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 張茹萍
在我們所能接觸的音樂表演視頻中,常常會看到外國的孩子陶醉地、全情投入地演唱。自信和高水準的音樂素養(yǎng)讓我們嘆為觀止。而我們職中的學生,縱有想表現(xiàn)的欲望,卻不敢表現(xiàn),為什么我們的學生如此膽怯?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常常陷入無盡的困惑。經(jīng)過仔細觀察我發(fā)現(xiàn),這是因為學生沒有足夠的音樂技能基礎的支持,讓學生對舞臺上的自己望而卻步。
在我校高一級部300多名學生的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90%的學生沒有正確的音高概念,對簡譜中7個音的唱名不熟悉。按照順序排列的音階可以唱出唱名,但卻沒有準確的音高。將7個唱名打亂了,別說音高沒有,連唱名都反應不過來。音高概念缺乏,唱名不熟悉,不認識節(jié)奏是他們在音樂知識方面的普遍現(xiàn)狀。如何才能改變這種局面?筆者進行不斷的分析和嘗試。
很久以前,曾閱讀了郭聲健老師的《美國音樂調(diào)查報告》,這篇文章對我觸動很深。從文章中,我得知了我國的音樂教學課程設置和美國有著根本上的區(qū)別。在我國,新課改之前,知識技能教學一直是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學的重點。于是,音樂課以情感體驗為中心的標準得以建立,音樂課程設置也以“音樂鑒賞”為中心。學生學了音樂9年,到頭來學生既不能唱也不能彈更不能跳,這無論如何都不能不說是我們音樂教育的失敗。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形式,它是依托于音樂創(chuàng)作、表現(xiàn)、鑒賞等音樂實踐活動技能而存在的,沒有了音樂技能的學習,音樂教學變得空洞無物。
而在美國,小學音樂課程主要分為3類,即“合唱隊”(或聲樂課)、“樂隊”(或器樂課)、“普通音樂課”,到了初中和高中階段,除這3類課程外,還增設了專為有音樂興趣和專長的學生進一步深造的“音樂技能培訓系列課程”。他們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的音樂技能訓練,為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更好地參與音樂實踐活動,更好地唱歌和表現(xiàn)自己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他們的音樂課雖然沒有統(tǒng)一的教材,但是美國音樂教師卻始終將學生的技能教學和技能課程作為重點。結合音樂技能的學習,讓孩子們在課堂上演繹各種音樂作品,將音樂課變成孩子們的唱歌課,游戲課,樂器課。因此,美國學生在小學階段就能唱出完美的二聲部合唱曲,而在我們的音樂課堂上,卻是無法完成的任務。
也許有人會說,高中音樂課以鑒賞為主。這是高中音樂課標的指引,然而面對中職學生如此貧乏的音樂基礎,我們課堂中進行的音樂鑒賞課,有多少音樂知識能留在學生的印象里?中職音樂教師在教學中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往往利用許多時尚、吸引眼球的視頻給學生欣賞,教學的重點也放在作曲背景、歌手成長經(jīng)歷或八卦新聞等文字性內(nèi)容上,對節(jié)奏、旋律等音樂性內(nèi)容卻甚少提及。學生欣賞完一節(jié)課后,并沒有掌握到多少關于音樂實質(zhì)性的知識。
學生是熱愛音樂的!在學習、生活中情緒的表達使他們更深入地了解音樂、熱愛音樂。他們面對挫折,有著強烈的自尊心,也渴望有成功的體驗,面對他們喜愛的流行歌曲,他們心里喜歡卻沒有能力像心目中的偶像那樣縱情歌唱!伴奏的節(jié)奏對不上,走音、跑調(diào)等問題比比皆是。眼高手低的無奈和自信心的缺乏,讓喜愛音樂的中職生在音樂課上無所適從,也讓身為音樂教師的我內(nèi)心感到無比煎熬。
怎樣讓他們在音樂課堂上學到有用的知識并學以致用,是我迫切想追求的目的。而學生是有表現(xiàn)欲望的,我在開學初的第一節(jié)課就提出“一人一曲”的課堂構想。在此過程中,有許多同學扭捏著、推搡著前進,卻沒有一位同學不肯上臺,足以證明他們是渴望有表現(xiàn)的機會的,作為音樂教師的我們就應該給他們表現(xiàn)的平臺,同時教會他們感受音樂和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
歷數(shù)世界幾個先進的音樂教學法,有奧爾夫、達爾克羅茲、柯達依、鈴木音樂教學法等音樂教育體系,他們都是以發(fā)展學生音樂能力及創(chuàng)造性為目的的音樂教育體系。教師可以嘗試在中職課堂結合這種音樂教學模式,盤活音樂課堂。
(1)教會學生養(yǎng)成拍打基本拍的習慣
通過“一人一曲”的活動發(fā)現(xiàn),學生唱歌不是節(jié)奏跟不上,就是跑調(diào)。這種現(xiàn)象在同學們中不占少數(shù)。我采用回聲教學。剛開始同學們或慢或快,強調(diào)要求后,他們終于知道和我在一個節(jié)奏速度上的意思,通過練習,他們逐漸養(yǎng)成了控制節(jié)奏的習慣,對他們以后更好的感知音樂、表現(xiàn)音樂產(chǎn)生了很大的幫助。
(2)靈活地進行節(jié)奏教學
音樂的節(jié)奏型,學生比較常接觸的有全音符、二分音符、雙八分音符、前八后十六分音符、附點四分音符等等。我運用游戲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這樣,學生的興趣頓時高漲,都能在瞬間掌握這剛剛學會的節(jié)奏型,并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節(jié)奏練習,趣味性極濃,效果突出。
我們教師應該想更多有趣味性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會音樂知識技能。高職學生的音樂課可以是音樂活動課,也可以是音樂表演課,甚至可以是音樂創(chuàng)作課。高職音樂注重欣賞等因素,但不能成為阻礙學生學習音樂基礎知識的借口。
(3)運用逆向思維,進行音高訓練
學生對唱名不熟悉,嚴重制約了他們更好地欣賞和理解音樂作品,阻礙了他們參與體驗音樂實踐活動帶來的歡樂。對于沒有音高概念的學生而言,柯爾文手勢就能很好地幫助學生解決這個問題。柯爾文手勢借助七種不同手勢和在身體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來代表七個不同的唱名,在空間把所唱音的高低關系體現(xiàn)出來。它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音高、音準的調(diào)整、交流的一個身體語言形式。同時,由于學生對某些流行歌曲很熟悉,在不會唱名的情況下往往也能唱準旋律,教師不妨運用反向思維,利用學生熟悉的旋律,套入不熟悉的唱名,在保證音高音準的基礎上,逐漸建立唱名與音高之間的對等概念,通過這種不斷的練習,以此鍛煉學生對唱名的熟悉程度。
音樂能陶冶人們情操,抒發(fā)人內(nèi)在情感的體驗式藝術形式,如果不能讓學生親身去體會音樂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只能聽或者看,又如何能讓音樂滲透到他們的身體里成為生命當中的一部分?音樂是全體學生有權利享受的、人的最基本的本能。在職中學生中,我們音樂教師有責任給予學生音樂的基本技能,讓他們在夢想的舞臺上綻放精彩的、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