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國 武仕禎
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既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黨的群眾路線思想的核心內(nèi)容。關于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的研究,學界對其形成的條件、形成的過程及基本內(nèi)容等諸多方面都有比較深入的研究。本文試圖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對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的形成、發(fā)展、成熟過程進行簡單回顧梳理,對毛澤東群眾思想的主要內(nèi)涵分別從“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解讀,然后從保持黨的先進性、深化經(jīng)濟社會改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xiàn)中國夢等幾個方面,對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的當代價值做些粗淺分析和探討。
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是毛澤東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智慧和結晶,是中國革命實踐的科學總結,如同其他理論一樣,都有一個產(chǎn)生、發(fā)展和成熟的過程。
1927年3月,為回擊當時黨內(nèi)外對于農(nóng)民革命斗爭的責難,毛澤東在《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中高度贊揚了人民群眾的革命熱情及其蘊藏的巨大力量:“很短的時間內(nèi),將有幾萬萬農(nóng)民從中國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來,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無論什么大的力量都將壓抑不住?!薄八麄儗_決一切束縛他們的羅網(wǎng),朝著解放的路上迅跑。”①早在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就已經(jīng)認識到依靠和團結人民群眾的必要性?!罢驹谒麄兊那邦^領導他們呢?還是站在他們的后頭指手畫腳地批評他們呢?還是站在他們的對面反對他們呢?”②在毛澤東看來,只有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團結帶領人民群眾,才能取得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由此不難看出,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在大革命時期已經(jīng)有了初步萌芽。要實現(xiàn)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的存在和發(fā)展,毛澤東認為,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條件:“一有很好的群眾;二有很好的黨;三有相當力量的紅軍;四有便利于作戰(zhàn)的地勢;五有足夠給養(yǎng)的經(jīng)濟力?!雹墼谶@里,毛澤東將“有很好的群眾”列為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存在和發(fā)展的首要條件,說明他早在土地革命斗爭時期就已經(jīng)看到了人民群眾的強大力量,認識到了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的重要性。《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井岡山的斗爭》等著作發(fā)表,可以說是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標志。
人民群眾是“真正的銅墻鐵壁”④。1941年,毛澤東在《〈農(nóng)村調(diào)查〉的序言和跋》中提到:“這些干部、農(nóng)民、秀才、獄吏、商人和錢糧師爺,就是我的可敬愛的先生,我給他們當學生是必須恭謹勤勞和采取同志態(tài)度的”。⑤指明了一切依靠群眾首先應具備的態(tài)度。同時,他還指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⑥延安整風時期,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和深化。1943年6月,毛澤東在《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中指出:“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雹邚亩容^完整地提出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思想。他強調(diào):“領導骨干和廣大群眾在組織中在斗爭行動中發(fā)生正確關系的思想,正確的領導意見只能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的思想”⑧,“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這是基本的領導方法。”⑨在1943年舉行的中共中央招待陜甘寧邊區(qū)勞動英雄大會上,毛澤東提出:“我們應該走到群眾中間去,向群眾學習,把他們的經(jīng)驗綜合起來,成為更好的有條理的道理和辦法,然后再告訴群眾(宣傳),并號召群眾實行起來,解決群眾的問題,使群眾得到解放和幸福?!雹鈱娜罕娭衼淼饺罕娭腥サ乃枷肼肪€進行了進一步生動全面的闡釋。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11]毛澤東認為,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才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不竭動力。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三大工作作風“主要的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薄12]同時,他還指出:“凡屬正確的任務、政策和工作作風,都是和當時當?shù)氐娜罕娨笙噙m合,都是聯(lián)系群眾的;凡屬錯誤的任務、政策和工作作風,都是和當時當?shù)氐娜罕娨蟛幌噙m合,都是脫離群眾的?!盵13]“共產(chǎn)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14]再次明確了群眾路線的目的是一切為了群眾。1948年,毛澤東在《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中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要使群眾認識自己的利益,并且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奮斗。”[15]“善于把黨的政策變?yōu)槿罕姷男袆?,善于使我們的每一個運動,每一個斗爭,不但領導干部懂得,而且廣大的群眾都能懂得,都能掌握,這是一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領導藝術?!盵16]由此可見,不但在領導中國革命過程中,而且在其他一切工作中,毛澤東都將群眾路線思想發(fā)揮和運用到淋漓盡致的地步。毛澤東“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思想逐漸成熟,并為新中國成立后黨的群眾路線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歸納起來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切為了群眾既是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的目的所在,也是黨的宗旨所在。