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超望,翟光華(江蘇省蘇州市立醫(yī)院北區(qū)檢驗科 215008)
妊娠糖尿?。℅DM)是指在妊娠期首次發(fā)現(xiàn)或發(fā)生的糖代謝異常,是婦女妊娠中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通常多發(fā)生于妊娠中、晚期,其臨床過程比較復雜,常無典型癥狀。GDM對母嬰有諸多不利影響,如易造成羊水過多、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胎膜早破、巨大兒、死胎、畸形兒等。隨著孕婦年齡的增長約50%~60%以后可能發(fā)展成為糖尿病,故早期診斷及有效處理對降低母嬰并發(fā)癥非常關鍵[1]。目前臨床多采用口服50g葡萄糖作為篩查妊娠糖尿病實驗(GCT),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進行口服糖耐量試驗(OGTT)確診。OGTT檢查操作繁瑣,需多次采血,給受試者帶來不便。糖化血紅蛋白(HbAlc)作為糖尿病患者血糖監(jiān)測的“金標準”,其操作簡單、數(shù)據(jù)可靠、穩(wěn)定而逐漸受到重視[2-4],但其在妊娠糖尿病中的診斷價值仍有待研究。本文通過對87例妊娠糖尿病患者、100例正常妊娠者、60例未妊娠健康女性進行OGTT、HbAlc比較分析,以探討HbAlc對妊娠糖尿病的診斷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GDM組:選擇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產(chǎn)前檢查診斷為妊娠糖尿病的孕婦87例,年齡20~44歲,平均(29.8±5.1)歲,妊娠周期24~28周,平均(26.70±1.23)周。正常妊娠組:隨機選擇同期健康孕婦100例,年齡21~38歲,平均(28.5±3.9)歲,妊娠周期24~28周,平均(25.90±1.34)周,孕前及孕期無糖尿病史,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正常。健康對照組:選擇健康的非妊娠婦女60例,年齡19~40歲,平均(28.6±4.3)歲,無糖尿病史,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正常。
1.2 方法
1.2.1 GCT試驗 妊娠24~28周時,將50g葡萄糖溶于200mL水中,受試者5min內(nèi)服完,1h后(喝糖水第一口開始計時)抽取靜脈血檢測血糖,血糖濃度大于或等于7.8mmol/L的孕婦3d后進行75g OGTT[5]。
1.2.2 OGTT試驗 清晨空腹采靜脈血3mL,分別測定HbAlc和空腹血糖(FBG),然后將75ɡ葡萄糖溶于250mL水中,受試者5min內(nèi)喝完,于服糖后1、2、3h分別查靜脈血糖。
1.3 診斷標準 根據(jù)2008年婦產(chǎn)科學第7版教材,F(xiàn)BG 5.6 mmol/L,1h血糖10.3mmol/L,2h血糖8.6mmol/L,3h血糖6.7mmol/L。其中有2項或2項以上達到或超過正常值可診斷為GDM。
1.4 儀器與試劑 血糖測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過氧化酶法,試劑盒由北京九強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提供;HbAlc測定采用酶比色法,試劑由寧波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儀器采用貝克曼公司的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3組OGTT及HbAlc結果 見表1。GDM組FBG及餐后1、2、3h血糖與正常妊娠組比較均顯著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GDM組FBG與健康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正常妊娠組FBG與健康對照組比較顯著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GDM組HbAlc與正常妊娠組比較,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3組OGTT、HbAlc檢測結果(±s)
表1 3組OGTT、HbAlc檢測結果(±s)
注:與正常妊娠組比較,*P<0.01;-表示未檢測。
組別 n FBG(mmol/L) 1h血糖(mmol/L) 2h血糖(mmol/L) 3h血糖(mmol/L) HbAlc(%)健康對照組 60 4.98±0.37* - - -4.03±0.56正常妊娠組 100 4.43±0.38 8.18±1.22 6.70±0.96 4.56±0.93 5.30±0.76 GDM組 87 5.06±0.98* 10.93±1.08* 9.32±1.40* 6.60±1.60*5.53±0.87
2.2 正常妊娠組與GDM組FBG、HbA1c陽性率比較 見表2。GDM組FBG、HbAlc陽性率分別為16.0%、34.5%,與正常妊娠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0.01),但臨床診斷意義不大。
