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丹 朱霞群
【摘 要】隨著90后群體成為大學生的主流軍,傳統(tǒng)的灌輸式理想信念教育方式的效果愈顯薄弱。本文通過調查,總結了90后大學生群體理想信念的現(xiàn)狀,分析了當前高校對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現(xiàn)狀,并嘗試著從本科生導師制、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和社會實踐活動開展三方面對90后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90后大學生; 理想信念教育; 現(xiàn)狀; 對策
90后大學生由于所處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等環(huán)境正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尤其在網(wǎng)絡手機等新媒體的影響下,90后大學生的個性特點有著顯著的個性特征,“貧二代”“富二代”“官二代”“窮二代”“新二代”成為描述90后青年群體的代名詞。迷茫、糾結、混亂等這些詞匯語言,也彰顯著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種種問題和尷尬。因此,如何掌握90后大學生群體的理想信念特點,并有針對性行之有效地做好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并直接影響到90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
一、90后大學生群體理想信念現(xiàn)狀
1、理想明確,欠缺行動
在一道“你有理想嗎”的問題調查中,22.9%的人選擇了“有短期理想,并且有意識地去達成自己的理想”,26.8%的人選擇了“有短期理想,但是沒有特別的計劃去實行”,19.7%的人選擇了“有長期理想,并一直為之準備著,完美自我去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27.1%的人選擇了“有長期理想,但沒有相應的計劃,憑感覺走”,4.5%的人選擇了“沒有理想,根本就沒有想過,整天混日子”。從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95.5%的人有理想,但僅42.6%的人有相應的計劃去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袄硐胴S滿,現(xiàn)實骨感”是其經(jīng)常掛在口邊的描述理想與現(xiàn)實差距的一句話,歸根究底,是因其有思想但缺乏行動的動力。
2、理想現(xiàn)實,欠缺高度
在一道形容自己的理想的題目中,僅12.2%的人選擇了“雄心壯志”,有45.1%的人選擇了“現(xiàn)實實際”,33.5%的人選擇了“平凡普通”;一道人生目標的調查題中,“追求真理,在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中創(chuàng)造出有價值的人生”選項僅有10.5%的人選擇,而“有一個稱心如意的工作、幸福的家庭,干好本職工作,做一個真正的人”一項卻有63.4%的人選擇。90后大學生承認物質,追求利益,追求社會普遍承認和能帶來實際效果的價值定向,他們對物質財富的獲取表現(xiàn)出積極肯定的價值觀?!案吒粠洝?、“白富美”、“矮挫窮”、“女神”、“屌絲”這些在90后大學生群體中廣為流傳的流行語,無不反映其追求物質、攀比物質的特點。
3、理想多元,欠缺毅力
在“當理想和現(xiàn)實發(fā)生沖突時,你通常會嘗試什么途徑解決”一題中,50%的人選擇了“重新調整理想,對現(xiàn)實妥協(xié)”,僅30.2%的人選擇了“改變現(xiàn)實方式”。90后大學生享有優(yōu)越的物質條件和多樣的信息渠道,使他們能以更開闊的視野和開放的心態(tài)去看待個人的發(fā)展,在樹立理想時,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一面,不再局限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等傳統(tǒng)觀點中。但經(jīng)歷的逆境較少,因此往往欠缺應對挫折的毅力,在面對挫折時往往知難而退。
二、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
首先,專業(yè)課教師往往不會主動地去承擔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的教育,行動上也往往忽略了將理想信念的教育引導與專業(yè)教學相結合,忽略將個人的理想信念引導與基于專業(yè)思想的職業(yè)理想引導的相融合。
其次,思政課教師總體上來說授課較為單調乏味,起不到應然的作用。部分思政課教師,或者由于沒有充分認識到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而以應付性的態(tài)度對待90后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或者脫離90后大學生的個性特點和生活實際,更多地強調社會理想、長遠理想和崇高理想為主要內(nèi)容的“宣傳式”單向灌輸,而缺少針對個人理想的關注,往往停留于“社會需要你過怎樣有意義的生活”的灌輸,而缺少“我需要過怎么樣有意義的生活”的引導,說教性強,容易使得大學生在對待理想信念的態(tài)度產(chǎn)生“懷疑主義”“功利主義”“虛無主義”等錯誤的態(tài)度,而忽略了理想信念對于大學生的本質意義。
第三,目前80后輔導員群體在實施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活動過程中還存在眾多的不足。在調查“你認為目前的輔導員怎么樣”一題中,僅20.6%的人選擇了“能時刻關注并完成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相反,有32.9%的人選擇了“能時刻關注,但很少對學生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動”,34.8%的人選擇了“基本不關注,只是為我們提供日常服務”,更有甚者,有11.6%的人選擇了“水平有限,根本講不清理想信念的諸多問題”。在“當理想和現(xiàn)實發(fā)生沖突,你通常會嘗試什么途徑解決”一題中,“向老師、輔導員求助”這一選項僅有6.0%的人選擇,絕大多數(shù)選擇自己解決或者向同齡人求助。可見,目前輔導員在90后大學生群體中信任度并不高。
三、對策思考
1.以本科生導師制為載體,讓專業(yè)教師成為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體之一。
本科生導師制使得專業(yè)教師同時具備班主任、任課老師、生活顧問三種身份,本科生導師制克服了傳統(tǒng)的大班教育的缺點,具有“小而優(yōu)”的明顯優(yōu)勢,能夠有充分的時間與學生交流并且照顧到個別差異,讓擔任本科生導師的專業(yè)教師成為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體之一無疑是非常好的選擇。通過之間對話、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等全面地了解并及時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與信念,當然,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思想領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導師的一言一行也是學生學習和模仿的榜樣。
2.以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為途徑,優(yōu)化思政課教師在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
批判性思維強調的是一種主動積極的思考過程,要求具有大學生具備獨立的思考分析能力、理性的反思質疑能力、科學的選擇評價超越能力、卓越的創(chuàng)新構建能力,這些能力的擁有都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價值追求。因此,思政課教師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了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水平,意味著其所實施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動目標實現(xiàn)的程度。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在原有知識性內(nèi)容傳授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將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納入到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并使得知識性教學和能力性教學相融合,教會大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通過教育使得大學生能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面對復雜多元多變的信息能科學理性地選擇、消化、辨析和吸收,學會用批判的眼光審視周圍的世界,學會用批判性思維來準確理解個人與自然、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為實現(xiàn)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和追求卓越社會價值提供精神動力。
3.以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為平臺,發(fā)揮80后輔導員在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引導作用。
輔導員要盡可能多地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特長愛好,從他們感興趣的方面,加以引導,只有了解他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欠缺什么,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了解自我,發(fā)揮所長。輔導員除了可以利用傳統(tǒng)的團建、黨建等平臺,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也要學會使用新興的網(wǎng)絡平臺,比如人人、微博等網(wǎng)絡媒體,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方面的引導。主動設計社會實踐活動,搭建大學生實踐活動平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引導大學生完成對自我的認識,對他人的認識,對社會的認識,幫助和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引導90后大學生不斷地追求卓越的人生價值,實現(xiàn)全面自由發(fā)展。
注:
本文系2012年寧波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教育)(編號G12JY-09)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