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青, 欒貴勤, 蓋 倫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上海 200093)
中國和其他國家經濟發(fā)展與能源消費關聯(lián)性指標的比較
楊 青, 欒貴勤, 蓋 倫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上海 200093)
將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絕對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及能源消費強度3種指標應用于美國、日本、印度及中國,根據這些指標對中國和這幾個國家經濟發(fā)展與一次能源消費量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比較分析.結果表明: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絕對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及能源消費強度這3種指標雖然各有不同,但都從某一角度反映了4個國家能源消費與經濟發(fā)展關聯(lián)性的現(xiàn)狀.通過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中國經濟發(fā)展和能源消費結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可供政府決策和企業(yè)參考的建議.
能源消費;經濟發(fā)展;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絕對能源消費彈性系數;能源消費強度
能源是經濟發(fā)展的必要物質基礎.近些年來,盡 管我國在全球經濟發(fā)展放緩的背景下,仍然保持了經濟持續(xù)快速的增長,但另一方面亦深受氣候、環(huán)境惡化,能源供需壓力的困擾.研究能源消耗與經濟發(fā)展的關系問題對我國有越來越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美國是世界上最發(fā)達國家,是經濟發(fā)展的領頭羊;日本亦為發(fā)達國家,但同時也是資源匱乏的國家之一;而印度與我國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是人口眾多且為發(fā)展中國家.筆者選取這幾個具有一定典型意義的國家作為研究對象,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通過計算和分析這幾個國家的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絕對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及能源消費強度3種衡量經濟發(fā)展與能源消費關系的指標,探討這些指標從不同側面所反映的經濟發(fā)展與能源消費的關系,并通過國家間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我國的能源消費與經濟發(fā)展關聯(lián)性和其中存在的制約發(fā)展的問題,力求最大程度地反映我國真實的經濟發(fā)展現(xiàn)狀,進而提出一些有利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政策性建議.
圖1 美國、日本、印度、中國GDP發(fā)展趨勢Fig.1 Developiing trend of GDP of United states,Japan,India and China
判斷一個國家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方法有多種,判斷的角度也各有不同.利用最具有普遍及代表意義的國民生產總值(即GDP)來概括美國、日本、印度及中國的經濟發(fā)展水平.由圖1所示的美國、日本、印度和中國的GDP發(fā)展趨勢比較可見,在21世紀最初的11年中,美國經濟依舊保持著平穩(wěn)增長,雖然增速緩慢,但是依舊穩(wěn)居世界第一,是世界經濟的主導.日本受20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破裂的影響,經濟增長速度較慢,但毋庸置疑,日本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始終維持在世界領先水平.而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中國和印度,在這11年中,經濟均得到了蓬勃發(fā)展,始終保持平穩(wěn)較快增長.其中,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更為迅猛,并于2009年下半年GDP超過日本,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在樂觀地看到我國高速經濟增長的同時(見圖2),進一步比較人均GDP可以發(fā)現(xiàn),盡管我國的GDP總數已經超越日本,但由于龐大的人口基數導致我國的人均GDP仍然處于4國中的較低水平,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我國3倍左右.所以即使我國GDP快速增長,但是否是高質量的,其背后的實質仍需進一步討論.而人均GDP也從另一方面反映了我國的經濟發(fā)展仍然任重而道遠.
圖2 美國、日本、印度、中國人均GDPFig.2 Developing trend of GDP percapita of United States,Japan,India and China
能源與勞動、資本一樣,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基礎性戰(zhàn)略資源和經濟系統(tǒng)的基本生產要素.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消費國和進口國.從能源供應看,美國擁有豐富的能源資源,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儲量都很豐富.但總的來看,美國國內能源供給不足,嚴重依賴國際市場.從能源消費看,美國占世界總人口數的5%,卻消耗著約占全球20%的能源,2010年之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同時,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大石油消費國,2003年美國每天消耗的石油量為2007.1萬桶,占世界石油消費總量的25.1%[1].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美國能源消費在未來還將不斷地增加.布什政府在其《國家能源報告》中預計,到2020年美國能源消費還將繼續(xù)增加32%,其中石油增加36%,天然氣增加50%以上,電力需求增加45%.
