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眾所周知,在課堂教學中提問是教師向?qū)W生傳授知識,引導學生思考的主要教學方式,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提問,可以考察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高質(zhì)量的提問在教學上可以發(fā)揮出引領、激發(fā)、牽動作用。
提問就其形式來講,可劃分為正向提問與反向提問兩種形式。所謂正向提問,是由教師首先提出問題,然后由學生回答的一種教學方式。而反向提問時由學生提出問題,然后由教師或其他學生回答的一種教學方式。
一、正向提問
從正向提問的目的與計劃性方面來看,正向提問又可劃分為有意提問、隨意提問、無意提問三種形式。這種提問,是每位教師在教學中都經(jīng)常使用,具有其他教學手段無可替代作用的教學形式。
1. 有意提問,教師有目的的有計劃的提問。這種是教師備課時,事先設計好的,在教案中是有所體現(xiàn)的,一般具體到提問內(nèi)容和提問對象。通過提問,教師充分實現(xiàn)自己的教學設計與意圖,比如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突出新知識的側(cè)重點,矯正學生學習中可能出現(xiàn)的模糊認識等等。這種提問常常運用于舊課的復習及新知識的講解與鞏固過程中。
有意提問的關鍵在于其計劃與目的的統(tǒng)一性。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在充分熟悉授課內(nèi)容與熟知學生的基礎上,從提問的內(nèi)容到提問的學生都要經(jīng)過比較慎重的考慮,使內(nèi)容和學生對上號,使提問要做到有的放矢。
2. 隨意提問,教師有目的而無具體計劃的提問。主要指無具體計劃,是指教師在提問之前只設計了提問內(nèi)容,而沒考慮提問對象。提問對象帶有隨意性。這種提問在教學設計中一般是確定了提問內(nèi)容,而不具體到是由哪個學生回答。隨意提問主要運用于新知識的講解與鞏固的教學過程中,突出所傳授知識的重點。其作用在于引發(fā)學生們對新知識的回顧與反思。其次,也可運用于所學知識的歸納、綜合之中。
隨意提問靈活多變,是教師樂于應用的一種教學提問。教師在應用這種提問時,在提問內(nèi)容告知同學們之后,應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然后視情形確定回答人選。這種提問可以啟發(fā)同學的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對教學往往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針對一些教學難點,很多情況下會因此迎刃而解。
3. 無意提問,教師無目的無計劃地提問。主要指提問內(nèi)容與對象與教學沒有直接關系,教師事先無意進行這種提問。這種提問在教學設計中是沒有體現(xiàn)的,在教案中也是找不到的,運用的目的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種提問也可不確定回答對象,而只由教師以疑問的口氣提出問題,待同學們集中注意力后,即可轉(zhuǎn)入后繼的教學中(一般教師自問自答)。
無意提問最講究的是時機和場合,要穿插在教學過程的實施當中,比如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某個學生注意力分散,教師就可通過提問,把這個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萬不可因此打斷正常的教學過程與秩序,要使同學們感到順其自然。這種提問內(nèi)容是教師臨時確定的,一般不應超出剛剛講過的教學內(nèi)容。要注意的是,教師不應曲解這種提問,故意提出一些學生回答不上來的問題,作為懲罰學生的借口,如果是這樣,提問后的教學效果就不會很好。
二、反向提問
反向提問,往往能起到正向提問所不能起到的教學作用。使用反向提問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在于教學氣氛的創(chuàng)設。教師在教學中利用反向提問,目的都非常明確,其成功與否的先決條件就是能否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我們都知道,學生在這方面都有一種緊張心理,即使有此念頭,也不敢進行這種教學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創(chuàng)設學生大膽發(fā)言的氣氛,使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氣氛中,順其自然,不感覺到有任何思想負擔。
對于反向提問,不能簡單理解為解疑。從學生掌握其提問的知識來看,反向提問也可分為兩種形式:其一是疑問式反向提問;其二是理解式反向提問。
1. 疑問式反向提問。主要運用于新知識的學習之中。在進行這種反向提問教學時,一般教師先對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提示,后給學生一定的消化、討論、吸收的時間,然后由學生提出疑難問題,再由教師或其他學生回答。在這里應注意的是由教師在學生提出問題后,應鼓勵其他學生回答,最后再做總結(jié)或解答。這種教學手段近乎對話形式,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對話,可有效地克服教學上的枯燥無味,使學生對教學活動興趣盎然。
2. 理解式反向提問。主要應用于已學知識的復習與鞏固之中。在采用這種教學形式時,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一般由學生提出問題,再由另外的學生回答的形式,教師在這里只起組織與糾正作用。
教師在進行這種教學形式之前,一般應給學生一段準備時間,讓學生做兩手準備:其一要準備自己提出的問題,且要求學生對所提問題要有明確的答案。其二要準備自己可能要回答的問題。這樣,就促進了學生的復習,因此活躍了教學氣氛。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調(diào)動了同學們復習的積極性,克服了平常復習時學生在學習上的被動狀態(tài)。
提問,是被實踐證明了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作為一個教師來講,應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其作用。教師在運用這一教學方式時,應注意提問內(nèi)容,切忌所提問題過于簡單或復雜,簡單或復雜都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chǎn)生副作用。帶有暗示性的“是非式”或漫無邊際“撒豆式”提問,都是不可取的。教師所提問題要清楚、具體、明確,面向全體學生。帶有一定的難度問題,應給同學充足的思考時間,并視其必要加以引導。針對難易不同的問題,可區(qū)別不同學生進行回答,不要僅局限于學習程度較好的學生,這樣有利于調(diào)動全體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教學質(zhì)量的全面提高。對學生回答模糊和有錯誤的問題,應及時加以澄清和糾正,對回答不出提問內(nèi)容的同學,要多加鞭策和鼓勵,切忌把提問當成懲罰學生的手段。
綜上所述,教學中的提問不是簡單的一問一答,教師在課堂之外要多下功夫,課堂上也要機智靈活,使每一個問題都發(fā)揮出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