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龍
【摘 要】本文結(jié)合一某高速公路的軟土地基實例的設計,針對當中的質(zhì)量問題和設計理論進行了詳細分析,并重點分析軟土基礎設計及處理措施,根據(jù)路面設計的實際情況,保證著設計質(zhì)量。
【關鍵詞】高速公路;路基;軟土地基分析
前言
路基設計是公路最基本的組成部分之一。保證公路沿線都具有堅實而穩(wěn)定的路基,是路基設計的中心任務。路基又是支撐路面的一種土工建筑物,在挖方地段,路基通常是路面下的天然地層;在填方地段,則是填筑起來的壓實土層。路基和路面構成了公路建筑的主體。
概況
該高速公路全長56.6km,設計標準為雙向四車道,設計速度為80km/h, 路幅寬度為26.0m.
1、一般路基設計
1.1 路基設計組成
路基設計組成如下:
① 整體式路基整體式路基寬度為26.0m, 其中, 行車道2×2×3.75m、硬路肩2×3.0m(含右側(cè)路緣帶2×0.5m)、中間帶3.50m(中央分隔帶2.0m、左側(cè)路緣帶2×0.75m)、土路肩2×0.75m;
② 分離式路基適用于隧道出入口的路基,單幅路基寬度為13.0m,其中:行車道2×3.75m、硬路肩3.0m(含右側(cè)路緣帶0.5m)、左側(cè)路緣帶1.0m、土路肩2×0.75m。
1.2 超高方式、設計標高及路拱橫坡
超高方式、設計標高及路拱橫坡的具體設置如下:
① 路線平曲線半徑小于5500m時, 在曲線上設超高, 對于整體式路基, 超高采用繞中央分隔帶外邊緣旋轉(zhuǎn)的方式, 超高過渡在緩和曲線內(nèi)完成; 對于分離式路基, 超高采用繞各自的行車道中心線旋轉(zhuǎn)的方式, 超高過渡在緩和曲線內(nèi)完成;
② 對于整體式路基, 路基設計標高為距路線中心線1m處的路面標高(中央分隔帶邊緣路面標高),對于分離式路基, 路基設計標高為各自行車道中心線處的路面標高;
③ 正常路段的行車道和硬路肩采用2%的路拱橫坡, 土路肩橫坡為4%。
1.3 路基邊坡坡率
路基邊坡坡率具體設置如下:
一般填方路段的邊坡坡率見表1, 護坡道寬2m, 護坡道和邊坡平臺分別設置外傾3%和2%的橫坡;
② 一般挖方路段邊坡, 按巖石風化情況、土質(zhì)條件采用不同的坡率, 全風化、土質(zhì)邊坡的坡率為1∶1~1∶1.5, 強風化邊坡坡率為1∶0.75~1∶1.25, 弱風化邊坡坡率為1∶0.5~1∶0.75, 微風化邊坡坡率為1∶0.3~1∶0.5, 邊坡高度均按10m控制, 平臺寬2.0m,平臺內(nèi)側(cè)修筑40cm×40cm的攔水溝, 第一級邊坡坡腳設置2m寬的碎落臺;
③ 深挖路塹(高邊坡)是指土質(zhì)邊坡高度≥20m或巖質(zhì)邊坡高度≥30m的邊坡, 路塹高邊坡坡率采用特殊設計。
1.4 縱橫向填挖交界處處治設計
本工程斜坡路基主要分布在沿山腰布設的地段, 在路線縱向填挖交界處及一般斜坡路基橫向填挖交界處, 很容易出現(xiàn)路基開裂甚至滑移。為減少因不均勻沉降而引起的開裂和滑移, 本項目采取了如下措施:
① 對所有自然邊坡坡度大于1∶5的路段, 均按要求挖臺階填筑, 挖臺階后回填應嚴格按給定的壓實度標準實施;
② 在路線縱向填挖交界處及橫向半填半挖處設置了三層TGDG50土工格柵和一層玻璃纖維土工格柵(設在瀝青面層內(nèi)), 單向土工格柵應先進行預拉, 并用U型錨釘錨固;
③ 為防止水對斜坡路基的影響, 斜坡路基內(nèi)設置縱橫向排水設施。
1.5 路基邊坡防護設計
1.5.1 填方路段
填方路段防護設計如下:
① 填土高度小于4m時, 邊坡采用植草或鋪草皮防護; 填土高度為4m~6m時, 邊坡采用三維網(wǎng)植草防護; 填土高度為6m~8m時, 邊坡采用拱形骨架植草防護; 填土高度為8m~12m時, 分兩級邊坡,兩級邊坡分別采用拱形骨架植草和植草防護; 填土高度大于12m時, 分三級邊坡, 上兩級邊坡采用拱形骨架植草防護, 最下一級邊坡視該級邊坡高度采用植草或拱形骨架植草防護;
② 護坡道、土路肩、排水溝外側(cè)至界樁范圍均采用植草防護;
③ 過魚塘、水田、菜地路段采用M7.5漿砌片石鋪砌護坡或護腳。