日本是世界上第四大能源消費國,第二大能源進口國.從日本的能源消費結構看,2000年日本一次性能源總消費量相當于5.11億t油當量,約占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的6%,石油消費2.54億t,僅次于美國,占世界石油消費總量的7.2%[1].與龐大的石油消費量相反的是,日本是石油資源極度匱乏的國家.在世界主要石油消費國中,日本石油的產銷比嚴重失衡,這也決定了日本每年石油消費幾乎99%依賴進口,且來源集中在中東地區(qū),這無疑加大了日本能源經濟的風險,成為最經不起石油危機打擊的國家.
印度,如今已成為繼美國、中國、俄羅斯、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五大能源消費國.其能源消費結構與美國、日本存在較大差異.印度主要以煤炭消費為主,但由于其本國產煤品質不高,使其仍依賴能源的進口.印度以世界17%的人口,生產和消費世界2.51%和3.64%的能源,創(chuàng)造著世界1.7%的GDP,這反映了印度仍處于經濟發(fā)展和能源消費較低的發(fā)展階段[2].
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大發(fā)展中國家,能源資源豐富,能源品種齊全,但是由于人口眾多,使得我國能源相對不足.長期以來,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都是以煤炭、石油為主,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的67.7%,石油為22.7%,水電、核能、風能、太陽能為7%,天然氣為2.6%.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及國家對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但仍未擺脫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同時,我國能源的進口也顯著增加.以原油為例,2008年我國共生產原油1.9億t,進口2.3億t,原油對外依存度達到53.8%,原油進口和對外依存度皆逐年提高[3].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近年來持續(xù)增長,于2010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而這種增長趨勢并無放緩跡象,在全球能源供應量趨于穩(wěn)定的今天,我國所面臨的能源供給與消費壓力將逐年增加.
根據分析,無論一國的資源稟賦、經濟發(fā)展模式和經濟發(fā)展程度存在哪些差異,能源消費與經濟發(fā)展都具有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發(fā)達國家如美國、日本與發(fā)展中國家如我國,在經濟的總量上并不存在很大差距,但在謀求經濟發(fā)展的同時,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質是否存在差異,本文將進一步通過一些指標的比較,反映4國能源消費與經濟發(fā)展的相關性,以尋找這些“差異”.
3.1 能源消費彈性系數
在以往的研究中,能源消費彈性系數是評價一個國家能源消費與經濟發(fā)展關聯(lián)性的主要指標之一[4],反映能源消費和能源消費增長速度與國民經濟增長速度之間的關系.能源消費彈性系數是一個國家或地區(qū)某一年度一次能源消費量增長率與經濟增長率之比,即
由定義知,能源消費彈性系數越高,表明經濟發(fā)展對能源消耗的依存度越高.表1顯示中國、印度、日本與美國能源消費彈性系數.根據數據可以看出,我國能源消費彈性系數與美國和日本的差距不大.故能源消費彈性系數讓人有一種錯覺,即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這種觀點對我國這樣基礎落后的發(fā)展中國家十分不利.雖然4國的數據差異不大,但這不能掩蓋各國發(fā)展水平的差異.通常當一個國家處于工業(yè)化前期和中期時,能源消費通常經歷一段快速增長期,能源消費彈性系數一般大于1.到了工業(yè)化后期或后工業(yè)化階段,能源消費進入低增長期,能源消費彈性系數一般小于1.而我國目前處于工業(yè)化并未達到發(fā)達國家水平,但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卻與美、日等國家相當.這預示著我國能源消費提前進入低增長階段.此現(xiàn)象不僅不能被盲目樂觀地認為是我國能源與經濟發(fā)展的成績,反而更應該作為我國經濟發(fā)展的一種預警.在工業(yè)化初級階段以此種低效的能源利用率獲得大量的經濟增長,只能進一步拉大我國與發(fā)達國家經濟上“質”的差距.而能源消費彈性系數之所以在此處失效,正如筆者在以往的研究中[5]指出:由于此指標反映了兩個增量的比例關系,從而掩蓋了我國單位GDP所需消耗的能源量較高的事實.