早在1934年,毛澤東就明確指出:“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該注意的問題?!盵17]“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18]其實就是強調(diào)要堅持一切為了群眾的思想路線。要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依靠群眾取得革命的勝利,首先“就得和群眾一起,就得去發(fā)動群眾的積極性,就得關心群眾的痛癢,就得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19]。無論是干工作都要從群眾的需要出發(fā),要站在群眾的角度考慮問題,尊重群眾的意愿,要將維護群眾利益的各項措施真正落到實處。在《堅持為人民服務》中,毛澤東強調(diào):“與人民利益適合的東西,我們要堅持下去,與人民利益矛盾的東西,我們要努力改掉”。[20]毛澤東在《論聯(lián)合政府》中指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體的利益出發(fā);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fā)點?!盵21]在《必須切實解決農(nóng)民負擔過重問題》中,為解決對浙江、蘇南兩區(qū)農(nóng)民征糧過重的問題,毛澤東建議譚震林要“調(diào)查十幾個鄉(xiāng),專門調(diào)查農(nóng)民公糧及其他負擔的實情,以為會議討論的根據(jù)。”[22]
人民群眾是我們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動力之源。毛澤東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指出:“革命戰(zhàn)爭是群眾的戰(zhàn)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zhàn)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zhàn)爭?!盵231949]年,毛澤東在向全國鐵路職工臨時代表會議上指出:“以后在我們面前困難是一定會有的,但不管困難有多大,只要我們注意依靠和團結廣大群眾”,“只要是想把中國搞好的人,都要團結他們,這樣困難就可以克服”[24]。同時,他還對如何依靠群眾作出了生動形象的解釋:“依靠群眾,就是說你當司令或是當班長必須有一個隊伍,這個隊伍就是群眾”。[251955]年,毛澤東在《多余勞動力找到了出路》一文按語中指出:“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盵261956]年,毛澤東在同參加中共八大的拉美一些黨代表的談話中指出:“過去打仗主要是依靠農(nóng)民?,F(xiàn)在我國城市資產(chǎn)階級很快地服從社會主義改造,也是因為農(nóng)民組織起來了,農(nóng)業(yè)合作化了。因此,黨在農(nóng)民中的工作非常重要。”[27]不論是在戰(zhàn)爭時期還是在和平年代,緊緊依靠群眾都至關重要。“要爭取和依靠農(nóng)民,就要調(diào)查農(nóng)村?!盵281957]年,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問題》中指出:“我們的國家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nóng)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29],“國家機關實行民主集中制,國家機關必須依靠人民群眾,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必須為人民服務”。[30]這樣,就將一切依靠群眾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是我們黨的領導藝術和工作方法。1943年,毛澤東在《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中提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就是“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tǒng)的意見)集中起來(經(jīng)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tǒng)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盵31]即先做學生,虛心向群眾學習,再當先生引領指導群眾?!邦I導骨干和廣大群眾在組織中在斗爭行動中發(fā)生正確關系的思想,正確的領導意見只能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的思想”[32],“在集中和堅持過程中,必須采取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法,這是前一個方法的組成部分。”[33]這就對“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領導方法做了比較具體的解釋?!蛾P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指出:“如毛澤東同志所說,正確的政治路線應該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盵34]強調(diào)了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的正確性。毛澤東在《論聯(lián)合政府》中提出:“教育每一個同志熱愛人民群眾,細心地傾聽群眾的呼聲;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眾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眾之上,而是深入于群眾之中”[35]“廣大群眾跑到我們的前頭去了,迫切地需要前進一步了,我們的同志不能做廣大群眾的領導者,卻反映了一部分落后分子的意見,做了落后分子的尾巴。”[36]為此,黨員干部不論做任何事情都要始終堅持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
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chǎn)物,其當代價值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我們共產(chǎn)黨人區(qū)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lián)系?!盵37]為了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我們黨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應堅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真正做到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任何時候,都要向人民負責,都要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群眾有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38]我們一定要時刻尊重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虛心向群眾學習。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關鍵。群眾路線不僅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更是黨的生命線。脫離群眾、脫離群眾路線,這是我們黨將面臨的最大危險。只有密切聯(lián)系群眾,時刻與群眾心連心,才能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才能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和執(zhí)政地位。
