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爾 鄭亞華 顏萍
(浙江省寧波市醫(yī)療中心李惠利醫(yī)院,浙江 寧波 315040)
病友支持團隊在改變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中的作用
陳鴻爾 鄭亞華 顏萍
(浙江省寧波市醫(yī)療中心李惠利醫(yī)院,浙江 寧波 315040)
目的探討在糖尿病??谱o士領導下的“病友支持團隊”對改變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作用。方法將130例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按編號的單雙號數(shù)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5例。兩組均進行常規(guī)的糖尿病知識教育和飲食運動指導。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入“病友支持團隊”支持教育。觀察患者干預前、干預后6個月的糖化血紅蛋白指標(HbA1c)、體質指數(shù)(BMI)、腰圍、血脂指標及自測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結果6個月后,觀察組的HbA1c﹑BMI﹑腰圍﹑血脂水平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分數(shù)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糖尿病??谱o士領導下的“病友支持團隊”在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改變中能起模范、促進作用。使糖尿病患者得到社會支持,盡快適應自我角色的改變,增加自我效能感。
病友支持團隊 初診2型糖尿病 生活方式 護理
目前,我國20歲以上人群男性和女性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別達10.6% 和8.8%,總體患病率已達9.7%。同期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達15.5%[1]。糖尿病是慢性終身性疾病,病程長,并發(fā)癥危害嚴重,目前暫時不能根治,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以及由此引起的社會經濟負擔[2]。但糖尿病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疾病,需要患者終身學會糖尿病自我管理[3]。不良生活方式是長期形成的,改變需要一段時間的實踐。尤其對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和完全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有較大困難。目前,國內外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多以醫(yī)生、護士等專業(yè)人員的講授為主,強調理論知識的灌輸,患者被動地接受指導,對提高患者糖尿病知識有一定幫助,但對于患者在生活中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改善代謝指標的長效性方面作用有限[4]。我們從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及同伴教育理論得到啟發(fā),建立在糖尿病專科護士領導下的“病友支持團隊”,旨在發(fā)揮和利用社會資源管理龐大的糖尿病人群,有效提高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F(xiàn)報告如下。
1.1 對象 2010年6月~2011年12月在本院就診的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納入標準:符合WHO1999年診斷標準[5]的糖尿病患者;年齡 ≥18周歲;確診時間 ≤一個月;用藥后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回家自行服藥、監(jiān)測血糖;具有完全的認知和行為能力;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排除標準:惡性腫瘤患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發(fā)生急性并發(fā)癥的患者;嚴重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腎功能衰竭,視力障礙的患者。130例中,男71例、女59例,年齡22~72歲,平均(52.19±10.56)歲。初中及以下文化46例,高中文化56例,大學文化28例。按患者編號的單雙號數(shù)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病情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招募成員 從老病友中招募組成一支非專業(yè)的社會團體。隊員本身也是確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一年以上[6],曾經有過相同的患病經歷、抗病過程,有一定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上文化)。目前糖尿病自我管理相當成功,并且有時間、有熱情當志愿者。經過培訓后能向其他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相關的正確的糖尿病知識及自身心理感受。幫助新病友認識糖尿病雖然暫時無法治愈,但可預防、可控制、可治療,患病的過程中學習糖尿病知識,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如何與糖尿病和平共處等。
1.2.2 老病友的培訓和篩選 一個月內,由糖尿病??谱o士對招募的隊員進行“飲食的誤區(qū)”、“運動的方法與堅持的重要性”、“藥物治療的注意事項”、“血糖監(jiān)測的方法與意義”、“糖尿病足的護理”等系列糖尿病知識講座及交流技巧培訓,解釋對糖尿病治療的各種誤區(qū)及如何配合好醫(yī)生進行糖尿病治療與并發(fā)癥篩查,并通過考核,確定15位優(yōu)秀者加入團隊。經隊員同意,拍攝有關隊員從患病時的困惑到目前形成良好的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心路歷程的DVD。
1.2.3 干預方法 對照組按一般就診患者教育,即由醫(yī)生確診后由糖尿病專科護士接診。觀察組第一步與對照組一樣,由醫(yī)生確診后由糖尿病??谱o士接診,然后接受“病友支持團隊”的支持教育。
1.2.4 “病友支持團隊”的支持教育形式 (1)定期舉行“病友支持團隊”俱樂部活動,由“病友支持團隊”隊員主持聯(lián)絡初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名單由糖尿病專科護士提供,并經患者同意)。病友之間相互交流飲食運動治療的方法、注意事項與經驗,降糖藥或胰島素治療的注意事項以及并發(fā)癥的預防。傾訴患病后的心路歷程,發(fā)泄自己的情緒。觀看老病友的DVD;(2)老病友與新病友根據住宅小區(qū)距離及自愿原則結對子,一對一指導和教育,平時病友互訪或打電話發(fā)短信,利用網絡等詢問飲食運動治療有何困難,并一起尋找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運動時可結伴進行。