表1 美國、日本、印度、中國能源消費彈性系數Tab.1 Elasticity coefficient of energy consumption of United State,Japan,India and China
3.2 絕對能源消費系數
為了彌補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的不足,筆者提出了絕對能源消費系數的概念.絕對能源消費系數的定義為:一個國家或地區(qū),每增加一單位的能源消費,所能獲得的經濟增長量[5],即
其含義是,單位能源消費增加量所獲得的經濟增長量.用絕對能源消費系數可以粗略定量衡量能源消費增加時帶來的經濟增長效益.這個系數越大,說明經濟增長所消耗的能源越少,因此,對環(huán)境破壞和資源消耗就越小,代表可持續(xù)發(fā)展程度越高[5].根據計算結果可知,當絕對能源消費系數為負值時,表示能源消費增加,但經濟沒有增長,這是最不利的情況.當能源消費量減少或不變時,如果GDP變化量為正,則上式分母取0,絕對能源消費系數為“∞”,這是最有利的情況.當GDP的變化量為負時,能源消費量減少,上式結果取“-”,表示結果不確定.表2為美國、日本、印度、中國絕對能源消費系數.
表2 美國、日本、印度、中國絕對能源消費系數Tab.2 Absolute energy consumption coefficient of United State,Japan,India and China
由表2的4個國家絕對能源消費系數的對比中可以看出,美國、日本的∞個數和絕對數值上都比中國和印度多,并且日本在2007~2009年連續(xù)3年都是∞,表明經濟增長了,但能源消費下降了,這種發(fā)展模式是最有利的,并且是可持續(xù)的.而中國的數值在4國中處于最低水平,甚至低于印度,足以見得我國的經濟增長的實質是以高能源消費為代價的.
絕對能源消費系數比較粗略地反映了我國依然走著通過大量投入能源資源來獲取經濟增長的粗放模式.但是由于此指標本身定義的局限性導致其計算結果比較粗糙,不夠直觀且不如已有的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完成了無量綱的過程.在有量綱的情況下,對于數據的選取、計算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以致結果的誤差往往較大.因此,絕對能源消費系數雖然從一定的程度上彌補了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的不足,并反映了事實,但還需進一步完善.
3.3 能源消費強度
表3 美國、日本、印度、中國能源消費強度Tab.3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of United State,Japan,India and China t油當量/千美元
能源消費強度指每生產一單位GDP所需要消耗的能源量,是用來表示經濟增長質量的重要指標.如果能源消費強度越大,則說明每生產一單位的GDP,所需要消耗的能源量越多[6].根據表3所示的美國、日本、印度、中國能源消費強度比較,可以清晰地看出,取11 a數據的平均值,中國的能源消費強度是4國中最高的:是日本的5.8倍、美國的3.5倍、印度的1.4倍.盡管中國近些年來能源消費強度呈穩(wěn)步下降的趨勢,2011年的能源消費強度比2000年下降了近59%,但中國的消費強度仍處于4國之首.能源消費強度這一指標清晰地展現(xiàn)了4國單位GDP耗能現(xiàn)狀,這一指標的優(yōu)點在于從橫向看4國差異明顯,從縱向看趨勢變化顯著.因此,選取能源消費強度這一指標可以比較全面地反映4國能源消費與經濟發(fā)展的關聯(lián)性.而這一指標跟上文兩個指標不同之處在于,其兩指標是變化率的比較,是“程度”上的比較,而能源消費強度指標是“強度”上的比較,其抽象含義略有不同.無論3個指標在其意義上有何差異,但它們都統(tǒng)一指向一個結論,即中國的經濟增長仍是以高能耗,并以犧牲資源、環(huán)境為代價的,是不可持續(xù)的.國家應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大力發(fā)展綠色經濟,促進節(jié)能減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降低能源消費強度.
3.4 幾個經濟發(fā)展與能源消費關聯(lián)指標的比較
給出了4個國家反映經濟發(fā)展與能源消費關系的3個指標.這3個指標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4國經濟發(fā)展“質”的差別.能源消費彈性系數,表征了經濟發(fā)展對能源消耗的依存度.由上述給出的數據和分析可知,我國與其它4國相比,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相差不大,表明我國的能源消費增長速度盡管很快,但同時經濟發(fā)展速度也較快,這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我國能源消費增長過快的不足.但這也會給人以誤解,掩蓋了經濟增長實質是以我國能源消費的快速增長為代價的.換句話說,我國是靠消耗資源來換取經濟增長的.由于各種原因,有經濟的和政治的,我國原來的經濟總量基數較小,所以近些年經濟發(fā)展速度較快.絕對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則反映了我國近些年的經濟增長部分,消耗能源的部分占了很大的比重,實質是靠消耗資源和破壞環(huán)境而換取了經濟的增長.這其實是不利的和不可持續(xù)的,表現(xiàn)了我國經濟增長“質”的不足的一面.能源消費強度反映的是經濟總量與能源消費的比例關系,反映了經濟總的結構上的不足.通俗地說,我國產生同樣的財富,要消耗日本的5.8倍能源,說明我國的經濟結構極不合理.
