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弊鳛橹袑W班主任,和學生打交道是我們的基本日常工作,自然地,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也就成了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般認為,“溝通是為了一個設定的目標,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個人或群體間傳遞,并且達成共同協(xié)議的過程。”在學校的教育管理中,教學管理目標的達到,管理要求的滿足以及教育理想的最終實現(xiàn),都有賴于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它不僅可以促成師生之間的了解與信任,也有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和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因此,教師和學生的溝通方式與溝通質量,直接影響著二者之間“心心相印”的程度,也是學校教育管理成效的重要“風向標”。
由于中學生正處在青春期,心理活動微妙復雜,情緒變化不定,叛逆性強而自控力差,易受外界不良信息的干擾,所以掌握一定的溝通交流技巧,幫助學生收斂回歸,把握這一階段的重心,從而將學習放在首位,是我們班主任工作必不可少的能力。下面就我個人的工作經驗談談師生溝通交流的幾點認識。
一、“滴水穿石”的柔和
只看表面、不究內涵是許多中學生認識問題的普遍特點。這就決定了班主任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要通過交流溝通來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在思想轉化的基礎上“寓知于行”。但這絕非一朝一夕之事。班主任千萬不可企圖只靠一兩次談話和批評就一勞永逸,這是不可能的。特別是對于問題學生,操之過急反倒會造成情緒抵觸,激化矛盾,收效也必然是事倍功半。古語講: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這說明看似柔和的事物只要持之以恒就能產生出巨大的力量。作為班主任,就要不怕麻煩、曲折和反復,耐心是第一要務,不論學生有什么過錯,都須不急不躁,心平氣和講道理,循循善誘做引導,以細水長流的精神化解學生的思想頑疾。
【案例】在我現(xiàn)在帶的班里,有一學生甲,最近上課經常無精打采,很多功課也不能按時完成,在測驗考試中,成績直線下降。經過了解,才知道他迷上了網游,中午下課、晚上放學、雙休日,只要有時間就往網吧里鉆。這大大分散了精力,浪費了時間,影響了學習。我知道迷戀網絡的學生不可能靠一次交流教育就能讓他戒除網癮,要逐步地引導,讓他們懂得信息網絡的世界不僅僅只有網游,還有更多能夠吸引他們,值得他們去熱愛、去鉆研的東西。但前提是必須好好學習,考入高等學校,才能了解更多的信息網絡知識,掌握更多的信息網絡技術,那個時候,才是真正需要網絡、享受網絡的時候。我找來一些FLASH、PHOTOSHOP入門教材和小動畫借給學生甲,讓他在課余時間可以了解學習一些,并在雙休日給他布置如小動畫、小課件之類的小作業(yè)。知道他喜愛籃球,我鼓勵他放學后可以適當打打球,有時放學怕他又去網吧,我陪他回家,一路上聊聊NBA。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學生甲逐漸地把精力又轉向了課堂,而且喜歡上了FLASH,經常向我請教一些問題,交流一下體會。
二、“和風細雨”的柔和
作為班主任,在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中,一定要杜絕高高在上的心態(tài),用一種不平等的態(tài)度去教訓學生、命令學生,理盛而情弱,在學生犯了一點錯誤就大聲呵斥,甚至做無原則的臆測。如果這樣,必然會適得其反,難奏其功。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必須要堅持引導第一的原則,用尊重和平等的心態(tài)與學生做朋友,使其能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她)的關心和理解,“霸王硬上弓”是絕不可取的。學生的心門一旦打開,那些看似嚴重復雜的問題,或許一個眼神、一句溫和的問候就可以將其消弭于無形。