1.5.2 路塹挖方邊坡
路塹挖方邊坡防護設計如下:
① 一般土質(zhì)邊坡和全風化、強風化邊坡采用植草或鋪草皮(邊坡坡度緩于1∶1)、掛網(wǎng)植草、拱架植草防護;
② 弱風化、微風化巖質(zhì)邊坡除高邊坡采用護面墻外, 其余地段均采用噴混植生防護;
③ 當采用護面墻時, 邊坡平臺或碎落臺種植爬山虎等攀爬植物;
④ 碎落臺處填筑30cm粘性土, 其上植草或鋪草皮進行綠化;
⑤ 碎落臺和邊坡平臺設置30cm厚的M7.5漿砌片石或噴射10cm厚的C20混凝土防護(巖石地段),并在邊坡平臺設置平臺截水溝。
1.5.3 擋土墻防護設計
擋土墻防護設計如下:
① 在邊防公路、中天大道地段, 由于直接放坡將侵占邊防公路、中天大道, 因此在路基右側(cè)設置衡重式、重力式路肩或路堤擋土墻, 墻身采用M7.5漿砌片石砌筑, 墻底墊層采用C15片石混凝土, 片石抗壓強度不小于30MPa, 墻面用M7.5砂漿勾凸縫;
② 擋土墻與排水溝之間的護坡道鋪砌40cm厚的M7.5漿砌片石, 片石上填筑30cm的耕植土, 并間隔0.5m種植爬山虎。
2、軟土路基處治設計
2.1 地基極限高度分析
一般軟土地區(qū)路堤的極限高度為3m~5m。本工程軟基主要分布在互通立交及山間洼地等地段?;ネ⒔环秶鷥?nèi)軟土一般為淤泥、淤泥質(zhì)亞粘土, 厚度一般在15m左右, 物理力學性質(zhì)極差; 山間洼地地段軟基主要分布在K22+650 ~K23+250、K38+210~K40+012、K43+360~K43+450段落, 軟基埋深從4.2m~12.9m不等, 軟基厚度為1.0m~9.5m; 其余段落, 如K45+550~K45+670、K46+440~K46+500、K47+280、K47+360、K47+550~K47+800, 均存在
埋深小于5m的軟基, 軟土一般為淤泥質(zhì)粗砂、淤泥質(zhì)礫砂、淤泥質(zhì)亞粘土。
極限高度計算方法如下。
均質(zhì)薄層軟土地基路堤極限高度為:
式中符號意義同前。
對于非均質(zhì)軟土地基的路基極限高度, 由于非均質(zhì)軟土地基土層比較復雜, 各層性質(zhì)不同, 其路堤極限高度需要用圓弧法計算確定。條件允許時可由筑堤試驗確定。
對于有硬殼層的軟土地基的路堤極限高度, 當覆蓋在軟土層上強度稍高的表層上厚度>1.5m時,應考慮其應力擴散, 減少地基沉降的效應, 此時極
限高度He為:
式中: H-硬殼層厚度(m)。
2.2 地基處理對策
根據(jù)分析結(jié)果和工期要求, 軟基處理方案如下:
① 軟基深度超過12m或填土高度超過6.5m的橋頭軟基路段采用管樁托板+鋼塑土工格柵處理, 并進行超載預壓, 預應力混凝土管樁采用PHC樁, 直徑為30cm, 壁厚8cm, 管樁離心混凝土強度為C70,樁頂托板采用C25鋼筋混凝土; 管樁參數(shù)分別為:管樁單樁設計承載力要求達到400kN, 復合地基承載力設計值為150kPa, 鋼塑土工格柵為CATT60-60鋼塑土工格柵, 鋼塑土工格柵每延米抗拉強度不小于60kN, 屈服伸長率不超過3%, 寬度為4m~5m;
② 軟基深度不超過12m或填土高度不超過6.5m的橋頭、涵洞軟基路段采用水泥攪拌樁+土工格室復合地基處理, 并進行超載預壓, 水泥攪拌樁采用42.5#水泥, 單樁設計承載力為120kN, 復合地基承載力設計值為130kPa, 土工格室采用100-400型, 格室高10cm、寬40cm, 要求格室片厚不小于1mm, 格室焊接處結(jié)合力不小于1 000N;
③ 最終沉降量小于1.2m 或填土高度不超過6.5m、沉降量較小時, 采用塑料排水板超載預壓處理, 并設置1~3層土工格柵, 當填土高度小于4m時, 不設置土工格柵;
④ 軟基埋深不超過5m時, 采用換填處理。
結(jié)束語
目前,本工程已建成通車,路基的運行狀態(tài)和效果均較好。通過本工程的設計經(jīng)驗, 建議在軟土地基上修筑路基時應盡量控制路基的填土高度,減少荷載對路基的壓力,以接近或小于軟基的極限填土高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