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書林
群眾路線與中國夢交相輝映
文 張書林
群眾路線、中國夢是時下最熱門的兩個詞語,也是最引人關注的兩個問題。乍看起來,二者毫無關聯(lián)。其實,從實質層面上考量,群眾路線與中國夢是內在相通、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在我國當下的政治社會生活中,群眾路線與中國夢交相輝映的態(tài)勢已經初步形成。
(一)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首創(chuàng)。1922年7月黨的二大,響亮地提出“到群眾中去”“不離開群眾”的政治口號。1928年黨的六大又將黨的中心工作定位于“爭取群眾”上。1929年9月28日,周恩來起草的《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在論及紅軍與群眾的關系時,第一次提出了“群眾路線”的概念。指出:籌款工作“要經過群眾路線,不要由紅軍單獨去干”“沒收地主豪紳財產是紅軍給養(yǎng)的主要來源,但一定要經過群眾路線。”1945年黨的七大正式確立了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黨的群眾觀點、黨的群眾路線、黨的密切聯(lián)系群眾作風,從而使堅持群眾路線客觀上形成了宗旨、觀點、路線、作風“四位一體”的基本格局。但對于群眾路線的精準概念內涵,直到1981年6月,才在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作出界定。即黨的群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從基本內核上把握黨的群眾路線,應從縱橫兩個視角切入。其一,從黨的領導之橫向視角審視?!耙磺袨榱巳罕姟笔穷I導目的,“一切依靠群眾”是領導手段,“從群眾中來”是決策制定、經驗提煉、理論創(chuàng)新,“到群眾中去”是決策執(zhí)行、實踐操作、實踐創(chuàng)新。因此,群眾路線內含了四個方面的統(tǒng)一性,即目的與手段的統(tǒng)一性、決策與執(zhí)行的統(tǒng)一性、領導與群眾的統(tǒng)一性、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性。其二,從我們黨92年堅持和踐行群眾路線的縱向歷程來看。92年來,群眾路線的演進類型大體經歷了三種主流形態(tài):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群眾斗爭”形態(tài),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的“群眾運動”形態(tài),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群眾活動”形態(tài)。
(二)中國夢。中國夢全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同志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首次公開談論中國夢。他指出:“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xiàn)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边@樣,他就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民族復興中國夢。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發(fā)表講話,深刻揭示了中國夢的基本內涵、實現(xiàn)要求、本質屬性等問題,初步建構起中國夢的理論體系。他認為,中國夢的基本內涵就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根據(jù)這一基本內涵,中國夢實際上又是由五個具體的夢組成的,分別是:政治大國夢、經濟強國夢、文化興國夢、天下大同夢、美麗中國夢。
中國夢被習近平同志明確提出以來,已經引起黨內外、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已經覆蓋到8500萬黨員、13億多人的心田,并迅速升華為黨、國家、社會、輿論、國際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目前,有關中國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關聯(lián)性探索不斷向縱深推進,有關中國夢與偉大事業(yè)、偉大工程、偉大理想、偉大人民、偉大時代的一體化建構不斷向遼遠延展。解讀中國夢、追求中國夢、實現(xiàn)中國夢已經成為當下我國實踐創(chuàng)新的關節(jié)點、理論創(chuàng)新的生長點、制度創(chuàng)新的突破點。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xiàn),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边@一論述,內在地將群眾路線與中國夢在邏輯規(guī)程上聯(lián)系起來,將中國夢的實現(xiàn),自覺置于堅持群眾路線的軌道之中,深刻闡明了群眾路線是中國夢的堅實保障之思想內核。
(一)“一切為了群眾”是中國夢的邏輯起點。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wěn)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中國夢是以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內涵追求的夢,這一追求本質上體現(xiàn)的是國家夢、民族夢、人民夢的有機統(tǒng)一性,它清晰地揭示了我們黨“為了誰”的問題。眾所周知,我們黨是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黨,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黨的執(zhí)政就是要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我們過去、現(xiàn)在、將來所做的一切,毫無疑問都是為了人民。因此,我們的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其邏輯起點與邏輯歸宿都是人民,它必須是為人民設計的夢,是實實在在為人民群眾謀幸福的夢,必須是真正的人民夢。一句話:人民,只有人民,才是中國夢的人格主體,是中國夢的具體承載者、積極實踐者和實際享有者。黨的群眾路線以“一切為了群眾”為價值先導和立論依據(jù),這就是中國夢能夠立得住、站得穩(wěn)的價值依托。因此,只有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始終做到“一切為了群眾”,中國夢才是有根基的夢,才是得人心的夢,才是人氣興旺的夢,才不至于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二)“一切依靠群眾”是中國夢的力量源泉。在歷史唯物觀看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推動社會發(fā)展變革的決定性力量,是真正的歷史英雄。離開了人民群眾的擁護支持,政黨無法執(zhí)政、政府無法運作、政權無法立足。具體到中國夢的實現(xiàn)而言:再美好、再燦爛的夢想,也需要下力氣去干,才有可能實現(xiàn),因為空談只會誤國,實干方能興邦。那么,實現(xiàn)中國夢靠誰去干呢?根本地要靠廣大人民群眾,要靠民眾的辛勤勞動、力量匯聚。我國有56個民族、13億多人口,每一個民族、所有的中國人都團結凝聚起來,就能釋放出撼天動地的能量。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是中國夢的參與者、書寫者,大家心往一塊兒想、勁往一處使,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xiàn)共同的中國夢而奮斗,就能匯聚起實現(xiàn)中國夢的強大力量。當前,黨在領導人民實現(xiàn)中國夢的過程中,面臨著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執(zhí)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huán)境考驗,面臨著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在嚴峻的考驗與日益逼近的危險面前,我們必須牢記:只有根植人民、造福人民、依靠人民,黨才能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國家和民族才能有美好未來,中國夢才能有堅實的根基與持續(xù)的力量供給。