緊緊依靠群眾是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推動改革和發(fā)展的社會政治條件?!敖虠l主義、經(jīng)驗主義、命令主義、尾巴主義、宗派主義、官僚主義、驕傲自大的工作態(tài)度等項弊病之所以一定不好,一定要不得”,就是“因為它們脫離群眾”[39]。
“各級干部一定要牢記,聯(lián)系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團結群眾為實現(xiàn)自己的利益而奮斗,這是我們黨的根本力量和優(yōu)勢所在,也是我們各項工作的取勝之道?!盵40]只有“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以人民群眾為本,拋棄一切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不良習氣,真正在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方面取得新的進步”,才能“在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方面創(chuàng)造出新的氣象”[41]。
在新的歷史時期,只有堅持改革發(fā)展思路問計于民,改進發(fā)展措施請教于民,落實發(fā)展任務依靠于民,衡量改革發(fā)展成效請人民評判,聽得進人民的批評,了解人民意愿,尊重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才能更好地破解改革發(fā)展中遇到的難題,開創(chuàng)改革發(fā)展新局面。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可靠保證。要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要使“我們的政策,不光要使領導者知道,干部知道,還要使廣大的群眾知道?!盵42]同時,還需要向群眾學習,傾聽群眾的聲音,想群眾之所想,“群眾不愿干的事,我們硬要領導他們?nèi)ジ桑浣Y果必然失敗。”[43]反之,“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盵44]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化解矛盾,消除不和諧因素。當前,絕大多數(shù)黨員干部在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方面總體上是好的,不可否認的是,確實有極小數(shù)黨員干部不同程度上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問題。如果讓這“四風”發(fā)展下去,必然會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破壞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光輝形象?!八娘L”不解決,黨群干群關系就要受到損害,黨群干群矛盾就會進一步激化,社會和諧就無從談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僅適應了我國改革發(fā)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而且體現(xiàn)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按群眾意愿辦事,讓群眾滿意了,黨群干群感情自然就融洽了;讓群眾生活富足殷實、幸??鞓妨?,社會就自然和諧了。
在人民群眾掌握了自己命運的今天,組織發(fā)動和團結廣大人民群眾,充分發(fā)揮廣大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力,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有效途徑?!叭罕婟R心了,一切事情就好辦了。”[45]“只要我們同全體人民更好地團結起來了,中國的事情就好辦了?!盵46]同時,我們還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要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絕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還會面臨各種預想不到的困難和問題。為此,我們要像毛澤東所指出的那樣:“我們要承認困難,分析困難,向困難作斗爭。世界上沒有直路,要準備走曲折的路,不要貪便宜”,因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們面前困難還多,不可忽視。我們和全體人民團結起來,共同努力,一定能夠排除萬難,達到勝利的目的?!盵47]不論追夢的過程多么的艱難,追夢的道路多么的曲折,“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48]。
有夢想固然可貴,但要真正將夢想轉化為現(xiàn)實,就要首先認識到人民群眾這一最根本的影響因子,并緊緊依靠人民群眾這一最根本的力量,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保證。只要我們緊握群眾路線這條黨的生命線,將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根植于胸,我們黨就必定能譜寫出無愧于人民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篇章。
注釋
①②③④[18][19][20][24]《毛澤東選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12—13、13、57、139、138、138、138、136 頁。⑤⑥⑦⑧⑨⑩[11][12][13][14][15][22][32][33][34][35][36][37][39][42]《毛澤東選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790、790、790、899、899、900、933、1031、1094、1095、1096、1094—1095、899、899、900、984 -984、1095、1095—1096、1095、1004 頁。[16][17][43][44][45][47][48]《毛澤東選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 1318、1319、1318、1320、1318、1162、1163 頁。[21]《毛澤東文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10頁。[25][26]《毛澤東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306、306—307 頁。[23][27][38]《毛澤東文集》第 6 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 241、457、241 頁。[28][29][30][31]《毛澤東文集》第 7 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 131、133、206—207、207 頁。[40][41]《江澤民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64、364頁。[46]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國農(nóng)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上冊,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5—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