表2 兩組FBG、HbAlc陽性率比較[n(%)]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生活的安逸使妊娠期糖尿病正呈上升趨勢,發(fā)病率越來越高,目前我國的發(fā)病率為1.31%~3.75%[6-7]。糖尿病對母嬰有嚴重的危害,妊娠早期高血糖可引起卵黃囊發(fā)育受損而影響營養(yǎng)物質(zhì)傳遞,這可導致孕婦自然流產(chǎn)率和胎兒畸形率增加,糖尿病孕婦中90%為GDM[8]。妊娠20周前,受大量增加的雌、孕激素作用,刺激胰島分泌及外周組織利用葡萄糖增加,因此妊娠早期較少發(fā)生GDM。妊娠20~24周后,隨著各種妊娠特有的抗胰島素,如胎盤生乳素、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生長激素及甲狀腺激素等隨孕月的增長分泌量迅速增加,以及細胞膜上的胰島素受體在孕晚期明顯減少,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使妊娠中、晚期的孕婦易于發(fā)生糖代謝異常。GDM孕婦主要表現(xiàn)為餐后血糖升高,雖然孕期雌激素、孕激素等抗胰島素激素使外周組織對葡萄糖利用下降,但同時胎兒對葡萄糖的利用逐漸增加及自身腎糖閾下降,使部分葡萄糖從尿液排出,故GDM患者的FBG大多是正常的[5]。本研究中正常妊娠組FBG低于健康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GDM組FBG與健康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GDM組FBG及餐后1、2、3h血糖分別與正常妊娠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OGTT試驗是篩查和診斷GDM的可靠方法。
HbAlc是血紅蛋白與血糖經(jīng)過緩慢的、不可逆的、非酶促反應結合而形成的產(chǎn)物,其形成取決于血糖濃度和作用時間,生成量與血液中葡萄糖濃度呈正比[9]。紅細胞平均壽命為120d,因此HbA1c的濃度反映檢測前2~3個月內(nèi)血糖的平均水平。HbA1c作為糖尿病患者監(jiān)測的金標準廣泛應用于臨床,但單純依靠HbA1c診斷GDM會出現(xiàn)漏診。本研究中GDM組HbA1c陽性率只有34.5%,雖然與正常妊娠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臨床診斷意義不大。這主要是因為血紅蛋白與血糖反應比較慢,血糖升高幾周后HbA1c才逐漸上升,而GDM患者血糖升高多在妊娠中、晚期,由于HbA1c與血糖反應之間的時間差,血糖雖然上升了,但HbA1c升高不明顯。
綜上所述,對有高危因素的孕婦,臨床應當以OGTT作為GDM的篩查及診斷指標,不能單獨用HbA1c作為GDM的篩查及診斷指標,以免漏診,對母嬰造成傷害。HbA1c的測定對判斷是否致畸及死胎更有意義,可作為妊娠糖尿病病情控制的重要指標。
[1] 樂杰.婦產(chǎn)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39-41.
[2] 白忠旭,張衛(wèi)東,趙香梅.糖化血紅蛋白對妊娠糖尿病診斷價值的 Meta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9,36(15):2817-2819.
[3] 徐燁.糖化血紅蛋白對妊娠糖尿病診斷的價值[J].山西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10,20(4):41-42.
[4] 李偉,向紅丁,平凡,等.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不同取血次數(shù)對妊娠糖尿病診斷的影響[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6,14(6):58-59.
[5] 潘燕飛,沈潔,韓亞娟,等.輕微血糖升高時不良妊娠結局的影響[J].熱帶醫(yī)學雜志,2012,12(5):583-585.
[6] 曹澤毅.中華婦產(chǎn)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549-560.
[7] 蒲杰,李蓉,梁家智,等.妊娠期糖尿病孕婦50g GCT和75g OGTT分布特征的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6):2458-2460.
[8] Kekki M,Kurki T,Kotom?ki T,et al.Cost-effectiveness of screening and treatment for bacterial vaginosis in early pregnancy among women at low risk for preterm birth[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04,83(1):27-36.
[9] 劉敏.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在妊娠糖尿病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11,9(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