【案例】在我曾經帶過的班里,有一學生乙,性格內向、固執(zhí),和父母經常發(fā)生沖突,關系很緊張。因為家里氣氛不好,學生乙不想回家也不敢回家,這不但影響了他的學習,如果繼續(xù)發(fā)展下去,很可能會讓他步入歧途。我先通過學生乙的父母了解了他們和學生乙之間發(fā)生矛盾的原因,主要就是望子成龍的心理使家長經常對他督促、指責,甚至批評、責罵。而學生乙由于性格內向,不善于和家長交流,時間一長,家長的態(tài)度使學生乙的抵制情緒越來越強。我先和學生乙的父母進行溝通,告訴他們,現(xiàn)在孩子學習壓力大,更多的應該是關心和鼓勵。學習上要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勞逸結合,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不能一味地壓、使勁地逼。在和學生乙的交流中,我設身處地地從一個孩子、一個學生的角度和他聊天,告訴他當我上學的時候,也會和家長有沖突,但現(xiàn)在一想,家長都是為孩子好,也許只是方式方法上有些欠妥。而作為孩子和學生,我們要理解父母,在理解的基礎上,要把我們的意思用合適的方式傳遞給父母。比如說,學習累的時候,主動告訴父母我需要休息,在精力好的時候,用心多學一會;和父母吃飯時可以聊聊學習中的困難或學校里的趣事,以加強溝通和了解;對父母有意見和建議時,可以告訴老師,讓老師和父母溝通。起初,學生乙和他的父母似乎很難改變以往的那種狀態(tài),我就將學生乙在學校里取得的進步告訴他的父母,把父母對學生乙的贊許和肯定傳達給他,不久,學生乙不但學習取得了很大進步,家庭氛圍也變得和諧融洽了。
三、“無聲勝有聲”的柔和
相較于其他老師,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更為特殊,他承擔著教學、管理、生活諸多方面的工作,有時也很難面面俱到地將時間在每一個學生身上平均分配。對于有些學生而言,在特定的情境下,適度的“沉默”管理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班主任的沉默有時蘊含著一種自信和力量,給學生造成某種無形的心理壓力,進而產生一種自我反思。也就是說,班主任有意識的沉默是一種很有效的批評和暗示方法,此種方法如果運用得當,有時反較長篇大論的說教更具說服力,能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案例】曾經有一次,我接手一個高二分科后新組建的班級,班內男生占絕大多數(shù)。開學才一周,有一次課間,幾個學生在學校三樓連廊的宣傳櫥窗前擁擠著看宣傳畫展,推推搡搡不小心把一大塊玻璃打碎了,傾刻間,嚇得全部跑散。我正好站在辦公室陽臺上目睹了這一幕,打碎玻璃的高個子男生也看到了我,我很快過去把碎玻璃清掃掉。他原班主任正好與我同一辦公室,便告訴我,這個男孩很聰明,但不思進取,且經常違反各種紀律,是只“燙手山芋”。我思索一下,決定以此事為突破口,爭取他的信任,以實現(xiàn)他的自律。以后的幾天里,我也沒找他談話,可他卻心事重重,終于憋不住找我:“你什么時候批評處分我啊?”我說:“現(xiàn)在你表現(xiàn)的非常好,讓我批評你什么呀?”我知道玻璃事件的處理有了個良好的開端。于是說:“老師只能給你建議。你去回顧反思一下,過去的一年,由于你對自己的不負責任,你做了哪些傻事,且導致你失去了哪些你本該獲得的東西。”結果他第二天就迫不急待地交給我一封信,講了他做過的很多錯事。他的最后幾句話讓我非常感動:“老師,感謝你的寬容和信任。我不想說太多的如果我以前要是如何就好了,我只想告訴你,我的‘下一次將會讓你引以為豪。我希望能經常與你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钡拇_,這個學生從此嚴于律己,不久成了班內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梢?,這種“無聲勝有聲”的溝通技巧確是班主任與學生進行溝通的有效方法。
溫·卡維林說,“推心置腹的談話就是心靈的展示?!背ㄩ_心扉,開誠布公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樞紐,也是教育產生效能的關鍵所在。作為班主任,要盡可能細致耐心地去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這樣才能建立有效的溝通渠道。誠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言:“如果教育家希望從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首先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绷私馐且婚T藝術,溝通是了解的重要前提,班主任必須懷著對學生的深厚感情去和學生溝通交流,在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中平等相待,尊重對方的感情和人格,以一種春風化雨的柔和力量,不動聲色、不留痕跡,才能達到說服教育、疏通思想和理順情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