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治飛
(1.雷波縣莫紅民族小學,四川 雷波 616550;2.西華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我國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的戰(zhàn)略目標,為實現教育均衡發(fā)展,為教育裝備建設,提出新要求,指明新方向。教育裝備是實施教育教學活動的保障條件,教育裝備的裝備程度與使用管理水平對實現教育均衡發(fā)展起關鍵作用。通過開展“兩基”攻堅工作,“農遠工程”和“教育督導工作”等,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裝備條件有了極大的改善,但隨著教學結構的變革和現代教育技術思想的更新以及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近幾年來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卻不容樂觀,尤其是在久發(fā)達的西部民族地區(qū),存在著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如何進一步加強農村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的建設、配備、管理、使用等,使教育技術裝備真正發(fā)揮其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促進教育均衡發(fā)展,已成為當前學者們關注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文擬對我縣農村中小學教育裝備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作簡要介紹。
本文中所指的教育裝備是實施和保障教育活動的所有硬件、軟件的統(tǒng)稱,是學校建設的物質基礎,是實施教學活動的基本手段,教育裝備的水平已成為衡量學?,F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主要是指最近裝備的多媒體教室、遠程教育室、圖書室、體育器材、實驗室和實驗儀器設備等在內的教具、學具、器材、設施、場所。
近幾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西部民族地區(qū)教育裝備與以住已是大不相同,多媒體教室,課堂儀器室,圖書室,廣播系統(tǒng),學生健康體質檢測儀等紛紛入住校園,校園硬件設備設施建設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正在為實現教育現代化而努力奮斗。然而在注重教育裝備硬件建設的時候,卻在使用上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存在有資源、不利用,有應用、不高效等現象,因此使大量資源閑置,成為一種擺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對教育技術裝備和課堂教學的整合認識不足,導致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
雖然在近幾年來,國家、地方政府、教育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建設教育裝備,從數量上看是增加不少,甚至有的農村中小學連安置用房都得另想辦法。但從實際利用上看,情況并不樂觀。首先是大量教育裝備并不適用于西部民族地區(qū)的學生,這部分教育裝備在課堂教學中并無多大利用價值;其次是大量教育裝備出現質量問題,存在無法使用和容易損壞等問題。在此即浪費資金還得占地存放,西部民族地區(qū)原本校舍就不多,根本沒有多余房屋安置功能室。于是功能室和教室共用的現象非常普遍。如此一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導致課堂教學難以開展,與事先安置教育裝備的初衷極不相稱。
由于受編職限制,西部民族地區(qū)的各功能室管理員和科任教師幾乎是兼職教師,多數由接受了一兩天培訓便上崗的教師擔任,因此在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漏洞。如管理不規(guī)范,設備壞了不會修等現象。從教學上看,由于教師們缺乏專業(yè)的培訓或培訓力度不夠等原因,又存在不會用或不知如何與學科教學進行整合的現象。
由于當前對學生的評價仍然是以以知識內容考核為主,西部民族地區(qū)的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仍然是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方法,導致西部民族地區(qū)的學習過程中出現“用教育裝備只是為了上公開課”的錯誤思想,嚴重違背了實施素質教育的初衷,阻礙了教育發(fā)展。通過對學校的年終檢查不難發(fā)現,很多學校各功能室中的軟件資料多為虛假記錄。因此現有的評價體系及監(jiān)督機制未能促進教育裝備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
由于部分領導、教師和學生對教育裝備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的認識不足,導致大量資源閑置,重硬件輕軟件,重形式輕效果。因此,為了使西部民族地區(qū)的教育裝備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其教學效益,筆者認為當前應從教育主管部門、學校領導層、教師層和學生層四個層次入手,不同層次、分層進行。要利用多種渠道,廣泛宣傳教育裝備建設作為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使社會各界充分認識教育裝備在教育改革與發(fā)展中的戰(zhàn)略地位,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教育裝備建設的良好局面。
要想實現城鄉(xiāng)區(qū)域均衡發(fā)展,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先從硬件上和城區(qū)保持一致。應加強農村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建設。眾所周知,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必須依托一定的辦學條件、教學設施和設備。在現代教育技術迅速發(fā)展的今天,更不能忽視常規(guī)的教育技術裝備和正常的課堂教學。要多方籌集資金,增加投入。
加強對教育技術裝備管理人員和教師的業(yè)務素質培訓,使他們更快地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和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教育人事部門應根據學校規(guī)模,配齊教育裝備管理人員編制,對責現任管理人員和學科專業(yè)不對口的教師,分期分批組織技能培訓,并進行業(yè)務技能上崗考核,合格方能上崗。注重教育理念的建構,培養(yǎng)教師終身學習的能力。重視探究活動,加強教學常規(guī)管理,將課堂教學納入教研范圍,多交流、多反思、多總結教育裝備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以實現教育裝備與課堂教學有效應用。
增加日常抽查次數,加強年終考核力度。切實按章辦事,有事可依,有依可查,杜絕做假現象。加大群眾舉報力度,實施政府、學校、社會等多方監(jiān)管,多方施壓,協(xié)同群力將教育裝備真正做到運用好,管理好。
教育裝備事業(yè)空前發(fā)展,其發(fā)展態(tài)勢主要表現在“建、配、管、用、研、培、評、效”等方面,建設是基礎,配備是關鍵,管理是核心,使用是目的,科研是前提,培訓是保障,評價是手段,效果是根本。教育裝備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且會在深化教育改革過程中日益突顯,21 世紀,隨著網絡的普及和應用,信息技術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并與每個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緊密相聯。在基礎設施初見成效的今天,如何走好下一步——教育裝備與課堂教學的無縫整合才是關鍵。
[1]胡又農.教育裝備學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09):15-16.
[2]艾倫,興喬.話說裝備(五):教育裝備研究與課堂教學定位[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26):7-8.
[3]李志方.影響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和課堂教學因素的分析與對策[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7(5):13-15.
[4]周偉濤.教育裝備現代化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基石[N].中國教育報,201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