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蕾,韋 玲,甄世銳
腦卒中后抑郁(PSD)是指腦卒中后急性期或恢復期、后遺癥期伴發(fā)的抑郁狀態(tài),是腦血管疾病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在腦卒中患者中發(fā)病率為20%~70%[1]。我國的發(fā)生率為34.2%[2],處于抑郁狀態(tài)的腦卒中患者對生活及治療方案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嚴重影響了疾病的恢復及生存質量,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極大的負擔,我們臨床運用新九針之磁圓梅針、梅花針治療腦卒中后抑郁,取得了一定療效,現將其作用機制初步探討如下。
1.1 病因病機分析 腦卒中后抑郁是由于中風后氣機逆亂,損及人體陰陽氣血,導致氣機郁滯,加之中風后情志失調,肝氣郁結,五臟氣機不和所致,歷代醫(yī)家對中風病、郁證單獨探討較為深入,卻很少談及中風后抑郁的病因、病機以及治則。中風病不外乎風、火、痰、虛、瘀五大致病因素,貫穿于中風病整個疾病過程中,藤晶[3]提出情志內傷為病因,臟腑虛衰為其病理基礎,氣郁、痰瘀、正虛是中風后抑郁之病理變化,其規(guī)律以氣郁為先,由此導致血瘀、痰蘊、氣虛血虛等病態(tài)鏈的改變。蔣振亞等[4]指出中風病位在腦,腦為元神之府,精明之宅。中風后抑郁的病機為清竅蒙濁,以致元神之府功能失調,神無所主,心神昏瞀,氣血逆亂,氣機升降失調而致抑郁癥??傊?,現代醫(yī)家大多數認為,腦卒中后抑郁多因病致郁,并伴有情志內傷,屬本虛標實之證,其病因以肝腎陰虛、精血暗耗、髓海失養(yǎng)為根本,加之情志不遂、肝氣郁滯、氣滯血瘀、元神受擾、髓??仗摱掠糇C之發(fā)生。
《素問·至真要大論》曰:“疏其氣血,令其調運,而致和平”,可謂治療郁證的總則。由于郁可致氣血逆亂,氣機升降失司,陰陽失調,因此使用各種方法使氣血平和,陰平陽秘,氣機舒暢,乃是治郁之大法。然而,中風后抑郁病不能單獨從治郁出發(fā),理當尋求病因,治病求本,標本同治?!秲冉洝匪韬W說認為,腦為髓海,主持意識,思維活動,中風后髓海被擾,故出現抑郁,治當調理髓海,調和臟腑陰陽。因此,調理髓海即為治療本病的基本治則?;诖酥委煷蠓?,我們采用新九針之梅花針循經叩刺頭部諸經,磁圓梅針循經叩刺督脈,以通督調神,調理髓海,臨床療效滿意,無毒副反應,具體操作為:患者坐位或俯臥位,梅花針循經叩刺頭部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及足少陽膽經各循行線,尤其以卒中病灶側為主,叩刺強度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宜,每次20min,每日1次,每周6次?;颊吒┡P位或者側臥位,選用磁圓梅針循經叩刺督脈(自命門穴叩至神庭穴)、雙側夾脊穴(頸夾脊及華佗夾脊穴),自上而下,叩刺強度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宜,叩至局部皮膚微紅為宜,每次20min,每日1次,每周6次。
梅花針叩刺屬叢針淺刺法,是在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端貑枴てげ空摗吩唬骸胺彩浗j脈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故運用梅花針叩刺皮部,可以調節(jié)臟腑經絡功能,促進機體恢復正常[5]?!夺t(yī)述》引《會心錄》曰:“六腑清陽之氣,五臟精華之血,皆會于頭”,故腦為臟腑之核心,腦卒中后抑郁之直接病位在腦,督脈,能夠調節(jié)人體一身之陽氣,膀胱經和膽經主治神志病,故梅花針循經叩刺頭部此三條經脈,具有通經活絡、升陽開竅之效,從而使腦部經脈得以疏通,郁滯得以驅散[6]。
師氏磁圓梅針綜合員針、梅花針、磁療三種治療方法的治療作用,臨床治療范圍十分廣泛。磁圓針是由稀土鈷為磁材料做成的,稀土鈷是六角晶體結構,有較高的各向異性,所以可有良好的永磁特性,并可在小的磁體上獲得很高的磁性,使磁圓針的磁力達5 000高斯以上,并由靜磁變?yōu)閯哟臶7],叩擊經絡穴位,發(fā)揮雙向調節(jié)作用,從而達到通經活絡,平衡陰陽,祛邪扶正。督脈主一身之陽氣,磁圓梅針循經叩刺督脈及夾脊穴,具有通督調神、調理氣血、調節(jié)臟腑功能、平衡陰陽,使得氣血運行通暢,郁滯得以消散之功。
