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維波
(黑龍江省森工總局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8)
阿骨打征戰(zhàn)會師大本營
女真精英居所是皇家寨
——完顏部族頭領征戰(zhàn)四方的聯(lián)盟根據(jù)地
完顏阿骨打是大金創(chuàng)國的皇帝,他從輩份說是烏古乃的孫子,劾里缽的二兒子。從小聰明伶俐,舉止端重,受到劾里缽的喜愛。阿骨打善射,十歲射箭比成人壯士還要遠。劾里缽對阿骨打寄予厚望。阿骨打步入青年后,(尚未當上皇帝)多次出入小興安嶺,(那時稱“土溫水”的湯旺河流域)。阿骨打初次征戰(zhàn)的較大戰(zhàn)役均發(fā)生在小興安嶺“土溫水”周邊地帶。
阿骨打第一次到小興安嶺征戰(zhàn),是為擒麻產(chǎn)。《金史》明確記載:劾里缽去世后,其弟頗剌淑任節(jié)度使時,麻產(chǎn)尚據(jù)“土溫水”(今湯旺河流域)附近的“直屋鎧水”這個地方,在此修建營堡,招降納叛,欲與完顏部抗爭?!笆烟眨ㄍ粒厮駷橹兄宦?,”說明當時在土溫水一帶的野民(主要是紇石烈部人)是支持麻產(chǎn)反遼同時也反完顏部統(tǒng)治的。頗剌淑命令其侄兒,劾里缽之子——大兒子烏雅束去進攻麻產(chǎn),而令劾里缽二兒子阿骨打從東路去到麻產(chǎn)原住地“取資產(chǎn)家屬”。烏雅束和阿骨打分兵合圍,活捉了麻產(chǎn)。當時正值夏秋之季,混同江長大水,“水與岸齊”,烏雅束是從“阿鄰崗”這個地方乘舟至帥水(巴彥一帶),然后“舍舟沿帥水而進”,說明烏雅束是從今松花江北岸,經(jīng)巴彥再向東進入小興安嶺,直逼“直屋鎧水”。而阿骨打從“東路”,應從南岸東行,經(jīng)五國城(依蘭),從下游的土溫水入江口處(今湯原)逆流而上,也逼進“直屋鎧水”。烏雅束與阿骨打分兵合圍,活捉了麻產(chǎn)。根據(jù)金史這一記載,“直屋鎧水”應在“土溫水”一帶。關于活捉麻產(chǎn),《金史》記述得十分詳細而又精彩:烏雅束和阿骨打兩支大軍來攻,麻產(chǎn)一看,大事不好,乘夜色而逃。阿骨打在后緊追不舍。忽然發(fā)現(xiàn)三人在前面騎馬奔走,見阿骨打來,有一人嚇得墜于馬下。阿骨打捉到他問:前面是否是麻產(chǎn),那人回答:諾(是)。阿骨打上馬又追。前邊二人突然分二道進山溝逃去。阿骨打急令身邊人各追一路。至直屋鎧水,麻產(chǎn)被追得鎧甲都掉在路旁了。在一個大水澤,一片蘆葦蕩,麻產(chǎn)忽然鉆了進去。阿骨打棄馬追之。一個叫活臘胡的部將也趕上來援戰(zhàn),但被麻產(chǎn)射二箭受傷,無力再戰(zhàn)。一會兒,后面的部將趕了上來,正好有勇將歡都(前面提到的賢石魯之子),一箭射中麻產(chǎn)腦袋,將士一擁而上,將麻產(chǎn)活捉?;钆D胡搬起腦袋仔細一看,“見其齒豁”(麻產(chǎn)臉上有麻子,豁牙)正是麻產(chǎn)。遂將麻產(chǎn)殺掉,將其首獻給了當時遼國。隨后,“陶(土)溫水之民來附”。這里土溫水經(jīng)石魯時代,烏古乃時代,劾里缽時代,反反復復,此時經(jīng)阿骨打才真正將此地統(tǒng)一。這說明,麻產(chǎn)這時已成為當時土溫水(現(xiàn)金山屯)的許多紇石烈部族人的反叛頭領,烏雅束和阿骨打活捉麻產(chǎn)之后,這些紇石烈部民眾全部投降于完顏部了。麻產(chǎn)原據(jù)點“直屋鎧水”,應在現(xiàn)金山屯橫山與南岔接壤的山溝間。金時,“直”通“真”,即“直”實際上發(fā)“真”音,而“真”音又通“多保真”。