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宗明,李湘青
(淄博市中心醫(yī)院,山東淄博255036)
腦出血是指腦實質內出血,其致殘率、病死率均較高,預后較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研究證實,腦出血后多種病理生理過程的基礎是腦出血后出血部位及血腫周圍組織表達多種炎性因子,繼而發(fā)生一系列的炎性反應[1,2]。因此,如何控制腦出血后繼發(fā)的炎癥反應,減少腦損傷是臨床研究的熱點。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是急性期反應的炎性標志物之一,其水平是卒中患者預后的重要預測因素[3]。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是腦損害評估的特異血清標記物。烏司他丁在改善微循環(huán)、減輕器官損傷等方面有重要作用[4],并且具有抑制炎癥級聯(lián)反應的作用。本研究觀察了烏司他丁對腦出血患者的抗炎效果及其對血清NSE的影響。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9年10月~2013年5月在淄博市中心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進行保守治療的腦出血患者118例,排除肌病、肝病、心肌病、急性感染史,腦干、小腦、腦室出血患者,已進行手術治療者,需要血管活性藥物或進行機械通氣治療者,其他資料不完整者。腦出血量均≤60 mL。按照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59例,男36例、女23例,年齡47~72(58.3 ±8.2)歲,出血量(46.2 ±7.4)mL,其中基底節(jié)出血51例、腦葉出血8例;對照組59例,男33例、女26 例,年齡42 ~71(56.9 ±7.4)歲,出血量(47.8 ±7.9)mL,其中基底節(jié)出血54例、腦葉出血5例。兩組性別、年齡、出血量、出血部位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兩組均采用內科保守治療,臥床、安靜、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使用脫水劑降低患者的顱內壓、防止繼發(fā)性腦水腫,給予降壓、降糖、調脂、補充電解質、維持體液平衡等對癥處理并發(fā)癥。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烏司他丁注射液20萬U加入生理鹽水20 mL中靜注,3次/d。共治療14 d。
1.2.2 療效評價標準 治愈:患者的臨床癥狀如頭痛、惡心、嘔吐等完全消失,頭顱CT復查顯示血腫完全吸收;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基本得到緩解,CT復查顯示大部分血腫被吸收;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好轉,CT復查顯示血腫部分吸收;無效:患者的病情在治療前后沒有得到任何改善,甚至有加重跡象,CT復查顯示沒有血腫被吸收甚至顯著擴大。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5]。
1.2.3 血清hs-CRP和 NSE測定 分別采集兩組治療前、治療后第7天靜脈血2 mL,抗凝后送實驗室,2 000 r/min離心10 min,抽取血清,裝入EP管,置于-20℃冰箱內保存,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hs-CRP,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NSE。
1.2.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1.5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正態(tài)性檢驗,正態(tài)分布的數(shù)據(jù)用ˉx±s表示,偏態(tài)分布數(shù)據(jù)比較前經(jīng)變量轉換為正態(tài),用中位數(shù)與四分位數(shù)間距表示,兩樣本均數(shù)比較的t檢驗采用成組設計,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為 α =0.05。
2.1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愈、顯效、有效、無效分別為24、21、12、2 例,總有效率為 96.6%;對照組分別為15、24、11、9 例,總有效率為 84.7%。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2 兩組血清hs-CRP和NSE的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hs-CRP和NSE比較(ˉx±s)
