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媛娥
周恩來同志是我黨著名領導人,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他在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論方面,也頗有建樹,創(chuàng)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運用了一系列方法,這些方法具有獨特性和系統(tǒng)性,為中國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貢獻。認真學習和研究他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對于做好當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將大有裨益。
周恩來是黨的群眾路線的積極倡導者和實踐者,在他的講話和革命實踐活動中,始終貫穿著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的思想。
在民主革命時期,他把相信群眾、依靠群眾視為革命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并多次強調(diào)黨必須永遠不與群眾脫離,要相信群眾力量,游擊戰(zhàn)爭最重要的是要與群眾有密切的聯(lián)系,要重視基層工作,要做到凡有群眾的地方一定要進去工作,要使黨員能深入群眾,把黨的影響擴大到群眾中去,同時能把群眾的意見正確地反映到黨里來,使黨成為真正群眾的黨。
在土改整黨時,周恩來提出以經(jīng)過黨的支部,邀集黨外群眾參加黨的會議,實行黨員與黨外群眾結合開會的整黨方法,使黨內(nèi)一切好的與壞的現(xiàn)象暴露于群眾之前,為群眾所監(jiān)督,為群眾所批評或擁護。從而保證了整黨沿著正確的方向健康地進行。
在抗日戰(zhàn)爭中,周恩來指導華北地區(qū)的黨組織和八路軍放手發(fā)動群眾,依靠群眾取得了抗戰(zhàn)的巨大勝利。他指出:民眾的反抗,是持久戰(zhàn)的最主要的條件。
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他在對將管區(qū)工作指示中特別強調(diào),要放手發(fā)動群眾進行反美反蔣斗爭,并且還要為群眾的切身利益而斗爭,建立廣大的革命陣線。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周恩來作為新中國的政府總理,強調(diào)我們的國家機關是屬于人民群眾的,是為人民服務的,我們的一切國家機關工作的指導原則是民主集中制、集體領導制和群眾路線,他還特別強調(diào):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必須接觸群眾,接受群眾監(jiān)督。
周恩來歷來把廣大知識分子看作是群眾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把尊重知識分子視為尊重群眾的重要內(nèi)容。他說:不論是解放前還是解放后,我們歷來都把知識分子放在革命聯(lián)盟內(nèi),放在人民的隊伍當中,革命需要吸收知識分子,建設尤其需要吸收知識分子。
周恩來認為,黨既要依靠群眾,又要對群眾加以正確的引;既要尊重群眾,又要著力提高群眾的覺悟;既要關心群眾當前的切身利益,更要為廣大群眾的長遠的根本利益而奮斗。解放戰(zhàn)爭開始時,由于群眾經(jīng)過長期戰(zhàn)亂,又對蔣介石的和平騙局缺乏足夠的認識,因而迫切希望和平,希望國共和談。中國共產(chǎn)黨從大局出發(fā),也希望早日建立獨立的聯(lián)合政府,決定尊重人民群眾渴望和平的要求,決定同國民黨各黨派進行和談。以周恩來為和談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在重慶、南京同國民黨進行了長達一年多的和平談判,由于蔣介石對和談毫無誠意、撕毀和談協(xié)議,充分暴露了蔣介石集團“假和談,真?zhèn)鋺?zhàn)”的反革命兩手,周恩來就此對廣大群眾進行廣泛宣傳,使群眾看清了蔣介石集團賣國、獨裁、內(nèi)戰(zhàn)的反革命真面目。這是周恩來正確處理黨與廣大群眾的關系的一個范例。1961 年3 月,周恩來又針對當時群情激昂的群眾運動指出:智慧是從群眾中來的,但對群眾的意見領導方面還要加工,然后回到群眾中去考驗,在這基礎上再加工。脫離我們的基本階級群眾,就會喪失黨的基礎。這是他對毛澤東關于“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集中起來,堅持下去”的群眾路線的透辟解釋。
周恩來在重慶紅巖整風運動時提出,要堅持群眾路線,反對官僚主義。他認為,官僚主義是脫離群眾的原因,也是脫離群眾的結果。官僚主義把黨和群眾隔開了,要堅持群眾路線,就必須反對官僚主義。他在1928 年11 月發(fā)表的《堅決肅清黨內(nèi)一切非無產(chǎn)階級的意識》一文中,就嚴厲地批判了黨內(nèi)種種政客官僚的卑污惡濁手段。在延安整風時,周恩來對官僚主義作了深刻的批判,同時再次強調(diào)了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全國解放后,他把反對官僚主義作為“鞏固和改善國家機關”的一個長期重要任務,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機關才能夠正確地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服務。1963 年5 月,周恩來在中直機關負責干部會議上專門講了反對官僚主義的問題,并列舉了官僚主義的20 種表現(xiàn),對形形色色的官僚主義者作了透徹地剖析,并從世界觀的高度揭示了官僚主義產(chǎn)生的根源。提出要克服官僚主義,就必須擴大民主,堅持群眾路線,充分發(fā)揮群眾的積極性,只有廣大人民在生產(chǎn)中發(fā)揮了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提高我們的物質(zhì)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才能更有效地克服官僚主義。永遠不與群眾隔離,向群眾學習,并幫助他們。