前面已提到,“多保真”是烏古乃之妻,唐括部人,為履“美人計”與原五國城節(jié)度史“拔乙門”交好在“土溫水”(現(xiàn)金山屯)這個地方。(詳閱第四章內(nèi)容)。因此,“直屋鎧水”即“真屋鎧水”,應在現(xiàn)金山屯附近。另據(jù)《金史·臘醅傳》記載:“麻產(chǎn)據(jù)直屋鎧水”,“恃陶(土)溫水民為助”之句,也證明直屋鎧水就在土溫水附近。麻產(chǎn)被捉地也應在這一帶。根據(jù)本文前邊已述的金山屯橫山有個“麻子溝”(麻產(chǎn)溝)推論,阿骨打就在這里抓到了麻產(chǎn)。頗剌淑(排行老四)去世后,由其五弟盈歌接任。盈歌是阿骨打的五叔。盈歌任用大哥劾者之子撒改為“國相”。而撒改在土溫水(今金山屯橫山與南岔沙山一帶)活動過。
阿骨打第二次到小興安嶺征戰(zhàn)是為平息叛亂。當時,湯旺河畔唐括部一個部落頭(稱勃堇)跋葛與溫都部叫跋忒的人有歷史糾葛,有一次唐括部跋葛孛堇(族長)到溫都部辦事,其間兩人發(fā)生爭吵,溫都部人竟將唐括部跋葛給殺了。盈歌節(jié)度使聽到此事后,勃然大怒。唐括部是完顏部的“世戚”,當時為完顏部而守護“土溫水”這片大森林。盈歌命阿骨打前去追殺溫都部的跋忒。時間“是歲大雪、寒甚”,阿骨打帶領烏古論部兵士沿土溫水過“末鄰鄉(xiāng)”這個地方,追及跋忒于阿斯溫山北泊之間。按現(xiàn)在的說法,阿骨打是沿“土溫水”(今湯旺河)追到今綏濱一帶,將跋忒殺掉。(金史記跋忒被殺地點時前后不一,筆者采用《太祖》卷說法為“阿斯溫山”而非“星顯水”,既然是沿“土溫水”而行,被追殺到“土溫水”之東的綏濱“阿斯溫水”比較合理)。金史記阿骨打追跋忒是沿“土溫水”,當指“土溫水”之支流,即今天的金山屯大豐河,因只有此河可通往嶺東至綏濱一帶。自古此河就是冬季“土溫水”山區(qū)與“黑水”(黑龍江,綏濱平原)相通的“驛馬古道”。(此已在第三章分析敘述),“驛馬古道”最理想的季節(jié)是在冬季,因冬季河水全部封凍,河面宛如天然的大道一樣,行馬非常方便。從“過末鄰鄉(xiāng)”句看,“末鄰”似在現(xiàn)金山屯大豐河上游“豐林”一帶,“鄰”與“林”音相同,只是漢字不同而已。然而,星顯水紇石烈部首領阿疏和毛睹祿“阻兵為難”,與盈歌、阿骨打之兵對抗。盈歌那時已在馬紀嶺(老爺嶺),而撒改則在胡論嶺(當為現(xiàn)金山屯忽魯頭嶺)狩獵,盈歌下令攻阿疏,阿骨打以七十精騎支援撒改軍(后又拔出四十騎兵支援他軍)。此時大約在轉冬之后的八月份。撒凱先順手攻下鈍恩城,又與盈歌會合攻阿疏城。阿疏逃到遼國。其弟狄故保被殺,毛睹祿后來投降。
阿骨打第三次出入“土溫水”是打敗鈍恩和阿疏之后,準備在“土溫水”(現(xiàn)金山屯)大會師,可是各部兵馬剛到“土溫水”,突然,徒骨籠水(今蘿北嘟嚕河)頭領阿閤版“阻五國鷹路,執(zhí)殺遼捕鷹使者”。向盈歌和阿骨打進行挑戰(zhàn)。盈歌和阿骨打前去討之。阿閤版“據(jù)險立柵”嚴陣以待,與盈歌、阿骨打欲絕死戰(zhàn)。盈歌、阿骨打行走的路線還是那最方便的老道——“土溫水”支流“斯必干”河(今大豐河)的冰面上?!胺酱蠛四忌粕湔卟賱殴腹ブ?。數(shù)日,入其城。”終將阿閤版擊敗。