1.3 評價方法 觀察患者干預前、干預后6個月的糖化血紅蛋白指標(HbA1c)、體重指數(shù)(BMI)、腰圍、血脂指標及采用由Schwarzer等{7]編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共8項,每項1~10分,最高80分,分數(shù)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強。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包對數(shù)據結果進行處理,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表1 干預前和干預后6個月患者生理指標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HbA1c(%) BMI 腰圍(cm) 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分觀察組 65 干預前)9.08±2.56 24.34±3.03 87.41±5.46 40.20±9.66干預后 7.04±1.10 23.24±2.47 85.43±3.69 52.90±9.49對照組 65 干預前 9.05±2.46 24.20±2.96 87.86±6.06 40.18±9.80干預后7.84±1.71 24.04±2.64 86.18±4.66 43.12±8.89
表2 干預前和干預后6個月患者血脂比較(±s,mmol/L)
表2 干預前和干預后6個月患者血脂比較(±s,mmol/L)
TC TG HDL-C LDL-C觀察組 65 干預前組別 例數(shù) 時間5.62±0.77 3.09±1.46 1.17±0.31 3.55±1.27干預后 4.89±0.56 2.13±1.16 1.34±0.44 3.16±1.32對照組 65 干預前 5.63±0.76 3.11±1.59 1.18±0.30 3.54±1.34干預后5.49±0.39 2.27±1.15 1.19±0.31 3.30±1.16
結果示:干預前兩組各項指標的差異均無顯著意義(P>0.05);干預后6個月觀察組的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意義(P<0.01)。
3.1 專業(yè)醫(yī)護人員指導下的“病友支持團隊”在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改變中能起到模范及促進作用 糖尿病患者,特別是初診斷者心情沮喪,懷疑、否認,無法接受事實,不愿意聽他人說教,或者輕視糖尿病,認識不到糖尿病并發(fā)癥的危害性;不重視飲食、運動治療的重要性;依從性不強;有疑惑感,內心又有無助感,渴望得到更多疾病的知識,又對自己能否改變現(xiàn)狀信心不足,對專業(yè)人員提出的改變生活方式的要求表示認同,但在具體實施中又難以實行;開始時需要他人的支持與理解。專業(yè)醫(yī)護人員與非專業(yè)人員即“病友支持團隊”合作,在專業(yè)人員的指導下利用社會力量一起管理龐大的糖尿病人群,以病人能力提高為中心,以病友間經驗分享為主體的同伴教育來促進教育對象健康行為的建立,長期堅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賦權予患者,由患者而不是醫(yī)務人員來對日常生活和疾病管理做出決定[8]。
3.2 專科護士起支持與提供信息作用 在糖尿病??谱o士領導下的“病友支持團隊”,有助于病友之間分享控制糖尿病的知識,有效傳播控制糖尿病的技能(如飲食治療的技巧,飲食誤區(qū)的糾正,運動治療的堅持等),病友之間同病相憐,相互支持,老病友起榜樣示范作用,更有說服力。改變了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控制糖尿病的進展,減少或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減少患者、家庭、單位以及社會的醫(yī)療支出,減輕國家醫(yī)療統(tǒng)籌負擔。??谱o士使糖尿病患者得到社會支持,盡快適應自我角色的改變,增加自我效能感。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9]。
3.3 “病友支持團隊”本身也需要支持 “病友支持團隊”隊員本身也進一步提高了自身糖尿病防治知識和技能,在幫助他人中得到心理需求的滿足,成為糖尿病教育中一支大有作為的社會力量。但“病友支持團隊”是非專業(yè)人員,本身也是糖尿病患者,病情會反復,情緒也會反復,糖尿病知識如飲食知識存在誤區(qū)時會誤導其他病友,需要專業(yè)人員的管理和指導,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實踐,并得到專業(yè)人員的鼓勵和支持。
[1]Yang W ,Lu J,Weng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 [J].N Engl J Med,2010,36(2):1090-1101.
[2]許曼英.糖尿病學[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8.
[3]Wu CJ,Chang AM,Courtney M.Development and pilot test of a peer-support based Cardiac-Diabetes Self-Management Program:a study protocol[J].BMC Health Serv Res,2011,11(11):74-75.
[4]Heisler M,Vijan S,Makki F,Piette JD.Diabetes control with reciprocal peer support versus nurse care management:a randomized trial[J].Ann Intern Med,2010,153(8):507-515.
[5]涂萍,柳江,吳和平.南昌地區(qū)糖尿病患者醫(yī)院-社區(qū)一體化管理效果[J].上海醫(yī)學,2012,35(7):597-598.
[6]SM Smith,G Paul.A Kelly Peer support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diabetes:cluster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11,34(2):715-716.
[7]劉曉英,周曉歌,王秀榮.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感應對方式及人格特征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01):126-127.
[8]張姮,姜安麗.健康賦權理論在老年慢性病管理中的應用和啟示[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0):875-877.
[9]孫曉敏,黃曉萍,袁翠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應對方式相關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2):1084-1087.
Peer-support team Newly diagnosed type 2diabetes Lifestyle Nursing
陳鴻爾(1968-),女,浙江寧波,大專,主管護師,糖尿病??谱o士,公共營養(yǎng)師,研究方向:糖尿病健康教育
R473.2,R473.58
A
1002-6975(2013)05-0461-03
2012年浙江省醫(yī)藥衛(wèi)生一般研究計劃(編號:2012KYB179)
2012-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