實事求是是貫穿于周恩來一生的工作方法,是周恩來求實哲學和唯實風格的要點和體現(xiàn),也是周恩來一切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論的基礎。周恩來一直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也是做好人民群眾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
周恩來在尊重客觀規(guī)律、洞悉中國國情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1962 年2 月3 日,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周恩來曾獨具特色地闡發(fā)了四條方法論原則:說真話,鼓真勁,做實事,收實效。這四句話歸納起來就是:實事求是。他一再要求政治工作人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時,一定要從客觀實際出發(fā),真正做到“做實事,收實效”。
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實踐中,周恩來強調(diào)要有徹底的唯物主義精神,尊重客觀事實,服從真理,把自己置于客觀地位,不要受任何框框的限制;也不要只講成績,不講缺點,要說話算數(shù)。1955 年召開的萬隆會議上,周恩來在分析中國現(xiàn)狀和世界形勢后,鄭重提出外交工作應遵循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與會國家的理解和支持,并成為國際社會處理外交問題的基本原則。這些思想歸結起來就是務實創(chuàng)新的外交思想,即從我國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外交思想。
在經(jīng)濟工作中,周恩來分析到中國當時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工商業(yè)還有很多薄弱環(huán)節(jié),完成社會主義革命改造,有些地方條件還不成熟,超過現(xiàn)實可能提出具體發(fā)展目標會很危險,堅決提出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經(jīng)濟工作目標,反對毛澤東提出的“大約再有三年的時間,社會主義革命就可以在全國范圍內(nèi)基本上完成”的觀點,他要求各部門制定計劃不管是十二年遠景計劃,還是今明兩年的年度計劃,都要實事求是。周恩來的這種事實求是的工作方法,對遏制經(jīng)濟浮夸風有很大影響。
開展黨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時,周恩來強調(diào)既要重視對人民群眾進行克思主義的理論教育,又要切忌空談,不能避開群眾的思想實際問題,以免犯脫離實際的教條主義錯誤。1950 年,周恩來在《全國高等教育會議上的講話》中說:“理論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又對實踐加以指導。我們不能把理論當作教條,如果不顧實際情況,把理論拿來亂套一陣,總是要失敗的,同時,實際工作要有理論的指導,才不會盲目亂撞,沒有理論指導,盲目亂撞,雖然也會在失敗中摸索出一些道理,便是太痛苦了?!彼赋觯覀兊乃枷胝喂ぷ鳌安粦摲该撾x實際的教條主義錯誤,也不應該陷入沒有理論指導的經(jīng)驗主義錯誤中去,這樣才能使青年少走彎路,不碰釘子。這是教育者的責任?!?/p>
[1]周恩來.周恩來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周恩來.周恩來選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胡華.周恩來的思想及理論貢獻[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2.[4]胡長明.周恩來的人生謀略[J].毛澤東思想研究,1995,(3).[5]吳麗.周恩來德育思想淺析[J].黨史文苑,2007,(14).[6]孟慶仁,劉桂珍.周恩來思想與實踐[M].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1).[7]李勝章.試論周恩來的實事求是的精神[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2000,(2).[8]陳國銀.周恩來論思想政治工作[J].世紀橋,2003,(2).[9]冉德茂.簡述周恩來的批評藝術[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1992,(1).[10]劉焱.簡論周恩來教育思想[J].黨的文獻,2000,(2).[11]商志遠.周恩來思想政治工作理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網(wǎng)絡出版,2008,(7).[12]陳少英.周恩來與群眾路線[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1).[13]周圣洲.論思想政治工作方略[J].求實,2001,(1).[14]聶鳳俊,王從德.周恩來向社會實際學習的方法論[J].山東社會科學,1998,(4).[15]江澤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