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早期篩查與治療是防治宮頸癌的主要手段。隨著液基細胞學及HPV檢測方法的發(fā)展應用,早期宮頸癌的診斷率越來越高。目前國際公認宮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與HPV感染關(guān)系密切,本研究通過活檢和液基細胞學結(jié)合SPR法檢測HPV感染,以探討咸陽地區(qū)婦女宮頸HPV感染情況及分布規(guī)律。
1 材 料 選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診于我院的咸陽地區(qū)女性患者,共計1560例,年齡17~69歲,平均年齡44.3歲。常規(guī)石蠟切片、液基細胞學保存液(試劑由陜西高源體外診斷試劑有限公司提供),HPV檢測試劑及儀器(由北京金菩嘉公司提供)。
2 方 法 嚴格按照試劑公司提供的說明書進行。用無菌棉拭子插入宮頸口,均勻用力旋轉(zhuǎn)5周,取出后置于無菌試管中,采用北京金菩嘉人乳頭瘤病毒分型試劑盒,應用等離子表面振諧技術(shù)(SPR)進行HPV基因分型檢測。檢測型別包括16種高危型(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81)和8種低危型(6,11,40,42,43,44,54,70)共24種。
3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進行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560例行HPV檢測,陽性檢出者共296例(共342型次),占總?cè)藬?shù)的19%;其中復合感染44例次,其中兩重感染37例,兩重以上感染7例次。不同病變類型的HPV陽性表達率詳見表1。部分HPV亞型的陽性表達率詳見表2。高度鱗狀上皮內(nèi)瘤變(HSIL)組與其余各組之間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未見上皮內(nèi)病變或惡性病變(NILM)組感染亞型前5位的依次是58、16、11、59和6型;其中有26例為復合感染,復合感染年齡以30歲以下多見。意義不明的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SCUS)組感染亞型前5位依次為16、6、58、43、11型;其中有18例為復合型感染,感染高峰為21~30歲。低度鱗狀上皮內(nèi)病變(LSIL)組感染亞型前5位的依次是16、58、66、52、31型;年齡分布各年齡段均見,未見復合型感染。HSIL組感染亞型前5位的依次是16、58、66、52、33型;感染年齡以40歲左右為主,未見復合感染者。
表1 子宮頸病變分級的HPV感染情況
表2 HPV感染者亞型的陽性表達率
近年來大量流行病學及分子生物學研究表明,HPV感染與女性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guān),尤其是HPV 16型和18型與中國女性宮頸癌的發(fā)生有密切關(guān)系,相關(guān)報道99.7%宮頸癌組織活檢標本中可檢測到 HPV-DNA[1]。HPV感染性疾病的診斷不僅要有臨床和病理組織學診斷,還應具有基因診斷依據(jù)才能確診[2]。據(jù)研究顯示80%左右的HPV感染病人可在感染后2年內(nèi)由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自動清除HPV,感染持續(xù)時間平均為1年左右,特別是年輕的感染者,如果間隔1年以上連續(xù)兩次HPV檢測同一亞型而且是高危亞型持續(xù)陽性,即為持續(xù)感染,持續(xù)感染高危型HPV是導致宮頸癌和癌前病變的主要病因,尤其是HPV16類型的持續(xù)感染[3]。
該項研究提示,無病變及有輕微病變者感染率為14.7%,與一項關(guān)于亞洲地區(qū)婦女的HPV感染情況的 Meta分析結(jié)果(14.4%)[4]基本相同;LISL為18.5%,而 HSIL則為34.8%,明顯高于其他組,證明HPV感染與宮頸癌確實存在正相關(guān)。咸陽地區(qū)HPV總感染率為19%,與李霓等[5]的中國婦女HPV感染率16.1%、何桂榮等[6]的深圳地區(qū)17.5%及李利平[7]的梅州地區(qū)21.8%相近;較李麗等[8]等的維吾爾族女性8.27%、蔣旭峰[9]的金華地13.6%高;較丁小萍[10]報道的紹興地區(qū)54.75%、夏吉榮等[11]研究的重慶地區(qū)33.6%低。多項研究結(jié)果顯示不同地區(qū)和人群HPV的感染率和型別分布相差較大,可能與地域、種族及生活習慣等不同有關(guān)。
