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建國
摘 要:從學生個人能力盡情發(fā)揮談起,說到分組團隊合作,彰顯集體意識;隨后對技巧性的教學進行了詮釋;對及時消除不良情緒,比賽與教學并進,娛樂和學習齊行進行了解讀,最后以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結(jié)尾;旨在論述怎樣培養(yǎng)學生在籃球運動方面的興趣。
關鍵詞:籃球;因材施教;比賽教學;德育;多媒體
經(jīng)常打籃球,會身手矯健,體力充沛,能增強體魄、促進新陳代謝,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籃球運動充滿娛樂性,對提高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靈活性、應變能力和大腦的分析綜合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對籃球的興趣、提高他們的球技、戰(zhàn)術與水平呢?
一、個人能力盡情發(fā)揮
籃球運動能夠強健身心,籃球比賽具有非常強的娛樂性,經(jīng)常參加籃球運動的人身體健康,精神狀態(tài)良好;在籃球比賽過程當中,在規(guī)則允許的范圍內(nèi),機智處處閃現(xiàn),個人才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表現(xiàn)欲是人所共有的,籃球運動可使之滿足,在籃球運動的過程當中,興之所至,奔跑跳躍,閃轉(zhuǎn)騰挪,歡呼吶喊,諸多創(chuàng)新體驗,享受著急速的運動,釋放著情緒,快樂之極,淋漓暢快。
二、分組團隊合作,彰顯集體意識
根據(jù)學生每個人的不同情況,對班里的學生進行分組,優(yōu)秀生與后進生交叉,讓他們起到互相幫助、互相提攜的作用,這樣,每次比賽就不會出現(xiàn)某一個小組成績太差的情況,改變以往比賽過程當中的沉悶局面,雙方棋逢敵手,力量在伯仲之間,比賽的興趣大為提高;但是在一開始,學生們集體意識大都較差,都喜歡耍英雄主義作風,盲目學習球星的只身帶球往三秒?yún)^(qū)灌球的舉動,實際上往往鉆進死胡同,最后,在多人堵截之下,球胡亂扔出了事,他們率性而為,這種不顧同伴,不看大局,缺乏合作意識的薄弱缺點不克服,難成大事,最終導致全隊失敗,集體受損。因此,教師要引導他們注重全局,考慮集體利益,不能只滿足于個人之快、一時之勇。學生們改正以后,有了成績與進步,就要及時鼓勵與跟進教學;并且根據(jù)學生的情況,小組及時重新編排,以增進團隊方面更好的合作。
三、技巧性的教學
教學當中有的學生無法消耗,有的學生倍感饑餓,這樣具有很大的差距,提不起學生們的學習精神,“一言堂”、“一刀切”讓學生們感到無比的枯燥無味。教學之初,通過測試,得知每個人的潛質(zhì),比如運球、左右手交換運球、胯下運球、背后運球、原地投籃、定點投籃、跳投、三步上籃等。之后進行分類、組合。對敏感、有基礎的學生進行特殊的訓練,比如后仰、急停跳投等,這些屬于高級的技巧,訓練中學生們有的看得目瞪口呆,有的手舞足蹈,趣味濃濃。
四、及時消除不良情緒
運動場上熱火朝天,群情踴躍,不過也有意外出現(xiàn),導致學生興趣降低,教師就要關懷備至,及時消除不良情緒。一次一個學生因為身體虛弱被撞到,眼鏡都掉了腿,臉上被鼻托劃破了一點,感覺很沒面子,說什么也提不起打球的興趣來,我于是趕忙安排同學給他修好了眼鏡,又用濕毛巾仔細擦凈他臉上的灰塵,安慰他先把基本功練好、估計著自己的體能然后再說其余;對他格外地給予鼓勵,避免了他的消極情緒,果不其然,下一次在運動場上又看到他活潑的身影。
五、比賽與教學并進,娛樂和學習齊行
教師要利用心理學教學法,避免動作的千篇一律引起的枯燥。通過比賽,刺激學生的勝負心,激發(fā)他們的榮譽感,讓他們產(chǎn)生責任感,刺激青少年特有的興奮,讓他們?nèi)呵檑x躍,眾態(tài)激昂,很多學生都是由于這樣有一定強度的激發(fā),才有了勇往直前的精神,才有了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zhì),最終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好習慣。
六、運用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是教學有力的幫手,是可以展示頂級球星的比賽,可
以對一個復雜動作反復播放,相比無味的講解和簡單的掛圖,繪聲繪色的多媒體對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增益。一些精彩片斷的播放,一場激動人心的賽事,學生們看得心潮澎湃;一段技巧要領的講解,學生們看得屏氣凝神;每次看完動畫片,學生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在隨后的訓練或者比賽中,他們的技藝或多或少地有了進步,我看在眼里,喜上眉梢。
綜上所述,提起學生籃球興趣的方法很多,難以俱陳,關鍵是知人料事、求新求精,以進一步促進教學效果為己任。
參考文獻:
王甜.籃球教學面臨的困境和對策[J].遼寧體育技,2002,24(2).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第64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