5.1 督脈與中風病之關系 督脈乃“陽脈之?!保?、足三陽經均交會于此,故督脈具有調節(jié)全身陽氣的作用?!端貑枴す强照摗分刑岬蕉矫}“上額交巔,上入絡腦”,表示督脈通于腦,腦亦為諸陽之首,所以督脈與腦關系密切。督脈為“陽脈之?!?,三陽經均與其交會,故其對全身的陽經脈氣起著統率和督促的作用,督脈循行于頭部、脊柱內和脊柱兩側,與足太陽膀胱經相鄰,督脈之別“別走太陽”,并與足太陽經多處重疊,經氣交通,共主一身之陽氣。而五臟六腑之氣皆通過背俞穴與足太陽經相聯系,因此督脈與臟腑氣血功能活動有密切聯系。這正如何興偉[8]所提出:“腦髓損傷”、“神機失用”是中風病發(fā)病的病機關鍵,督脈痹阻是中風病發(fā)病的經絡學基礎,而督脈為聯系腦和臟腑經絡氣血功能的橋梁。在臨床治療上,疏通督脈可醒神開竅,促進腦髓修復,從而恢復腦髓對人體生命活動功能的總體調控。
針灸治療中風病時非常重視督脈的作用,在對中醫(yī)醫(yī)籍研究中[9],督脈的功效可歸納為兩方面:治療督脈循行所過部位的疾?。混铒L、清熱、補虛、散寒。根據既往文獻記載,在針對中風病的不同癥狀進行治療時,神庭、印堂、人中、風府、啞門、大椎等穴運用頻率較高。
督脈為陽脈之海,統領一身之陽氣,而中風后抑郁是因氣血不暢、陰陽之氣不能調達而發(fā)病,因此針刺督脈百會和神庭穴能調暢氣機,使陰陽之氣調和,則抑郁之癥可以得到根本上的治療。
5.2 夾脊穴于中風病之關系 夾脊穴又名華佗夾脊穴,具有調督脈,理臟腑,通利關節(jié)作用?!鹅`樞·經脈》曰:“督脈之別……挾膂……下當肩胛左右,別走太陽,入貫膂”。又曰“膀胱足太陽之脈……挾脊抵腰中,入循膂……下挾脊”。督脈通過督脈之別與膀胱經相聯系,而督之別挾脊而行處正是夾脊穴的分布區(qū)域,可見,督脈與夾脊穴均相互調節(jié),相互關聯,連接于腦,聯絡于脊髓,支配人體臟腑功能,中風后抑郁之病機關鍵在于腦髓受損,髓海失養(yǎng),元神失用,其病位在腦和髓,督脈痹阻不通,則失其所主,失其總督作用,則氣血逆亂,氣機失調,神機失用,髓海失養(yǎng),臟腑功能紊亂,故督脈為中風后抑郁的關鍵致病經絡。
5.3 現代醫(yī)學理論 夾脊穴之每穴相伴發(fā)出脊神經支較多,針刺穴位時針感感受器主要是分布于各個穴位深淺不同部位的各種游離神經末梢,針刺沖動主要通過支配穴位的軀體神經傳遞到脊髓后角,然后沿傳導痛溫覺的腹外側索上傳,終達大腦。這是夾脊穴針刺效應神經生理學基礎之一。另外,從脊髓神經、脊椎神經以及脊椎神經節(jié)的生理分布角度考慮,夾脊穴是知覺神經和運動神經交會和匯合的樞紐。因此,針刺夾脊穴既能調整皮膚、臟腑,平衡陰陽,又能調理氣血及肝、心、脾、腎等功能[10]。
總之,磁圓梅針治療作用全面,適應證廣,叩打患部穴位及其所過經絡有行氣活血、消炎止痛之功效[11],循經叩刺督脈則具有通督調神,行氣活血之功,并且簡單易行,梅花針循經叩刺頭部諸經,直接作用于頭部,即作用于本病的病位——腦,磁圓梅針循經叩刺督脈、夾脊穴,重在通督調神,行氣活血、調理臟腑功能,標本同治,防治腦卒中后抑郁臨床療效滿意,無毒副反應。初步推斷其機制:新九針通過刺激外周和腦部感受器,將沖動不斷向高級中樞輸入,促進腦部血液循環(huán),建立側支循環(huán),促進腦內神經遞質的均衡分泌,形成新的通路,恢復正常的傳遞功能,從而實現情緒的自我控制與調整作用,當然,這樣的假設仍需進一步通過實驗研究證實。
[1]Huff W,Ruhrmann S,Sitzer M.Post-stroke depression:Diagnosis and therapy[J].Foreschr Neurol Psychiatr,2001,69(12):581-591.
[2]蘭瑞英,李愛平,張瑋瑋.腦卒中后抑郁的觀察分析[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05,3(12):65-66.
[3]藤晶.中風后抑郁癥發(fā)病機制探討[J].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3,27(2):101-102,
[4]蔣振亞,何玲娜,彭力群,等.針刺天古八陣治療中風后抑郁癥[J].中國針灸,2002,22(1):30.
[5]楊兆民.刺法灸法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6:61.
[6]韋玲.毫針配合梅花針叩刺治療卒中后抑郁60例[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8(4):493-494.
[7]牛慶強,李新華,張?zhí)焐?,?磁圓梅針的臨床應用[J].山西中醫(yī),2009,25(5):38.
[8]何興偉.中風病從督脈論治探討[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6,8(12):561.
[9]劉立公,顧杰,劉婕,等.古代文獻中督脈及其腧穴主治的統計報告[J].針灸臨床雜志,2010,26(5):43-45.
[10]侯婷婷,李曉華,張淑萍,等.針刺夾脊穴為主治療中風后遺癥[J].天津中醫(yī),2001,18(4):35.
[11]師懷堂,師愛玲.磁圓梅針治療靜脈曲張102例[J].中國針灸,1990,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