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洪青
(太倉市建筑安全監(jiān)督站,江蘇太倉 215400)
隨著我國經(jīng)濟和社會飛速發(fā)展,大量深基坑工程不斷涌現(xiàn),深基坑工程往往面臨基坑降水問題,這不僅直接影響工程的進度,而且事關基坑安全,是施工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為保證基坑工程能順利實施,需要進行基坑降水專項施工[1-3]。深基坑降水,既要使地下水降深達到施工要求,又要減小對環(huán)境產(chǎn)生的影響,關鍵是需要進行降水設計方案的優(yōu)化設計,降水井類型的選擇及降水參數(shù)的合理確定尤為重要。本文以太倉新城大廈集水井基坑為例,闡述了基坑降水方案設計優(yōu)化方案,研究成果可以為相關工程提供參考。
本項目為太倉新城大廈集水井基坑,分析基坑降水的優(yōu)化設計。污染雨水池基坑周長約為79.0 m,開挖深度約為5.2 m,局部挖深為5.7 m。工程所在區(qū)域氣候濕潤,雨量充沛,降水時間長,對區(qū)域地下水的補給起了重要的作用,基坑開挖層淺部地下水為孔隙潛水,主要賦存于覆蓋層素填土、粉質(zhì)粘土及粉砂中,地層內(nèi)含水量較高,滲透性強,需要進行基坑降水,鑒于基坑開挖深度較淺,采用輕型井點降水方案,布置成環(huán)狀井點。
基坑開挖采用拉森鋼板樁+型鋼圍檁支撐作為圍護體系。鋼板樁為拉森Ⅳ型鋼板樁,單樁有效寬度為400 mm,厚度為15.5 mm,樁長為12 m。圍檁均采用400 mm×400 mm H型鋼,內(nèi)支撐均采用φ609×16 mm鋼管支撐。
根據(jù)本工程基坑開挖及基礎底板結構施工要求[4,5],本方案設計降水的目的為:1)疏干開挖范圍內(nèi)土體中的地下水,方便挖掘機和工人在坑內(nèi)施工作業(yè);2)降低坑內(nèi)土體含水量,提高坑內(nèi)土體強度,防止縱向邊坡滑移。
井點系統(tǒng),又稱輕型井點,井點的濾管直徑為50 mm,長約1 m,濾網(wǎng)可用銅或不銹鋼網(wǎng)制成,末端可以封閉,亦可用自射式。井點排列成線狀或環(huán)狀,視基坑的形狀而定,其間距一般為0.8 m~2.4 m,并與125 mm的總管用彎聯(lián)管聯(lián)接,總管則與帶有離心泵和真空泵的抽水設備相連,或者和水射泵相連。這一整套布置稱為井點系統(tǒng)或輕型井點[6-8]。井點系統(tǒng)是國內(nèi)外應用最廣泛的降水方法。特別是對小基坑、降低水位不深時尤為適宜和經(jīng)濟。
2.2.1 井點布置
1)基坑等效半徑的確定:
其中,A為基坑面積,m2;r0為基坑等效半徑,m。
2)井點系統(tǒng)影響半徑的確定:
其中,R為降水井影響半徑,m;r0為基坑等效半徑,m;S為基坑中心處設計水位降深,m;dw為地下靜水位埋深,m;Sw為基坑中心處水位與基坑設計開挖面的距離,m;H為含水層厚度,m;k為滲透系數(shù),m/d。
2.2.2 基坑總涌水量
根據(jù)基坑邊界條件選用以下公式計算:
其中,Q為基坑涌水量;k為滲透系數(shù),m/d;H為含水層厚度,m;h為設計降水面到潛水層底面的距離,m;R為降水井影響半徑,m;r0為基坑等效半徑,m;M為由含水層底板到過濾器有效工作部分中點的長度,m;l為過濾器進水長度。
2.2.3 單根井點允許最大出水量計算
單根井點允許的最大出水量采用下式確定:
其中,q'為單井允許最大出水量,m3/d;rv為過濾器半徑,m;l為過濾器進水部分長度,m;k為含水層滲透系數(shù),m/d。
2.2.4 井點數(shù)計算
根據(jù)基坑涌水量和單根井點的最大出水量,可以計算出降水所需井點數(shù),如式(7)所示:
依照上述井點設計方法,確定污染雨水池基坑需要井點管數(shù)量為39個,在基坑內(nèi)布置環(huán)形真空井點,如圖1所示,每排距離圍護結構2 m。真空井管直徑為50 mm,鋼管間距1.55 m~1.817 m不等。真空井管濾管部分長1 m,濾管外包尼龍網(wǎng)三層,鋼絲網(wǎng)一層,深入基坑底板下1 m,集水總管標高宜盡量接近地下水位線,并沿水流方向有0.25%~0.50%的上仰坡度,一套抽水設備的總管長度為100 m?;觾?nèi)土體分段疏干、開挖,分段長度為30 m;基坑開挖前提前對土體進行疏干。施工時準備兩套輕型井點設備,土體疏干形成流水作業(yè)。
本文以太倉新城大廈集水井基坑為例,闡述了基坑降水方案設計優(yōu)化方案,降水采用輕型井點降水方案,首先計算井點布置方案,根據(jù)基坑邊界條件基坑總涌水量,通過分析單根井點允許的最大出水量,得到降水井點的數(shù)量。通過計算,確定污染雨水池基坑需要井點管數(shù)量為39個,在基坑內(nèi)布置環(huán)形真空井點,每排距離圍護結構2 m。采用本文的設計方案,污染雨水池施工已經(jīng)完成,驗證了設計方案的有效性。
[1]劉志軍.井點降水方案的實例分析與比較[J].山西建筑,2007,33(8):143-144.
[2]王 平.某超深永久基坑的止水降水設計和施工綜合技術[J].巖土工程學報,2006(S1):63-65.
[3]夏建中,羅戰(zhàn)友,龔曉南.錢塘江邊基坑的降水設計與監(jiān)測[J].巖土力學,2008(S1):33-34.
[4]孫蓉琳,梁 杏,張曉倫,等.數(shù)值模擬技術在基坑降水中的應用[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3(S1):27-29.
[5]劉均紅,張保圓,馮 超.地鐵車站深基坑坑內(nèi)降水方案設計[J].鐵道勘察,2009(1):91-92.
[6]鄒玉生,陳福明.井點降水在地鐵深基坑施工中的應用[J].施工技術,2009(S1):74-76.
[7]吳昌瑜,李思慎,謝 紅.深基坑開挖中的降水設計問題[J].巖土工程學報,1999(3):18-19.
[8]李 敏.基坑降水設計淺談[J].山西建筑,2009,35(1):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