(三)“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中國夢的實現(xiàn)路徑。中國夢是人民群眾夢想的匯聚,是扎根人民、服務人民、造福人民的夢,必須以人民群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贊成不贊成作為中國夢實現(xiàn)的基本尺度。因此,實現(xiàn)中國夢的正確道路、合理路徑應是自覺地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自覺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將人民群眾的意志、意愿、意見充分整合到中國夢的實現(xiàn)過程中來,使中國夢從內容到形式都體現(xiàn)為真正的人民夢。為此,實現(xiàn)中國夢就必須自覺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主動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其一,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中國夢建構的認知體系與方法論體系。那么,何謂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呢?毛澤東指出:“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逼涠@是黨的基本領導方法。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領導黨、執(zhí)政黨,中國夢的實現(xiàn)離不開黨的領導。而“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這是基本的領導方法?!?/p>
堅持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有其價值歸宿、價值目的。在后十八大時代,堅持群眾路線的價值歸宿與目的,說到底就是民族復興中國夢。也因此,中國夢始終是推行群眾路線的基本出發(fā)點與最后落腳點。
(一)中國夢是黨團結凝聚人民的旗幟。旗幟問題至關緊要,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黨堅持群眾路線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人民群眾更加緊密地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努力保持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最大政治優(yōu)勢,切實規(guī)避黨脫離群眾的最大政治危險。我們黨要團結凝聚群眾,就必須有能夠服眾的抓手,必須有一面吸引人的旗幟,讓人民群眾從中看到希望和未來。這面旗幟在當前看來,就是我們黨為人民描繪的理想中國之發(fā)展藍圖——中國夢。有了這樣一面每一個人都能夠讀懂的旗幟,追求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的人們,自然而然地就自發(fā)團結凝聚到黨的周圍,堅持群眾路線的效用也能就此得到全面釋放,黨群干群關系狀況也將就此發(fā)生大的改觀。這已經是正在呈現(xiàn)的不爭事實。
(二)中國夢是人民不懈奮斗的理想目標。我們的人民從來都是滿懷理想與期冀的。民主革命時期,人民的理想追求是推翻三座大山的壓迫,翻身得解放。改革開放新時期,人民的理想追求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生活幸福,向著共產主義的幸福未來邁進。在這個過程中,實現(xiàn)民族復興中國夢無疑是全體中國人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的170多年苦苦求索的理想目標。作為當代中國的領導黨、執(zhí)政黨,中國共產黨要帶領人民去實現(xiàn)中國夢的理想目標,就必須自覺堅持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將實現(xiàn)中國夢的過程與堅守群眾路線的過程內在統(tǒng)一起來,努力形成以實現(xiàn)中國夢為價值導向的新的群眾工作路線圖。
(三)中國夢是堅持群眾路線的價值追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著力開展為民務實清廉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為了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團結凝聚人民群眾共同去實現(xiàn)黨肩負的根本歷史使命與任務。那么,黨的根本歷史使命與任務是什么呢?在當前,毫無疑問就是實現(xiàn)民族復興中國夢。因此,中國夢可以看作是堅持群眾路線的價值追求、堅守群眾路線的價值歸宿。如果缺乏對中國夢的愿景設計與科學建構,我們堅持群眾路線、帶領群眾走向何方,將變得方向不明、價值模糊。
(四)中國夢是個人夢的母體依托。在當代中國,堅守群眾路線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造福人民群眾,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fā)展的成果,共享夢想成真的機會。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我們每個群眾的個人夢,既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更要總體上依賴于中國夢的實現(xiàn)程度。沒有中國夢之實現(xiàn)所打下的堅實基礎、提供的重要條件、營造的有利環(huán)境氛圍,個人夢的實現(xiàn)就會失去母體依托。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樣:“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因此,只有在堅持群眾路線的基礎上努力實現(xiàn)中國夢,我們才能更有底氣、有資格去助力群眾個人夢的實現(xiàn)。
總之,中國夢是自下而上的,是由每一個普通群眾的夢想?yún)R聚成國家夢、民族夢、人民夢的過程;群眾路線則是自上而下的,是黨員、干部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做群眾工作的過程。我們只有將自下而上的中國夢與自上而下的群眾路線有機結合起來,將夢想與現(xiàn)實、理想與實干、務虛與務實有機結合起來,自覺堅持“群眾路線是中國夢的堅實保障、中國夢是群眾路線的價值歸宿”之關聯(lián)邏輯,才能在堅守群眾路線的基礎上團結凝聚中國力量,鼓起中國干勁,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更加光明的前景!
作者單位:中共山東省委黨校黨建部
(責編/朱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