這里涉及到現(xiàn)金山屯大豐河岸有一個“金兀術點將臺”的傳說。此“點將臺”非常奇特,一特是:那里原來是一塊碩大的石頭,幾近方形,高5米左右,長4米左右,底座厚3米左右,正面和背面看為方形,從側看為梯形。這石巨大的形狀堪稱罕見;二特是:此石鬼斧神工,自立于河流中(現(xiàn)由于修路面偏向一側)給人一種“神”的力量。一塊河中巨石一直被人們傳為“金兀術點將臺”,讓人百思而不得其解。筆者多年研究,反復斟酌,最后終于在金史中找到答案。這就如前所述,當年阿骨打經(jīng)這里去透骨籠水征討阿閤版,正是大寒季節(jié),就是說在冬天,河水早已封凍,這正是女真人在冬季可利用的天然大道。那時盈歌和阿骨打經(jīng)過此處時,看到這塊“神秘的”的巨石,一定萌發(fā)了他們固有的原始萬物皆靈的崇拜心理,在此膜拜天地,祈禱勝利。而此石周圍是寬闊的冰凍河面,在此“募善射者”——點將點兵是非常合情合理的。阿骨打和盈歌之兵正是沿著這條冰凍的一馬平川的河面向東方的嘟嚕河進發(fā)的。當時情形不難想象:阿骨打率精兵從土溫水(現(xiàn)金山屯區(qū)址)出發(fā),沿大豐河行至二十多里,突然看見河岸左側突現(xiàn)一塊巨石,這石頭非常特殊,不是平臥,而是立矗,立面平整如刀切,頂端平直如線,女真人一向有萬物有靈的崇拜之俗,他們見此石則認為此地不凡,能預示可打大勝仗。當初,阿骨打在領兵伐溫都部跋忒時,阿骨打就對盈歌說:“昨夕見赤祥,此行必克敵;遂行?!苯K于打了個大勝仗。而在此巨石前,“致阿(閤版)之罪,申告于天地”。即依“薩滿”神意祭天地,在大石前跪拜,求上天“鑒佑之”。然后,人們簇擁著阿骨打,將他舉上巨石之顛。阿骨打迎風而立,在廣闊的藍天背景襯托下,威武雄壯,宛如神降。部將皆歡呼宣誓……關于當時情景,可以從以后金人所立《大金得勝陀頌碑》(攻遼起兵地紀念碑)文中可參略一、二?!疤妫ò⒐谴颍?jù)高阜,眾人仰望甚為異常高大。太祖曰:此殆吉祥,天地協(xié)應,吾軍勝利之險也。諸君觀此,正當戮(lu)力同心。若大事克成,復會于此,當酹酒而名之?!贝硕伪挠浭隽税⒐谴虻男袨轱L格,在此前征戰(zhàn)中多有類似表現(xiàn):即借景生情,依物祭天,一方面增加自信心,同時也用以鼓舞士氣。這樣祭天地的“薩滿”活動后,阿骨打點兵點將,下達命令“令諸軍禳射”“以為兵祥”。此次阿骨打一定是站在此大石之上,“乃募善射者”,就是“點將”之意。故有后來的“點將臺”之說。人們說成是“金兀術點將臺,”也合乎民間俗說。而且,金兀術后來曾在此一帶打圍,至今留有“圍場”和“金兀術大砬子”之名,不排除后來金兀術到此游獵,觀賞當年老爸在此征戰(zhàn)的風彩,亦有可能。
阿骨打第四次進“土溫水”是在打敗阿閤版之后,阿骨打到哪里去了?金史記述此戰(zhàn)勝利后,用了一個“歸”字,無疑他們又返回了“土溫水”(金山屯)。這時,以完顏部為核心的女真聯(lián)盟打了幾個大勝仗,“混同江”(黑龍江)、“土溫水”(概指小興安嶺)等地基本統(tǒng)一。當春暖花開之時回到“土溫水”,有各路兵馬,肯定兵數(shù)眾多,長長的馬兵隊伍,獵獵的旌旗飄揚,一齊向大山之腹地集中。這時集中于“土溫水”(金山屯)的兵馬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峰。好在那時女真人居住簡單,以挖穴而居,住處沒有任何壓力。但女真人發(fā)展到此時,應有一些“納葛里”(房舍)形成?!巴翜厮保ń鹕酵停┲翙M山一帶原就有女真人部落居住,當時依山傍水的半土穴半木梁的“納葛里”應是最好的房舍。這些“高級納葛里”肯定由頭領們——節(jié)度使、都太師盈歌、主將聯(lián)盟長阿骨打、國相撒改、歡都等人所居住?,F(xiàn)在,根據(jù)金山屯當?shù)厝粤粝碌膫髡f,阿骨打應居于“北山大砬子”向陽坡處,此大砬子就是前面已介紹的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人居住,出土大量陶器殘片。確有金代遺址的疊加現(xiàn)象。