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靜敏,許慶波,葉海鵬,陳杰山
近年來我國人群的高血壓發(fā)病率日益增高,根據國內流行病學研究數據顯示,我國高血壓患者中,約75%的高血壓患者同時伴有血漿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1]。目前將伴有Hcy 水平升高(≥10μmol/L)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定義為“H 型”高血壓[2]。近來有研究表明,血漿Hcy 水平升高可能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Hcy 在動脈粥樣硬化中的作用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3]。H 型高血壓與冠狀動脈病變的關系尚不明確。本研究擬比較H 型高血壓與單純性高血壓患者合并冠心病時冠狀動脈病變的程度及病情的穩(wěn)定性,為冠心病合并H 型高血壓患者的臨床防治提供新思路?,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 年1—8 月收治的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120 例。依據血漿Hcy 水平升高(≥10μmol/L)的不同,分為H 型高血壓組和單純性高血壓組,各60 例。所有入選患者符合國際心臟病協(xié)會及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診斷標準,入院前均未服用過維生素B 族及葉酸類藥物。排除標準:(1)繼發(fā)性高血壓;(2)心功能不全及2 周之內發(fā)生急性心肌梗死者; (3)腦卒中; (4)家族性Hcy 增高癥;(5)風濕、代謝、血液、肝膽系統(tǒng)疾病;(6)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7)合并惡性腫瘤和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1.2 方法
1.2.1 Hcy 的檢測 兩組患者分別于早晨空腹采集肘靜脈血2 ml,裝于專用抗凝管混勻,離心分離血漿,使用臺塑生醫(y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用Hcy 測定試劑盒及日本奧林巴斯AU -27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生化法檢測Hcy,參考值為5 ~15μmoL/L。
1.2.2 冠狀動脈造影及診斷 入選患者住院期間均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明確診斷。冠狀動脈造影及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評價采取每支血管3 個以上多體位投照。依據1984 年美國心臟協(xié)會制定的冠狀動脈血管圖像分段評價標準對每支血管狹窄程度進行分析。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或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構成比、血壓水平,吸煙、超重、脂代謝異常和糖代謝異常的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2.2 H 型高血壓組冠狀動脈病變程度與Hcy 水平的比較 H型高血壓組中冠狀動脈單支病變29 例,Hcy 為 (15.80 ±2.35)μmol/L;雙支病變19 例,Hcy 為 (18.56 ± 3.62)μmol/L;三支病變12 例,Hcy 為(23.73 ±3.24)μmol/L。3組Hcy 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3 組間兩兩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2.3 兩組穩(wěn)定型心絞痛和急性冠脈綜合征檢出率比較 單純高血壓組中,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32 例,占53.3%;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28 例,占46.7%。H 型高血壓組中,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18 例,占30%;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有42 例,占7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72,P <0.05)。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目前有流行病學資料證明,75%的高血壓患者伴有血漿Hcy 水平升高,Hcy 和血壓呈正相關,高Hcy 血癥已經成為心腦血管疾病新的危險因子。伴有Hcy 水平升高的H 型高血壓是我國高血壓防治需要重點關注的領域。血漿總Hcy 水平每升高5μmol/L,冠狀動脈疾病危險度增加33%,腦血管疾病危險度增加59%,外周血管疾病危險度增加60%[4]。Wilcken等[5]學者曾于1976 年的觀察性研究中率先報導了冠心病與血漿Hcy 水平的相關性,年齡、性別均匹配的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冠心病患者的血漿Hcy 水平升高了3μmol/L,而腦卒中患者的Hcy 水平則升高了5μmol/L。國外一項薈萃分析顯示,血漿Hcy 水平每上升5μmol/L,冠心病的風險升高60%,效果與總膽固醇(TC)升高0.5 mmol/L 相當[6]。國外大量試驗表明Hcy 水平升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發(fā)展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H 型高血壓患者比單純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高出5 倍。Graham 等[7]學者認為血漿Hcy 水平升高與吸煙、高血壓導致心血管疾病上具有明顯的協(xié)同作用,Hcy 升高合并吸煙者及合并高血壓者的心血管疾病發(fā)生風險分別增加了3.6倍和10.3 倍。血漿Hcy 的升高和高血壓都是冠心病發(fā)生的危險因素,而H 型高血壓正是兩者的疊加,兩者的復合使得其對冠狀動脈產生更加復雜的影響,以及更加多樣化的臨床表現。
國外學者指出,Hcy 作為甲硫氨酸的代謝產物,能夠對血管內皮細胞產生毒性作用,引起血管內皮功能受損,使血漿中血小板的黏附性升高,最終可能導致出現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另外,血漿Hcy 水平的升高還能刺激動脈平滑肌細胞的增長,干擾血管平滑肌的正常功能,使組織趨向纖維化以及變硬,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進而造成血管的阻塞,增加血栓形成的概率,最終引發(fā)心腦血管疾?。?]。
