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羅馬帝國時期印度洋的海上貿易

      2013-06-07 03:18:20泉州海洋職業(yè)學院管理系郝鷺捷
      世界海運 2013年8期
      關鍵詞:羅馬帝國紅海印度洋

      泉州海洋職業(yè)學院管理系 郝鷺捷

      羅馬帝國時期印度洋的海上貿易

      泉州海洋職業(yè)學院管理系 郝鷺捷

      印度洋作為連接東西方海上貿易最為重要的水域,其見證了1至3世紀羅馬帝國同東方的海上貿易輝煌。從成因、貿易港以及貨源、海上貿易商、運輸航線及運輸時間點四個方面對羅馬帝國時期的印度洋海上貿易進行介紹與分析。

      羅馬帝國;印度洋;海上貿易

      一、羅馬帝國形成前印度洋上的海上活動

      紅海和波斯灣地區(qū)是羅馬帝國同東方聯(lián)系的水上要道。考古證明紅海與波斯灣同印度有悠久的貿易史:埃及通過紅海與印度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 500年,波斯灣地區(qū)與印度的交往可追溯到公元前2 000多年以前。[1]埃及法老希蘭曾派遣水手前往印度,大流士曾讓其艦隊沿著阿拉伯半島航至埃及,馬其頓亞歷山大東征為希臘人的紅海貿易提供便利之后,塞琉古王朝和托勒密王朝同印度也有密切的來往,羅馬帝國成立之后繼承了前人的航海遺產,積極參與同東方的海上貿易。

      二、羅馬帝國時期印度洋海上貿易繁盛的原因

      1.征戰(zhàn)奪得制海權為海上貿易興起創(chuàng)造條件

      到公元前1世紀,羅馬一躍成為囊括地中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地中海遂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海”,海上交通空前發(fā)達,海上貿易日趨興盛。由羅馬附近的奧斯提亞港向外輻射的7條海上通道將羅馬與地中海各地聯(lián)系起來。[2]其中最重要的有兩條:一是由黑海地區(qū)經赫勒斯謗(今達達尼爾)海峽、愛琴海到意大利,貨物以糧食為主;二是連接羅馬和北非的航路,貨物除谷物外,還有來自東方各國的產品,尤其是貴重奢侈品。

      羅馬帝國建立后,對東方奢侈品的消費需求日益旺盛,奧古斯都曾派出一支專門遠征軍深入阿拉伯半島南部,為羅馬占取一些最重要的港口。彼處主要的出口物為香料、調味品、寶石和駱駝。[3]奪取波斯灣以及兩河流域的出??诘闹坪嘁恢倍际橇_馬帝國時期的一個重要戰(zhàn)略,只有奪取該處制海權才能打破波斯帝國對奢侈品的壟斷。由于波斯帝國頑強抵抗,羅馬帝國只有在鼎盛時期才掌握了波斯灣地區(qū)的控制權。因此征服埃及及托勒密王朝是羅馬帝國航路向東方延伸的決定性勝利,在羅馬帝國時期的海上貿易主航路是紅海與印度洋。

      為進一步保障航路的安全,奧古斯都成為元首后,建立了正規(guī)艦隊將其部署在帝國所屬海域以打擊地中海海盜,維護羅馬海上交通與糧食供給安全以及負責邊境防御。圖拉真統(tǒng)治時期,因紅海至波斯灣一帶的海盜勢力日盛,他建立了紅海艦隊打擊海盜,維護該海域的交通安全,該艦隊的職責主要是確保羅馬同索馬里蘭、阿拉伯、印度等地的貿易安全。為防范波斯灣、紅海海盜劫掠商船,他還派出有資深航海經驗的士兵給商業(yè)艦隊護航。[4]

      2.穩(wěn)定的政局及經濟發(fā)展為羅馬帝國創(chuàng)造巨大海上商業(yè)需求

      羅馬帝國穩(wěn)定的政治局面以及對制海權的把控給了其人民廣泛的海上商業(yè)機會。在奧古斯都時期,意大利在帝國商業(yè)生活中占據(jù)突出的地位,甚至比在公元前1世紀時還要突出。[3]109這不僅僅是因為羅馬城愈來愈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者之一,整個的意大利,包括它的無數(shù)城市,對文明世界其他地區(qū)來說都是一個巨大、富足的市場,無數(shù)貨物從海上源源不斷地輸入這個市場。同時,自由貿易政策也刺激著海上貿易量,如帝國的元首們保存了所有行省邊界上所征收的有限度的關稅,對于國家所需要的商人和船主則賜以特權從而允許他們發(fā)展自己的行業(yè)和行幫組織,以資鼓勵。[3]249

      3.識別印度洋季風規(guī)律

      印度洋夏季洋流在西南季風影響下,作順時針方向向東流;冬季洋流在東北季風影響下,作逆時針方向向西流。阿拉伯商人正是利用洋流規(guī)律在印度洋與紅海之間進行壟斷性的海上貨物運送。雖然羅馬人識別印度洋季風規(guī)律的具體時間文獻中沒有具體記載,但在公元前20—10年期間普林尼隨船航行至印度期間相關記錄可顯示出,在當時希臘和羅馬商人已經大致掌握印度洋的季風規(guī)律。[5]