此大砬子民間叫作“皇帝大砬子”、“烏龜韃子大砬子”、“大王八砬子”。這里的“烏龜韃子大砬子”具有代表性,其發(fā)音剛好與阿骨打諧音,“阿”音在女真語中同“烏”音,《說岳全傳》就將阿骨打?qū)懗伞盀豕谴颉?,韃子是民間之隨意稱呼北方民族。這句的“da”音,決不是漢語“大小”的大意,僅指此砬子之大小;如僅指大與小,不可能有兩個“da”音,第一個“da”音應是阿骨打的“打”音,而第二個“da”音女真語為“頭領”之意,但也與漢語“大”意近,故說成“大砬子”?!盀觚旐^子大砬子”定與當年阿骨打此次大會師在此居住有關。而“王八大砬子”意為“完顏頭領所居大砬子,”“王”通“完顏”,“八”(ba)音指“住所”,這正是當年阿骨打所居住過的“皇帝砬子”。而且金史中也有阿骨打飛馬躍崖的神話般傳說,這也可能因其在此大砬子山坡居住過的緣故。當時頭帥是節(jié)度使盈歌,他的指揮帳可能設在現(xiàn)機修廠后山大砬子處,因此山民間就叫“龍頭山”,當謂盈歌為“忽魯頭”之諧音;同時此山之頂人們叫“鷹鴿砬子”,似與盈歌本名同,此山角下就是湯旺河蜿蜒經(jīng)過之處,人稱“臥龍灣”(另在北面幾十公里的美溪區(qū)有一個叫迴龍灣的地方),盈歌的另一個名竟叫“斡魯完”,其音完全一致,只是后來所標漢字不一樣;這幾個名字都集中盈歌身上,故此石砬子山應為當年盈歌的總指揮部所在地。此次會師的國相是撒改,他應當在今橫山與砂山之間,因此“砂山”、又名“沙崗子”,那里有大量金代出土文物和居址遺留,當?shù)赜钟小按笤紫唷敝膫髡f,故可斷定此次撒改在此居住。而其他頭領則各有居所。他們這次回到“土溫水”一方面是休整,一方面是打獵玩耍,更重要的是借此次休整之機,商討研究繼續(xù)向南征伐的戰(zhàn)略。筆者將此次歷史性轉進大山之中的行動稱為“金建國前戰(zhàn)略性三軍大會師?!睍r間當在盈歌五年。當時為遼壽昌年代。按現(xiàn)在公歷推算,約發(fā)生在1098年左右,距今914年左右。此次會師,標志著主要生女真部落走向統(tǒng)一,標志著“阿骨打”已經(jīng)成熟,并正在走向歷史前臺,他雖然相當長時間內(nèi)沒正式接任“節(jié)度使,”但他已經(jīng)參與到女真高層的決策者之列,并自己實際上掌控了“總部落長”的權力,這是他后來走向大金皇帝權利頂峰前的預演,預示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此次三軍大會師,標志著松花江上下,從按出虎水(今阿城)至五國頭城(今依蘭)、至奧里米(今綏濱)至剖阿里(今俄羅斯哈巴)一帶基本被完顏部掃平,從此成為完顏部向南方挺進的可靠后方。此次土溫水(金山屯)大會師,作出了向南方挺進的戰(zhàn)略決策。當時,節(jié)度使雖為盈歌,(而阿骨打此時已被遼朝任命為僅次于盈歌的部落長“惕隱”,撒改和阿骨打已作為主將參與了這些重大決定的制定。這些決定主要是:統(tǒng)一東南部的統(tǒng)門(今圖門)渾蠢(今暉春)、蘇濱水(今綏濱、同江)一帶、米里米罕(今俄遠東一帶);同時,總結戰(zhàn)歷經(jīng)驗,在完顏阿骨打建議下,作出整頓軍紀的兩大決定:一是女真各部落要統(tǒng)一所命于總部落長,今后不準自稱“都部長”;二是信牌統(tǒng)一,不準各自亂用“信牌”。金史對此有明確記載,但統(tǒng)一信牌的具體地點和過程沒有記述。筆者經(jīng)研究當?shù)厣降孛Q與金史記載相對照,發(fā)現(xiàn)統(tǒng)一信牌的決定就在“土溫水”,現(xiàn)金山屯地區(qū)。