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 Around
7月23日,越南國家主席張晉創(chuàng)抵達華盛頓,開始為期3天的正式訪美行程。這是張晉創(chuàng)首次訪美,也是美越自1995年建交以來兩國最高領導人之間的第三次國事訪問。張晉創(chuàng)先后會見了克里國務卿和奧巴馬。美國外交官員拉塞爾稱“此訪具有里程碑性質”。經貿合作是張晉創(chuàng)此訪的主要議題,不過兩國領導人也討論了南海問題。
據(jù)路透社報道,緬甸總統(tǒng)吳登盛在7月23日簽署特赦令,釋放了包括兩名女性和一名克欽少數(shù)民族成員在內的73名政治犯。吳登盛在訪英期間表示,緬甸將在今年年底前釋放所有政治犯,并迎來60年來首次全國范圍的停戰(zhàn)。緬甸政府此前成立了一個19人委員會,審查并決定哪些囚犯是刑事犯,哪些是因為政治原因而被關押的。
7月24日,數(shù)百名抗議者在中國駐菲大使館領事部所在大樓前舉行示威,抗議“中國掠奪菲律賓島礁”,中國駐菲大使館領事部當天因此未對外辦公。當天,在美國、英國、意大利、以色列等國的中國大使館與領事館前,也有類似示威活動。菲總統(tǒng)府發(fā)言人稱,當局并未插手這些活動。不過有報道稱,背后組織者都是菲律賓前高官。
焦點∣ Focus
據(jù)法新社報道,7月24日,一列火車在西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亞地區(qū)失事出軌。截至25日,已造成77人死亡,100多人受傷。該列車從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出發(fā)前往費羅爾,搭載218名旅客及4名乘務人員。官方初步認定是一起交通意外,未發(fā)現(xiàn)有涉嫌恐怖襲擊的證據(jù)。這是西班牙40年來最嚴重的鐵路事故。
風云∣ Major Issue
今年7月27日,是朝鮮戰(zhàn)爭停戰(zhàn)協(xié)定簽署60周年紀念日。朝鮮、韓國以及美國,都舉辦了隆重的紀念活動。在中國文化里,60年總是具有特殊的意義。一甲子過去了,作為朝鮮戰(zhàn)爭的直接當事方,中國除了派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李源潮訪朝出席紀念活動,自身應該如何紀念那場慘烈的戰(zhàn)爭,如何看待60年來朝鮮半島的風風雨雨?這些問題承載了如此沉重的歷史和現(xiàn)實糾葛,以至于60年也仍未完全廓清層層迷霧。
19世紀西方人曾稱李氏朝鮮為隱士之國。歷史的吊詭之處在于,100多年后,朝鮮半島南部的韓國,因一曲“江南style”在全球刮起旋風時,屬于同一個民族的朝鮮,對外部世界來說卻是另外一種風景。在普通中國人眼里,朝鮮這個近鄰也是既陌生又遙遠。除了凝固在中學歷史教科書上的“鮮血凝成的友誼”,人們有關朝鮮的其他記憶和信息,仿佛被“時間黑洞”所吞噬。
從朝鮮半島角度看,朝鮮戰(zhàn)爭是朝鮮與韓國對整個半島統(tǒng)治合法性的競爭。戰(zhàn)爭結束后,“三八線”這條地理意義上的緯度線,成了朝鮮與韓國繼續(xù)競爭的起跑線。依靠社會主義陣營的大量援助,朝鮮短時間內恢復了國家重建并實現(xiàn)了經濟高速增長,國家實力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度遠超韓國。1960年代樸正熙上臺后,韓國經濟高速發(fā)展,綜合實力反超朝鮮。1990年代以后,韓國迅速崛起為東亞強國。
冷戰(zhàn)結束后,朝鮮沒能跟上東北亞地區(qū)格局變化的步伐,成為被時代遺忘的角落。朝鮮突破“核門檻”成為事實上的核武國家,讓國際社會承受了巨大的壓力。60年過去了,在東亞政治格局變動的背景下,無論主動還是被動,國際社會和朝鮮都需要重新認識對方,重構新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