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康
(河南省濮陽市中原油田第九社區(qū)第一醫(yī)院內(nèi)科,濮陽457001)
實施舒適護理減輕腦卒中后遺癥患者疾病影響程度
張 康
(河南省濮陽市中原油田第九社區(qū)第一醫(yī)院內(nèi)科,濮陽457001)
目的 觀察實施舒適護理對腦卒中后遺癥患者疾病影響程度的干預效應。方法 本組研究對象108例,入院后在完善神經(jīng)內(nèi)科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首先采用疾病影響程度量表對患者的疾病影響程度量進行測評。該量表包括136個項目,共十二類來評價疾病的功能障礙。其中軀體功能影響(SD-Ⅰ)包括軀體運動、靈活性、行走移動;社會心理影響(SD-Ⅱ)包括情感行為、社會關系、警覺行為、交流;其他:包括睡眠與休息、工作、家務管理、娛樂與消遣、飲食。整個量表的總分和維度分均以加權平均方法計算得出。分數(shù)越高,說明功能障礙越嚴重,生命質量水平越低。然后實施舒適護理模式,包括生理舒適、心理舒適、社會功能舒適、靈性舒適。于患者出院前1d重復測評,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t檢驗)。結果 患者實施舒適護理模式前疾病影響程度各維度得分均較高,特別是社會、心理影響維度;實施該護理模式后,患者疾病影響程度各維度得分與手術前相比,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均P<0.01)。結論 實施護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腦卒中后遺癥患者疾病影響程度。
腦卒中后遺癥;舒適護理;疾病影響程度
腦卒中為人類三大致死病因之一,發(fā)病幾率表現(xiàn)出逐年上升的趨勢[1]。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或降低致殘率,預防并發(fā)癥、后遺癥,使功能障礙減少到最低限度是值得護理領域做為重點研究的內(nèi)容之一。鑒于此,我科采用舒適護理模式對住院治療的腦卒中患者實施舒適護理模式,對減輕患者的疾病影響程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F(xiàn)總結如下。
1.1 研究對象 本組研究對象108例,均為我院神經(jīng)內(nèi)科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間收治的腦卒中患者,均經(jīng)頭顱CT或MRI確診,且符合1995年全國第4次腦血管病手術會議診斷標準[2]。其中男79例,女29例;年齡46~85歲,平均年齡(65.3±5.4)歲;病種:腦出血54例,腦梗死76例;發(fā)病入院治療時間均≤7小時。所有病例發(fā)病前均無腦器質性病變,均為初次發(fā)病。雖然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但神志清楚且語言表達能力良好,對參與該項研究均知情并同意,配合良好。
1.2 方法
1.2.1 病情評估 入院治療的當天完善神經(jīng)內(nèi)科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措施的基礎上,首先采用由同濟醫(yī)科大學衛(wèi)生統(tǒng)計教研室李君榮等人翻譯、周有尚等學者校訂的疾病影響程度量表(SIP)[3]測評。該量表包括136個項目,共十二類來評價疾病的功能障礙。其中軀體功能影響(SD-Ⅰ)包括軀體運動、靈活性、行走移動;社會心理影響(SD-Ⅱ)包括情感行為、社會關系、警覺行為、交流;其他:包括睡眠與休息、工作、家務管理、娛樂與消遣、飲食。其測評方法:即由專業(yè)工作人員統(tǒng)一指導語與測評時間,要求患者根據(jù)條目的內(nèi)容,對最符合自己目前情況的條目回答“是”得1分,不符合自己目前情況的條目回答“否”不得分。測評過程中避免人為的誘導和暗示。對年齡較大或者視力不佳者,測評人員要逐條給患者閱讀,讓其選擇最符合自身情況的條目,完成測評。整個量表的總分、軀體功能和社會心理分,以及十二類功能分均是從0~100分,其功能損失分是根據(jù)每項功能障礙的相對嚴重性的估計,加權平均方法計算出最后的得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功能障礙越嚴重,生命質量水平越低。第二次的測評時間為患者出院前1d,仍采用上述量表重復測試,以此比較患者疾病影響程度的改善情況。該項研究前后2次共發(fā)放問卷216份,收回問卷216份,問卷的有效率100%。
1.2.2 舒適護理 該研究實施的舒適護理包括生理舒適、心理舒適和社會功能舒適以及靈性的舒適四個方面。其具體措施如下:①心理舒適:心理護理是人的高層次需要,也是人類對舒適的最大感受[4],良好的護患溝通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基本條件[5]。由于腦卒中病情較為嚴重,患者被確診后,其煩躁、焦慮、恐懼、抑郁、淡漠的心理反應常見。這些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將給病人造成沉重的壓力,嚴重影響病人疾病的治療[6]。對此,首先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情感,利用語言和體態(tài)語言,通過良好的溝通與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的同時,讓患者擁有被尊重、被關心、被認可之感受。其次踐行“三貼近”優(yōu)質服務,即貼近病人,貼近臨床、貼近社會。