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時者,猶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趨之,唯恐弗及。
——《國語·越語下》
大意:善于抓住時機的人,就像救火、追趕逃跑的人一樣,盡力地追趕,還怕來不及。
■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孟子·公孫丑上》
大意:即使有大智慧,也不如適應形勢;即使有鋤頭,也不如等待農時。意思是做事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
■ 政令時,則百姓一,賢良服。
——《荀子·王制》
大意:政令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百姓就能齊心,有德之人就會服從。
■ 圣人不能為時,而能以事適時。事適于時者其功大。
——《呂氏春秋·召類》
大意:圣人不能夠創(chuàng)造時勢,但能夠使自己所做的事情適應時勢。做事情能順應時代的人,取得的功績就大。
■ 時移而治不易者亂,能治眾而禁不變者削。
——《韓非子·心度》
大意:時代變化了,但治理國家的方法不改變,國家就會混亂;耍小聰明的人多了,但國家的禁令不改變,國家就會被削弱。
■ 為可為于可為之時則從,為不可為于不可為之時則兇。
——〔漢〕揚雄《解嘲》
大意:應當做的事情在應當做的時候做了就會順利,不應當做的事情在不應當做的時候做了就會失敗。
■ 時未至而為之,謂之躁;時至而不為之,謂之陋。
——〔明〕劉基《郁離子·井田可復》
大意:時機還不成熟就急著去做,被稱為急躁;時機已經(jīng)成熟但還不去做,被稱為見識狹小。
■ 審度時宜,慮定而動,天下無不可為之事。
——〔明〕張居正《答宣大巡撫吳環(huán)洲策黃酉》
大意:仔細研究、反復思考時下的需要,考慮周全之后再行動,那么天下就沒有不能做成的事情了。
■ 國弈不廢舊譜,而不執(zhí)舊譜;國醫(yī)不泥古方,而不離古方。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劉羽沖泥古》
大意:技壓一國的棋手不廢棄舊的棋譜,但也不死守舊的棋譜;名震一國的醫(yī)生不拘泥于古時的藥方,但也不撇開古時的藥方。意思是對前人的經(jīng)驗不可隨意否定,但也要依據(jù)當時的情況采取適當?shù)拇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