首先,將我國與美國、日本、印度的經濟發(fā)展程度和一次能源消費情況進行簡要的分析與總結發(fā)現(xiàn),在經濟增長總量上,我國并不遜色,甚至有超越發(fā)達國家之勢.但基于龐大的人口,我國的人均GDP仍然處于世界較低水平,說明盡管經濟增長總量迅猛,但并不代表我國已經富裕.其次在一次能源消費方面,本文將3種衡量經濟發(fā)展與能源消費的關聯(lián)性指標進行比較研究.結果表明,能源消費強度指標是經濟總量與總能源消耗的比例關系,本文給出的指標表明,我國的經濟總量是以高耗能來獲得的,反映了我國總體經濟相對于能源消費的不合理程度.而絕對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反映的是經濟增長的部分與能源消費增長間的比例關系,反映我國經濟增長部分相對能源消費的不合理性,所給出的數據反映了我國經濟增長是一種短期的行為,是以大量消耗能源為代價的,是不可持續(xù)的.而能源消費彈性系數有其不合理的一面,其用經濟增長速度掩蓋了我國的經濟高耗能和近些年我國的經濟增長是依賴于高能耗產業(yè)的事實.文中給出的定量指標從一定的角度反映了我國經濟總量快速增長的實質是以大量消耗能源為代價的,這種現(xiàn)狀令人擔憂.因此盡管我國GDP高速增長,但無論從人均GDP還是從能源消費狀況來講,中國都應走一條高質量的經濟發(fā)展道路.如今面對著由于高能耗所導致的日漸突出的能源安全和環(huán)境問題,面對著全球日漸緊張的能源供需問題,面對著中國向世界許諾的減排義務,中國所肩負的責任將異常沉重.針對以上種種問題,我國應制定長遠的能源戰(zhàn)略與經濟戰(zhàn)略:
首先,要調整并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積極發(fā)展第三產業(yè).控制并整治六大高耗能行業(yè),包括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yè)、非金屬礦物制品業(yè)、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yè)、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yè)、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yè)、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yè),扶持信息、技術、服務等高附加值、低能耗產業(yè).其次,要通過技術進步,改造企業(yè)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從根本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再次,大力發(fā)展新能源,包括核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氫能等,以優(yōu)化能源消費結構,逐步降低煤炭消費比重.最后,通過制度設計或市場的手段來改變能源消費結構,如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機制或調整能源價格等.
[1] 申振東.區(qū)域能源經濟發(fā)展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81-85.
[2] 牛建英.印度能源消費與經濟發(fā)展關系[J].資源與產業(yè),2009,11(5):136-145.
[3] 吳國培,吳偉.中國能源消費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J].中國金融,2011(8):61-62.
[4] 江澤民.對中國能源問題的思考[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8,42(3):345-359.
[5] 欒貴勤,楊青.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發(fā)展關聯(lián)性的國際對比分析[J].開發(fā)研究,2013(1):74-78.
[6] 劉旖蕓.上海能源消費與經濟發(fā)展關系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09.
(編輯:金 虹)
Comparison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on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Some Indexes
YANGQing, LUANGui-qin, GAILun
(Business School,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China)
The indexes of elasticity coefficient of energy consumption,absolute energy consumption coefficient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were applied to compa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Japan,India,and China.The results show,the three indexes can reflect to some extent the status quo of the four countries i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different angles of view.A few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vided to governments and corporations for decision making.
energy consumption;economic development;elasticity coefficient of energy consumption;absolute energy consumption coefficient;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F 206
A
1007-6735(2013)03-0251-05
2012-12-30
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建設資助項目(J50504);上海市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金資助項目(JWCXSL1202)
楊 青(1987-),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區(qū)域能源經濟及可持續(xù)發(fā)展.E-mail:vividmemory_yq@163.com
欒貴勤(1952-),女,教授.研究方向: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與規(guī)劃.E-mail:lanlan5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