      季風規(guī)律的掌握,使羅馬帝國同東方的貿易有能力脫離安息帝國及或其他阿拉伯“中間商”,不僅能取得來自中國印度第一手貨源,在價格上也得到不少優(yōu)惠。據(jù)斯特拉波(Strabo,公元前58—公元21)記載,在托勒密王朝末,“每年不到20艘船只敢于穿越阿拉伯海(紅海)到(曼德)海峽以遠海域”,但在奧古斯都(公元前31—公元14)建立起羅馬世界的和平后,每年至少有120艘船從米奧斯賀而莫斯(Myos Hormos)出曼德海峽到達印度。[5]

      三、羅馬帝國時期印度洋海上主要貿易港以及貿易貨源

      羅馬帝國對印度洋海上貿易的需求不僅僅是絲綢等奢侈品,也包括日常用品以及各個行業(yè)的原材料需求。譯名作者的《厄立特里亞航海記》(以下簡稱《航海記》)描述了公元前1世紀希臘羅馬商人隨船在印度洋各個港口的貿易場景。以《航海記》為主線,輔以其他文獻記錄,介紹在當時背景下印度洋(涵蓋紅海)上主要的貿易港口及其貨源。

      1.紅海亞丁灣區(qū)域

      羅馬帝國東方貿易中主要的三大進口港口是:Arsinoe港(阿爾西諾伊)即現(xiàn)蘇伊士港、Berenice港(貝倫尼斯)即現(xiàn)埃及巴納斯港和Myos Hormos港(米奧斯賀而莫斯)即現(xiàn)埃及庫賽爾港。Arsinoe港是最早的帝國貿易中心之一,但不久便被地理位置更優(yōu)越的Berenice港和Myos Hormos港取代。[6]同時Berenice港和Myos Hormos港也是每年前往印度貿易的商船在紅海的起點。

      Adulis港(阿杜利斯港)大致位于現(xiàn)厄立特里亞馬薩瓦南部,是紅海西海岸的又一重要的港口。該港是阿克蘇姆最重要的貿易中心:它地近曼德海峽,控制紅海的航運;西距阿特巴拉河不遠,沿河北上可至尼羅河中游,所以又是內陸貿易的集散地。該港運出的是黃金、象牙、香料、犀角和玳瑁,進口來自埃及的睡袍、衣服,來自印度的棉布、錦葵服、斗篷、鐵制品以及諸如漆器、橄欖油等奢侈品。[7]

      Mosyllum港即現(xiàn)在索馬里的博薩索港Boosaaso港,據(jù)《航海記》記載,該港和非洲東海岸的opene港(哈豐)是當時的肉桂貿易中心港。Mosyllum港出口大量的肉桂,每年來該港掛靠的都是大型商船。

      2.阿拉伯半島南海岸

      Eudaimon Arabia港(艾夫澤蒙阿拉伯)即現(xiàn)在的亞丁港。該港由于處于印度洋與紅海的交界處且港況極好,因而成為早期埃及和印度貿易的中轉港。該港除了中轉貨物外還出口沒藥與乳香。

      Cana港(坎納),其大致位于也門比爾阿里,據(jù)《航海記》作者記載,該港以盛產乳香的Eleazus王國作為其腹地,成為當時印度洋上最大的乳香出口港:Eleazus王國通過駱駝和竹筏將產出的乳香運輸至該港,再裝上貿易商的大船運送至羅馬帝國。

      Moscha港(摩斯卡港),即現(xiàn)阿曼佐法爾。該港位于Cana西北面,是阿拉伯南部又一重要的乳香輸出港。商船在Cana港之后會選擇Moscha港進行掛靠載貨。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印度商船在同阿拉伯交易后無法趕上回程的季風,因此往往會選擇在Moscha港過冬等待來年。[7]

      3.印度西海岸

      Barbaricum港(巴巴里貢)即現(xiàn)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港,主要進口薄衣服、仿亞麻花紋布料、黃玉、珊瑚、蘇合香脂、乳香、玻璃、金銀盤子、酒、廣木香、芳香樹膠、枸杞、甘松、綠松石、天青石、絲綢、棉衣等。[6]Barbaricum港是其所屬國的最主要的對外貿易港口。

      Barygaza港(婆盧羯車),即今印度布羅奇港。該港是整個印度的邊界最前沿,其內陸地區(qū)盛產小麥、大米、芝麻油、純奶油、棉花,很多從該港出口的棉織衣都是產于陸地區(qū)。Barygaza港也是世界上最早設立引航制度的港口之一。《航海記》中對Barygaza港的銀行制度記錄如下:負責引航的小漁船被稱為“trappaga and cotymba”,這些船只在入港處等待商船到來并將其引入Barygaza港,引航員操縱船直向行駛,避開淺灘,引領船只到達固定地點,漲潮時出航,退潮時候就拋錨在錨地。[6]