咸陽地區(qū)1560例次的檢測HPV基因結(jié)果顯示:咸陽地區(qū) HPV感染亞型前5位依次為:16、58、43、66、52型,與亞洲地區(qū)婦女的HPV感染情況的Meta分析結(jié)果中感染主要型別(HPV16、58、52及18)[7]也基本相同,與全國多地區(qū)研究的感染型別也一致[8],HPV16型在不同地區(qū)檢出率雖有不同但都有絕對高的感染率,不同于北美及歐洲的一些地區(qū),18型僅次于16型之后有較高的感染率,報道研究稱宮頸癌瘤苗16、18型的應用可降低 HPV的感染率[12],我們的研究顯示在咸陽地區(qū)繼16型之后依次高的感染是58、66和52型,低危43型也有較高的感染率。與已研制出的宮頸癌瘤苗16、18型稍有出入,有可能美國研制的宮頸癌瘤苗在我國只能解決一部分人的問題,但對一部分58、66、52型感染患者引起的宮頸癌沒有預防作用。其中高危占4個亞型,而低危只占一個亞型,說明在宮頸HPV感染中高位占主要作用,不管宮頸有無病變,均應將HPV基因分型檢測列為常規(guī)檢查,每隔一年檢測一次,由此可以判斷一過性感染還是持續(xù)性感染,有利于臨床治療。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咸陽地區(qū)婦女HPV感染的另一個特點,即HPV感染高峰在20~30歲年齡段,且多為復合感染,宮頸病變程度較輕。而另一高發(fā)年齡段為41~50歲,且多為單一感染,宮頸病變程度較重。即宮頸病變程度較低且病人較為年輕患者,發(fā)生多重感染的較多,且除16型感染外低危型感染者較多;而病變程度較高患者,卻均為單一型感染,高危型感染者較多。這是否也說明,HPV存在于人體宮頸組織中,且每人一生中是否都有幾種HPV的感染,只是大多者僅為一過性感染,只有少數(shù)持續(xù)性的感染最終導致了宮頸癌,故在宮頸病變較重的患者中往往只有單一型感染;而在低級別病變患者中,仍以16型感染居多。同樣是否也說明16型感染者容易發(fā)展為持續(xù)性感染,即使暫時還未引起宮頸病變,但這種狀態(tài)也是暫時的,故檢測出16型陽性的感染者,建議要堅持定期復查。
[1] Psyrri A,DiMaio D.Human papillomavirus in cervical and head and neck cancer[J].Nat Clin Pract Oncol,2008,5(1):24-31.
[2] 王越月,周智輝,劉 芳.女性HPV感染280例病理分析[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1,40(2):202-205.
[3] Nielsen A,Kiaer SK,Munk C,et al.Persistence of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in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of Danish women[J].J Med Virol,2010,82(4):616-623.
[4] 李 霓,代 敏.人乳頭瘤病毒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7,28(10):44-47.
[5] 李 霓,代 敏.中國女性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多中心橫斷面研究[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08,12(5):411-415.
[6] 何桂蓉,武學成.深圳地區(qū)女性感染人乳頭瘤病毒基因類型分析[J].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07,22(2):19.
[7] 李利平,蘇魯賢,吳成勇.梅州市客家婦女感染人HPV類型分析[J].河北醫(yī)學,2011,17(12):1626-1630.
[8] 李 麗,瑪依努爾.尼亞孜,陳 鳳,等.新疆維吾爾族女性HPV感染狀況及其分布特征研究[J].癌癥進展,2010,8(2):114-119.
[9] 蔣旭峰,蔣群芳.金華地區(qū)女性感染人乳頭瘤病毒基因類型分析[J].放射免疫學雜志,2009,22(1):85-87.
[10] 丁小萍.陶萍萍,張國榮.宮頸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相關(guān)因素的分析及預防對策[J].護理研究,2008,22(5):1177-1179.
[11] 夏吉榮,楊雙雙,祝佳麗.重慶地區(qū)婦女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調(diào)查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2,40(9):892-894.
[12] Mocarska A,Staroslawska E,Zelazowska-Cieslinska L.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of the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Pol Merkur Lwkarski,2012,33(194):1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