本研究在H 型高血壓患者中發(fā)現了血漿Hcy 水平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呈正相關,隨著冠狀動脈病變血管支數的增加而逐漸升高,提示Hcv 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明顯相關。提示血Hcy 水平是促進和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程度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結果表明,H 型高血壓患者與單純高血壓患者相比,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發(fā)生率升高,說明H 型高血壓患者合并冠心病后病情的不穩(wěn)定性增加。急性冠脈綜合征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穩(wěn)定的臨床表現,血漿Hcy 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導致斑塊不穩(wěn)定的其中1 個因素。目前的研究表明,Hcy 的升高可能導致血管內皮功能受損,使內皮素的分泌增加,破壞了血液中的凝固系統(tǒng)與抗凝系統(tǒng)的平衡,從而激發(fā)血栓的形成[9]。另外,Hcy 通過消耗一氧化氮,刺激了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使機體凝血系統(tǒng)與纖溶系統(tǒng)的動態(tài)平衡失調,直接損害血管組織,從而誘導產生各種炎癥反應和氧化應激反應,以上種種因素都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出現不穩(wěn)定,引起血管狹窄或閉塞。所以我們要重視H 型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穩(wěn)定的問題,于臨床上增加干預力度。
綜上所述,H 型高血壓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在臨床上可聯(lián)合降壓和降低Hcy 水平來綜合治療H 型高血壓,從而降低H 型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
1 胡大一,徐希平. 有效控制“H 型”高血壓-預防卒中的新思路[J]. 中華內科雜志,2008,47 (12):976 -977.
2 Sacco RL,Adams R,Albers G,et al. 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f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ic attack: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c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Council on Stroke:cosponsored by the 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Radiology and Intervention: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affirms the value of this guideline [J]. Circulation,2006,113 (10):e409 -449.
3 Marosi K,Agota A,Végh V,et al. The role of homocysteine and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ethionine synthase,methionine synthase reductase polymorphis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hypertension [J]. Orv Hetil,2012,153 (12):445 -453.
4 Wald DS,Law M,Morris JK. Homocystein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evidence on causality from a meta -analysis [J]. BMJ,2002,325 (7374):1202 -1206.
5 Wileken DE,Wileken B. The pathogenesi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 possible role for methionine metabolism [J]. J Clin Invest,1976,57 (4):1079 -1082.
6 Boushey CJ,Beresford SA,Omenn GS,et al.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plasma homocysteine as a risk factor for vascular disease. Probable benefits of increasing folic acid intakes [J]. JAMA,1995,274(13):1049 -1057.
7 Graham IM,Daly LE,Refsum HM,et al. Plasma homacysteine as a risk factor for vascular disease. The European Concerted Action Project[J]. JAMA,1997,277 (22):1775 -1781.
8 Narayan SK,Firbank MJ,Saxby BK,et al. Elevated plasma homocysteine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brain atrophy rates in older subjects with mild hypertensiont [J]. 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2011,31(5):341 -348.
9 Mirdamadi A,Farzamnia H,Varzandeh P,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Iranian patients [J]. ARYA Atheroscler,2011,7 (2):63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