做到心中有病人、目中有病人、耳邊有病人、手中有病人、身邊有病人,體現(xiàn)無縫隙護理;再次,通過健康教育常規(guī)化、個體化、專病化,糾正患者不良的疾病認知,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四是開展“345”關愛病人行動。即“3前”:要求走在紅燈呼叫前,想在病人需要前,做在病人開口前?!?輕”即:走路輕、說話輕、關門輕、操作輕?!?個一”服務,即一本護理指導手冊、一個詳細的入院介紹、一次聆聽服務、一張愛心聯(lián)系卡、一個電話回訪,使病人對護士產(chǎn)生充分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從而為患者營造一個良好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從而最大限度地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狀態(tài)。②生理舒適:安靜舒適的睡眠環(huán)境能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7]。因此,患者的病室要安靜、舒適、清潔、美觀、安全;膳食注意色、香、味、美,保證營養(yǎng);床單位平整,做好皮膚、頭發(fā)、口腔等部位的基礎護理,合理安放患者的體位,減輕因病臥床帶來的軀體不適;對呼吸道、胃腸道、腎功能等加強預見性的護理,避免誤吸、感染、應激性潰瘍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③社會功能舒適:護理人員不斷地對患者和家屬加強認知指導,了解最令患者擔心或困惑的問題,積極做好家庭成員的心理疏導工作,使家屬了解共同參與患者護理的重要性。通過有效的社會干預,使患者順利回歸家庭的角色并得到應有的尊重與愛護,并要求患者家屬和親友,為讓患者擁有良好的康復環(huán)境,應在物資和精神方面給予長期的支持和援助。④靈性舒適:所有患者不分男女、無論文化水平高低以及居住地,均要詢問其是否有特殊的宗教信仰,并給予尊重或滿足。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實施舒適護理前后測評數(shù)據(jù)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
實施舒適護理模式前后(表格內(nèi)簡稱“實施前、實施后”)患者疾病影響程度各唯度得分結果比較附表1。
腦卒中病人由于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且易出現(xiàn)多系統(tǒng)護理并發(fā)癥及廢用綜合征,成為家庭和社會的沉重負擔。而患者本人也因神經(jīng)功能缺損恢復時間延長、生活質量下降,使死亡率增加。鑒于此,實施舒適護理,減輕患者的疾病影響程度,具有重要意義。
“舒適護理”是一種整體、個體化的、創(chuàng)造性的、有效的護理模式,它使人在生理、心理、社會、心靈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tài),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7]。該項研究結果也顯示(見表1):患者實施舒適護理模式前疾病影響程度各維度得分均較高,特別是社會、心理影響維度;實施該護理模式后,患者疾病影響程度各維度得分與手術前相比,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均P<0.01)。這一結果說明,心理舒適是健康恢復的根本,生理舒適是健康恢復的基礎,社會功能舒適是健康恢復的關鍵,靈性的舒適是促使內(nèi)外環(huán)境和諧的紐帶。所以,通過該護理模式的實施,可使患者的疾病影響程度大大降低或減輕。
[1]李改梅.舒適護理在腦卒中病人中的應用[J].山西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09,19(3):6-7.
[2]張志玲,唐華芝,侯臘梅,等.舒適護理模式在療養(yǎng)康復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2,16(4):187-188.
[3]張作記.疾病影響程度量表[J].中國醫(yī)學行為科學(特刊).行為醫(yī)學量表手冊,2001,10(10):55-58.
[4]吳小桂.舒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減輕失眠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12):12.
[5]王實,夏書月.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持續(xù)氣道正壓通氣治療依從性的研究[J].2000,12(20):193.
[6]呂宜鳳,范維玲,寧桂臣,等.舒適護理在腦卒中偏癱病人康復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04,18(10A):1734.
[7]梁素芳.影響持續(xù)正壓通氣治療OSAHS病人的相關因素和護理對策[J].全科護理,2009,7(19):1719-1720.
[8]范秀娟,范靜.腦卒中認知障礙早期識別和康復護理研究[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09,6(4):569-571.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4.081
1672-2779(2013)-14-0124-02
楊 佳
201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