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奇
(廣東省梅州市中醫(yī)醫(yī)院內科,廣東 梅州 514011)
中醫(yī)辨證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臨床療效觀察
江漢奇
(廣東省梅州市中醫(yī)醫(yī)院內科,廣東 梅州 514011)
目的觀察中醫(yī)辨證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臨床療效。方法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75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37例和對照組38例,所有患者均進行控制飲食、運動規(guī)律化及心理輔導等常規(guī)基礎治療。對照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西藥降壓降糖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中醫(yī)辯證治療。結果觀察組患者的顯效率(29.73%)、總有效率(94.59%)顯著高于對照組顯效率(13.16%)、總有效率(93.68%),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時,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中醫(yī)辨證治療,能夠顯著提高臨床治療的有效率,安全可行,值得臨床推廣。
中醫(yī)辨證;糖尿病合并高血壓;臨床療效
糖尿病和高血壓病均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列為難治性終生性疾病之列,臨床上2種疾病常發(fā)生并發(fā),且在中老年人群中發(fā)病率較高,患者多存在高膽固醇、高血黏稠度、動靜脈血管順應性低下、高血壓及胰島功能低下等癥狀,患者靶器官生物活性效應在機體內降低,是有多種癥狀的較為復雜的癥候群[1]。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增加了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風險,積極有效的治療對預防和降低心血管事件發(fā)生非常重要[2]?,F對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5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治療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75例,所有患者的診斷均符合中西醫(yī)診斷標準及納入標準[3].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75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齡29-74歲,平均年齡(44.7±5.2)歲,高血壓病程平均(6.5±2.1)年,糖尿病病程平均(7.6±2.8)年。對照組37例,男21例,女17例,年齡29-76歲,平均年齡(44.1±5.4)歲,高血壓病程平均(6.3±2.5)年,糖尿病病程平均(7.7±2.4)年。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控制飲食、運動規(guī)律化及心理輔導等常規(guī)基礎治療。對照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西藥降壓降糖治療,格列齊特片,口服,80mg/次,3次/d;二甲雙胍腸溶片,口服,0.25g/次,3次/d;施慧達,口服,2.5mg/次,1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中醫(yī)辯證治療,痰濕中阻型,組方為半夏、白術、遠志、天麻、神曲、薏苡仁等;氣陰兩虛型,組方為黃芪、桃仁、紅花、丹參、益母草等;肝腎陰虛型,組方為生熟地黃、枸杞、墨早蓮、女貞子、鉤藤、代赭石、牛膝等;陰陽俱虛型,組方為生熟地黃、淫羊藿、山藥、當歸、黃柏、牛膝等。偏陽虛者加肉桂、鹿角膠、巴戟天、杜仲等;偏陰虛者加枸杞、麥冬、石斛等;面色紫黯,舌有瘀斑,脈細澀者加丹參、桂枝、川芎;小便清長,肢腫便溏者加蒼術、豬苓、薏苡仁、桂枝。1劑/d,取200mL左右湯劑,分2次服完。
1.3 療效判斷標準[4]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對臨床療效進行判斷:痊愈:證候積分減少≥90%,即中醫(yī)臨床診斷體征及癥狀基本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顯效:證候積分減少≥70%,即中醫(yī)臨床診斷體征及癥狀有顯著改善;有效:證候積分減少≥30%,即中醫(yī)臨床診斷體征及癥狀有所好轉;無效:證候積分降低<30%,即臨床診斷體征和癥狀無明顯變化甚至更加嚴重。總有效率為痊愈率、顯效率及有效率之和。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數據采用t檢驗,用(χ—±s)表示計量數據,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觀察組顯效11例(29.73%),有效24例(64.86%),無效2例(5.41%);對照組顯效5例(13.16%),有效23例(60.53%),無效10例(26.32%)。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情況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情況比較[n,(%)]
糖尿病及高血壓均屬于慢性代謝性疾病,糖尿病并發(fā)高血壓患者的血管疾病病死率是正常人的2~8倍,并對心、腦、腎等臟器有較大的影響,對患者的壽命和生活質量均有較大的影響,給患者帶來了物質和心理上的負擔[5]。糖尿病與高血壓在現代醫(yī)學上的關系較為復雜,目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有學者認為與年齡、肥胖、物質代謝異常、吸煙、血液流變學異常、等因素相關,各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還需進一步研究[6]。中醫(yī)理論中高血壓與糖尿病歸為“眩暈”、“頭痛”、“消渴”等的范疇內,消渴具有本虛標實的特點,陰虛為本,燥熱為實,其本在腎,其病理演變過程為早期陰津虧耗,燥熱偏盛;后再轉為脈絡瘀阻,氣陰兩虛,最后為陰陽俱虛[7]。中醫(yī)藥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主要是辨證論治,肝腎陰虛型予以補益肝腎、滋陰潛陽;痰濕中阻型予以健運分消、疏導降濁;氣陰兩虛型予以益氣養(yǎng)陰、活血化瘀;陰陽俱虛型予以調整陰陽、潛陽降逆。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的顯效率與總有效均有顯著提高,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提示中醫(yī)辯證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具有較顯著的療效。臨床在之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時,患者還應注意調理養(yǎng)生,戒煙酒,飲食做到低糖、低鹽、低鈉、低熱量、低脂肪、高纖維素,同時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并進行適當的運動,增加機體代謝能力。
[1] 傅寧,溫麗艷,楊敏.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分類和治療[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08,18(8):28-30.
[2] 徐佩英,吳銥達.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臨床特征及其中醫(yī)證候[J].中國臨床醫(yī)學,2012,19(3):329-330.
[3] 郭喜捷.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中醫(yī)辯證治療研究[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1,18(4):583-584.
[4] 何建龍.中醫(yī)辨證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60例[J].陜西中醫(yī),2012, 33(10):1295-1296.
[5] 苗慶.糖尿病高血壓診治進展[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07,16(12): 72-73.
[6] 劉新衛(wèi).中醫(yī)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40例[J].中國中醫(yī)藥, 2011,9(19):145-146.
[7] 吳卓,王旭.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中醫(yī)治療近況[C].首屆國際中西醫(yī)結合內分泌代謝病學術大會暨糖尿病論壇論文集,2008: 534-536.
R587.1;R544.1
B
1671-8194(2013)18-02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