信息時,常以發(fā)話人的說話時刻為參照點計算和理解時間。要準確理解時間指稱信息,必須考慮到時間指稱語使用的語境。
例4 A woman rang a travel agent.
“How long will it take to fly to Australia?”she asked.
“Just a minute,”the travel agent said,and went to count his time.
“Thank you,”said the woman and hang up.
從語義上來說,時間狀語“just a minute”指言語事件發(fā)生之后的“一分鐘”,且意義是相對固定的。在語用中,其指稱義卻根據具體的語境而發(fā)生變化。上述幽默對話產生的語境是顧客在電話中向旅行社代理人咨詢飛行所需時間。由于人說話的時間總會隨著話語的推進往后推移,以說話時刻為參照點的時間是動態(tài)的。如果一種信息在特定的語境中具有語境效果,那么該信息在語境中是關聯的。因此,旅行社代理人給出的信息“just a minute”是一種最大關聯信息,既可以指“顧客在線等待答復的時間”,也可以指“顧客所咨詢的飛行時間長度”。當受話人(顧客)試圖付出最小努力,獲得與發(fā)話人(旅行社代理人)所傳達信息之間的最佳關聯時,就可能因為時間指稱語的模糊不清,指稱效果不強而產生幽默效果。
本文認為,指稱語在英語言語幽默中的使用,存在著語用視點的變換現象。當讀者(或聽眾)以受話人為參照點并揣測幽默話語意義產生時其心理活動,才能更好地理解幽默話語;同時,受話人在指稱語境的幫助下對指稱語參照點的選擇對于幽默效果的產生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體現了受話人的認識傾向或情感傾向?!皩τ谡Z言的認知和交際是一個異常復雜的過程”,[6]從尋找最佳關聯的角度對指稱語進行語用解讀,有助于挖掘幽默會話產生的潛在因素,從而進一步提高讀者(或聽眾)對幽默的理解和鑒賞力。
[1]王建華.語用學引論[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02:67.
[2]Lyons,John,Linguistics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293.
[3]康德.判斷力批判(上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189.
[4]C., Curco, The Implicit Expression of Attitudes, Mutual Manifestness and Verbal Humour[J].UCL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1996:89-99.
[5]Matsui,Tomoko.Bridging and Relevance[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0:87.
[6]Widdowson,H.G.,Linguist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