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瑪拉毛 索南達杰
(1 青海省玉樹州曲麻萊縣巴干鄉(xiāng)衛(wèi)生所,青海 玉樹 815500;2 青海省藏醫(yī)院,青海 西寧 810001)
癌癥化療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體會
尼瑪拉毛1索南達杰2
(1 青海省玉樹州曲麻萊縣巴干鄉(xiāng)衛(wèi)生所,青海 玉樹 815500;2 青海省藏醫(yī)院,青海 西寧 810001)
目的探索此心理護理方法對減輕癌癥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及改善生活質(zhì)量的有效性。方法收集癌癥化療患者(化療次數(shù)進行第二次及以上者)30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在化療期間除一般常規(guī)護理外接受心理護理,對照組接受一般常規(guī)護理,持續(xù)時間為28d。第28天觀察期結束時進行評分,對兩組患者心理焦慮、抑郁程度以及生活質(zhì)量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患者經(jīng)過心理護理之后,焦慮、抑郁評分為:焦慮(27.01±3.78);抑郁(29.32±6.01);對照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為:焦慮(33.56±7.35);抑郁(35.27± 7.12)。統(tǒng)計分析得出觀察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得到緩解,疲乏、失眠等得到改善。結論對癌癥化療患者實施的常規(guī)護理與心理護理結合,使患者焦慮、抑郁得到緩解,表明此護理方法是有效的,值得推廣。
心理護理;癌癥化療患者;焦慮;抑郁
癌癥患者大多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另外,化療藥物的副作用對于患者的生理、心理均產(chǎn)生一定的負面作用[1],這些負面因素將直接影響預后及患者康復,導致并發(fā)癥增加[2]。護理人員是與患者最親密接觸的群體,許多護理人員已經(jīng)開始注意運用心理學方面的知識與患者交流和溝通,來幫助患者早日康復。本研究利用行為療法和音樂療法相結合,旨在探索適合癌癥化療患者的心理干預方法。
1.1 研究對象
玉樹州醫(yī)院,2009年1月至9月間收治癌癥化療患者30例,年齡40~60歲,無其他慢性疾病,腫瘤無轉(zhuǎn)移及復發(fā)。
1.2 方法
將3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及心理護理,對照組僅接受常規(guī)護理,兩組均運用量表進行評分。
1.2.1 行為療法
依據(jù)患者的受教育程度、社會身份、民族語言等因素,選擇合適的交流方式,鼓勵患者將個人的情感、心理等問題表達出來,使護理工作者及時了解患者的感受和心理活動。護理工作者還要引導患者,從客觀的角度對疾病進行評價,具體方法有:①介紹疾病知識,要偏向于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介紹,幫助患者提高應對能力,提供給患者一些應對策略,幫助他們展望美好的生活等[3]。實事求是地對患者的病情、治療方案及預后進行準確表述。②幫助患者樹立信心,為患者營造有助于疾病治療的氛圍,讓患者感受到親人般的關心。及時杜絕患者負面情緒的發(fā)展和擴散,幫助減少患者的恐懼感。③保持樂觀情緒,幫助減輕患者的身心癥狀,盡一切努力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④在護理工作中,不僅為患者提供心理情感支持,還為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知識的宣教,使其知曉彼此的情緒可以互相影響。
1.2.2 音樂療法
音樂療法指的是運用音樂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來調(diào)節(jié)患者的心理與情緒,以促使疾病治愈[4],輕松、愉悅的音樂能使腦部血流量增加,這是患者情緒狀態(tài)得到一定改善的反映。結合患者的民族、性別、年齡、職業(yè)和個人偏好,來選擇適合的音樂,目的是使患者的精神和情緒得到放松??捎诿咳栈熎陂g播放音樂30~60min。
2.1 心理護理前焦慮、抑郁評分結果,見表1。
表1 心理護理前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2.2 心理護理后焦慮、抑郁評分結果
見表2。
表2 心理護理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惡性腫瘤的化療藥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引起食欲降低、惡心、嘔吐、貧血、脫發(fā)等等,由于癌癥本身以及化療藥物對機體的影響,會在不同程度上給患者增加心理壓力。鑒于癌癥疾病本身以及治療方面的復雜性,僅僅依靠手術、放療、化療以及生物治療等方式,還并不能滿足患者的需要,往往還需要綜合護理的干預,其中心理護理方案得尤為關鍵。在本研究中,運用包括心理行為療法以及音樂療法的心理護理方法,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化療引起的副作用,還使得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況得以改善,證明了此心理護理方法的有效性,使患者生活質(zhì)量得以提高,值得在臨床護理實踐中廣泛推廣。
[1] 王長梅,孫曉靜.癌癥化療病人患者心理障礙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病案,2005,6(5):49-50.
[2] 申彬,姚茹,曹家月.外科病人圍手術期的心理護理體會[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3,10(5):499-500.
[3] 馬愛玉.肝炎肝硬化病人抑郁狀況調(diào)查及護理對策[J].理代護理,2002,8(4):253-254.
[4] 張俐.護理心理學[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4,39.
R473.73
B
1671-8194(2013)18-03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