研究發(fā)現(xiàn),腦出血后在血腫周圍組織中繼發(fā)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損傷變化對患者的預后產(chǎn)生了至關重要作用。其中炎癥反應是最主要的變化,補體、凝血酶和纖維蛋白降解產(chǎn)物等在腦出血后可誘發(fā)一系列炎癥反應,當炎癥反應和抗炎反應的動態(tài)平衡被打破時,釋放多種應急激素,在內皮細胞和內臟組織器官中發(fā)生缺血再灌注損傷,最終產(chǎn)生炎癥“瀑布樣效應”[6]。Meta分析顯示,腦出血患者預后不良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是腦出血后血腫周圍繼發(fā)水腫及神經(jīng)損傷[7,8]。因此,有效監(jiān)測和控制疾病發(fā)生后的炎癥反應,能夠更好地把握病情并影響預后[9]。研究發(fā)現(xiàn),CRP參與了腦出血病理生理過程,在腦出血急性期明顯升高,且其血清表達量與出血量及血腫周圍水腫量呈正比[10]。hs-CRP比CRP更加敏感,且不受性別、年齡、貧血、妊娠等因素影響,健康人血清中含量甚微。烏司他丁是一種具有廣譜蛋白酶抑制作用的糖蛋白,由肝臟分泌,屬于人體內源性抑炎物質,代謝后進入尿液,它能夠結合如粒細胞彈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α-糜蛋白酶等絲氨酸蛋白酶等多種酶類,結合后抑制酶的活性,并促進其降解;同時可穩(wěn)定溶酶體膜,抑制體內多種蛋白酶,清除氧自由基,抑制機體的過度炎癥反應,減少組織細胞損傷,改善組織循環(huán)灌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血清hs-CRP下降更明顯,表明烏司他丁對抗腦出血后炎癥反應效果顯著。
NSE特異性地存在于神經(jīng)元的胞質中,腦、脊髓、周圍神經(jīng)節(jié)中其含量由高到低,在周圍神經(jīng)遠低于腦內。當神經(jīng)元損傷后,破壞了細胞膜的完整性,NSE可從損傷的神經(jīng)元內“漏出”到細胞外,繼而進入體循環(huán),是一種敏感、特異的腦損傷生化標志物[11,12]。Fassbemder等[13]動態(tài)監(jiān)測腦損傷患者血漿中NSE,結果顯示血漿NSE含量與臨床預后相關。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后血清NSE下降更明顯,表明烏司他丁可以更明顯地保護腦出血后引起的腦損傷;并且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推測烏司他丁可能通過抗炎作用而改善腦出血患者預后。
[1]Hua Y,Keep RF,Hof JT,et al.Brain injury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the role of thrombin and iron[J].Stroke,2007,38(2 Supp1):759-762.
[2]Samadani U,Rohde V.A review of stereotaxy and lysis for intracranial hemorrhage[J].Neurosurg Rev,2009,32(1):15-22.
[3]Tronnier V,Rasche D.Epidural and subdural stimulation[J].Handb Clin Neurol,2003,116C:343-351.
[4]紀文軍,張凌,霍軍麗,等.復合型顱腦損傷早期應用烏司他丁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09,49(41):64-65.
[5]錢東翔,黃東健,何炳威,等.甘油果糖注射液對腦損傷后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10,19(5):359-362.
[6]崔華,胡亦新,范利,等.老年高血壓患者伴急性腦血管病誘發(fā)多器官功能衰竭與年齡的相關性研究:5798例分析[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1,10(3):222-225.
[7] Zhao XQ,Huang GY,Xie LJ,et al.Abnormal development of conotruncal region in CX43 knockout mice[J].Zhonghua Yi Xue Za Zhi,2005,85(38):2715-2718.
[8]Huy NT,Thao NT,Diep DT,et al.Cerebrospinal fluid lactate concentration to distinguish bacterial from aseptic meningitis:a system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Crit Care,2010,14(6):R240.
[9]劉振華,仉烈煒,杜怡峰,等.炎性因子在出血后繼發(fā)性腦損傷中的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山東醫(yī)藥,2012,52(46):95-96.
[10]史福平,張周華,王珊,等.腦出血患者血清腫瘤壞死因子(TNF)含量動態(tài)變化及其與C-反應蛋白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醫(yī)學,2006,26(1):61-63.
[11]劉永云,李炳法,楊文東.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清NSE、MMP-9水平變化及其臨床價值[J].醫(yī)學檢驗與臨床,2012,23(1):42-44.
[12]邵慧軍.腦出血急性期血清NSE測定的臨床意義[J].心腦血管病防治,2006,6(6):364-365.
[13]Fassbender K,Sehmidt R,Sehrcincr A,et al.Leakage of brain-originated proteins in pefipheral blood:temporal profile and diagnostic value in early ischcmic stroke[J].J Neurol Sci,1997,148(1):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