金山屯南溝(通鶴崗公路方向)有一座大山,此山名為“圣牌山”(在上一章中已提及)山上有一塊大石頭,其形狀很特殊,(看起來真象大金承安寶貨銀錠,也與金牌樣相似)。此石當?shù)厝艘卜Q“老虎墩”,“墩”其女真語原意即為“結實的、可信的”的意思,后人加“老虎”而已。在此山腳下就是涓涓流淌的大豐河,金稱“查拉巴氣·斯必干“(前幾章已釋其意),此處河口人戲稱“屯迷糊渡口”,其女真語音為“temgete”,漢字可標為“屯睦哥吐”,這與金史所記當年劾里缽、斜列大戰(zhàn)臘醅就發(fā)生在“土溫水”之“屯睦吐”村,筆者認為是一個地方。此詞本為“信牌”之意,與今稱“圣牌山”完全一致。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當時阿骨打為了統(tǒng)一部落頭領的行動,而首先做出統(tǒng)一信牌的決定。當時阿骨打和盈歌剛好在“土溫水”大會師,這與此“圣牌山”定有必然的聯(lián)系。筆者分析認為,此次統(tǒng)一信牌的決定,突破了多年來各部落自發(fā)號令的習慣做法,實際做起來是相當難的。阿骨打統(tǒng)一信牌的決定,實際是完顏部統(tǒng)一所有女真部落的一個信號,他一定動了腦筋,借“天地”之神力是他的一慣做法。當時阿骨打在多次出入此山征戰(zhàn)時就發(fā)現(xiàn)了這塊奇石,他可能將眾頭領召集到這個大山前,仰望高山上的“奇石”,以薩滿式的神傳,一拜再拜,并傳達神的旨意,讓我們各部信牌統(tǒng)一,行動統(tǒng)一,此石就是神的造化與示意,應按此石之狀統(tǒng)一信牌,今后各部落就不準再自制“信牌”。更不準再擅自傳令了,這是統(tǒng)一我們整個女真、完成更大基業(yè)的需要!眾部落長皆“遵神”聽命,這以后信牌才統(tǒng)一。前面提到的金史所載,阿骨打的父親,劾里缽大戰(zhàn)臘醅時就發(fā)生在“土溫水”“屯睦吐”村,實際就是指今湯旺河支流大豐河此“圣牌山”腳下的“屯睦可渡”村、這與阿骨打統(tǒng)一信牌的行動完全吻合。這些決策對于完顏族統(tǒng)一女真人各部落起到了歷史性的重要作用。這些決策,都是在“土溫水”休整會師期間作出的。而這些決策,均是在完顏阿骨打的提議下,經(jīng)過拜神后通過的?!巴翜厮本褪墙褚链耗喜康慕鹕酵汀.敃r女真人總頭領的盈歌(穆宗)完全采納了阿骨打的建議,阿骨打正是在“土溫水”這里幾次征戰(zhàn)后成熟起來的??梢韵胂蟮玫?,盈歌、撒改、阿骨打一定是這里舉行許多“薩滿”神傳儀式以及拜天、拜地、拜日之類的活動。這些活動的主要地點,就是現(xiàn)金山屯西面的西山、北面的大砬子、東面的龍頭山(也稱蛇山)、南面的薩滿神山這樣一些地方。《金史》曾稱此時期是金正式建國前的黃金時期,“金蓋盛于此,”這句話足見此時此地的“土溫水”在金代形成中的重要歷史作用。這個“此”字,表明這個時期,這個地點、這次大會師而做出的一系列重要決策。
這里應指出,由于完顏族以“土溫水”(金山屯)為根據(jù)地,向南方擴張時,將以前這里的老住戶也都抽調(diào)上了前線。史書確未提及劾者、劾孫,由此可以推論,劾者、劾孫此時仍住留守在“土溫水”(金山屯)橫山這個地方。盈歌和阿骨打、撒改等人經(jīng)常以“平鷹路”為名,回到“土溫水”畋獵,這說明“土溫水”(金山屯)是完顏氏族的可靠后方,也是軍事活動的大本營,甚至成為后來滅遼吞宋的后方根據(jù)地,也是漁獵活動的美好天堂,也是金前皇家世族英雄們居住的“皇家寨”。因此,將金山屯這個地方稱為“大金皇家山寨”是當之無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