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永紅
【摘 要】化學用語意義非常明確,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一般不容其他字詞代替,表現(xiàn)出明顯的專業(yè)性。比如,介紹儀器名稱時,“藥匙”不能說成“湯匙”,“漏斗”不能說成“注水口”;描述實驗現(xiàn)象時,“沸騰”不能說成“開了”,“產生沉淀”不能說成“產生渾濁”。教學中要準確運用化學用語,確保語言表達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關鍵詞】化學 語言 概念
語言是人際交流、信息傳遞、情感表達的重要工具,是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手段。在多年的化學教學中,筆者意識到在化學教學中語言表述正確流暢的重要性,而要使語言表達正確流暢,應注意以下六點。
一 忌概念含糊不清、模棱兩可
化學概念和理論,其文字表述應當貼切、結構嚴謹、邏輯性強,對每個字詞都不能隨意取舍,也不能任意顛倒,否則就會出現(xiàn)模棱兩可含糊不清的現(xiàn)象。比如,催化劑的定義為:“在化學反應里能夠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自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都不改變的物質,叫做催化劑?!比魧ⅰ案淖儭俾省北磉_成“加快……速率”,將“化學性質”表達成“性質”的話,前者片面,后者錯誤。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具有堅實的化學專業(yè)基礎知識,對概念和理論中的關鍵詞仔細斟酌、深刻理解,力求語言表達準確清晰。
二 忌平鋪直敘、照本宣科
作為化學教師,除要求言簡意賅之外,更講究語言的生動性和趣味性。若習慣于照本宣科平鋪直敘,是很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掀起思維波瀾的。比如,要求學生記住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查、裝、定、點、收、移、熄”這七步操作,七個字之間沒什么聯(lián)系,學生不樂于記憶。若將這七個字改成“茶莊定點收利息”這句話,效果截然不同。學生在笑聲中僅需幾秒鐘便能牢固地記住。又如,地殼中元素含量前三位的是“氧、硅、鋁”,可諧北方音為“養(yǎng)閨女”。教師的發(fā)揮性的解釋,學生感到生動有趣,樂學之情必會油然而生。因此,化學教師要有一定語言基礎,能用準確生動而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本學科知識,從而深化教材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三 忌言過于實、信口開河
教師化學教學中對于化學史介紹,知識講授時所舉的事例應本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不能信口開河。比如,講述“我國勞動人民早在商代就會制造青銅器,春秋晚期就能冶鐵,戰(zhàn)國晚期就會煉銅”這段史料,教師就不能因為古人制造出一些名劍就借題發(fā)揮說:“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就掌握煉鋼技術,鋼的質量遠遠超過現(xiàn)代優(yōu)質鋼。”又如,描述實驗現(xiàn)象時,不能將“炸裂”夸張成“爆炸”。在講原子結構時,不能說“原子核就像太陽,而電子就像地球不停地繞太陽運轉”。教師在教學中語言表達一定要實事求是,才能保證所傳授的知識具有準確性和科學性,同時方能令學生心服口服。
四 忌概念定理不嚴密,隨意擴大使用范圍
化學概念及定理都有其一定的使用范圍,不能妄加主觀臆斷,隨意擴大使用范圍。比如,質量守恒定理適用于化學變化中,但是不能將它擴大到“在自然界中的一切變化都遵守質量守恒定理”,給學生造成錯誤理解。
五 忌語速失調、語言平淡
化學教學語言也要求講究抑揚頓挫、輕重緩急。比如,介紹概念、原理時語速可快些,但吐字要清。剖析重難點時語速則要慢些且要加重語氣甚至要反復強調。對化學史料以及其他敘述性材料應講究文采,力求做到生動活潑、幽默風趣。這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喚起學生高度注意,減輕學生的疲憊情緒,提高聽課效果能起到積極促進的作用。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語言是師生間信息傳遞的主要媒介,因此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果,并且對學生的語言修養(yǎng)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