      Muziris港(穆澤里斯),現(xiàn)印度喀拉拉的Pattana,是印度西南部最大的貿易市場。《航海記》對該港的貿易貨物也進行了記錄:商船靠泊后將大量的散裝胡椒粉、三條筋樹葉裝上船。這里主要進口大量的錢幣、少量黃玉、薄衣、有圖案的亞麻布、銻、珊瑚、天然玻璃、銅錫鉛、酒等,這些貨的進量同Barygaza港差不多。[6]

      四、羅馬時期印度洋海上主要貿易商

      作為古羅馬人,老普林尼、斯特拉波或者《航海記》的作者都在其文章中記錄了當時印度洋海上貿易的情景,但在當時羅馬的海商并不是印度洋上的主力軍。在公元1世紀中后期,羅馬商人甚至逐步退出印度洋貿易的舞臺,進而轉戰(zhàn)地中海沿岸的西方新興市場。埃及亞歷山大港和敘利亞一代原腓尼基港口未能完全向帝國敞開是導致羅馬商人長期處于較低利潤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羅馬商人面對的是一群老牌的精明海商——阿拉伯人。

      納巴泰人(Nabataeans)是羅馬帝國時期最成功的海商群體。由海盜起家的納巴泰人在公元前2世紀就開始在紅海從事海上貨物運輸活動,通過與阿拉伯半島南部塞巴人的合作,納巴泰商人開始向紅海各口岸輸送乳香和沒藥,隨后商品種類增多包括乳香、肉桂、生姜、香料和香草沒藥、玻璃珠、中國絲綢等。[6]當羅馬帝國征服塞琉古,納巴泰徹底成為羅馬帝國同印度中國商品的壟斷中介商,為了維護同羅馬帝國的良好關系,納巴泰向羅馬繳納25%的稅收。[5]據(jù)斯特拉波估計羅馬帝國每年奢侈品將耗費10億塞斯特帖姆(古代羅馬的貨幣單位),其中將近一半落入阿拉伯商人(主要指納巴泰人)的口袋。[9]隨著戰(zhàn)爭政局的變換,納巴泰人在3—4世紀淡出印度洋海上貿易圈。

      中國海商在公元3世紀也曾航行到紅海西岸,東吳丹徒太守萬震在他所著的《南州異物志》中說,當時中國船向西最遠曾航行到加陳國。[10]加陳國是古波斯銘文中kusa的音譯,是指居住在埃塞俄比亞的庫施族,故地即在今紅海西岸埃塞俄比亞的馬薩瓦港附近。

      印度商人也參與了印度洋的海上貨物運輸,在上文中曾提到不少的印度商船會選擇在阿拉伯南部的Moscha過冬等候來年的季風回印度。

      五、羅馬帝國時期印度洋海上貿易的路線以及運輸時間點

      羅馬帝國時期,貿易商將東方的貨物從印度半島西海岸運送到地中海有兩條路徑,見圖1。

      圖1 羅馬帝國時期印度洋海上貿易路線圖

      第一條印度—波斯路線:從印度半島西海岸通過海運將貨物運送到波斯灣與兩河的交匯處——哈拉克斯(Charax)或阿坡洛古斯(Apologus),之后通過采用駱駝陸運方式途徑安息帝國(Parthia Empire)國境、巴爾米拉(Palmyra泰德穆爾的舊稱)最終到達安提俄克(Antioch,中國古稱條支),之后再轉運到地中海沿岸。

      由于第一條路線基本受控于波斯及其他中間商手中,當羅馬人掌握季風規(guī)律后,便開發(fā)出了第二條路線——印度—科普托斯路線:從印度經過印度洋、曼德海峽、紅海抵達貝倫尼斯(Berenike)經過駱駝運輸將貨物運輸?shù)娇破胀兴梗↘optos)的帝國倉棧中,再由尼羅河駁船轉運至亞歷山大港(Alexandria)之后再分銷到地中海沿岸。有文獻記載在亞歷山大港對印度進口的貨物征收25%的塔蘭特(希臘貨幣)。[11]

      根據(jù)季風的規(guī)律性,《航海記》、《自然史》、阿拉伯引航員馬吉德手記中的記錄,以及中世紀到19世紀在印度洋航行的相關記錄,Eivind Heldaas Seland在其論文中較系統(tǒng)地總結出了上述兩條路線的貨物運輸班期表。筆者結合其他學者對同期印度洋航海研究記錄總結如下,見表1。

      表1 羅馬帝國時期印度洋貨運時間點

      六、羅馬帝國后期印度洋海上貿易境況

      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由于內亂以及抗擊外族入侵耗費了大量人力與財力,同東方貿易的物質基礎已不復存在。薩珊王朝成為帝國在亞洲中部及波灣的阻隔;阿拉伯半島南部由希米亞提人同塞巴安組成新的政權;埃及南部阿克蘇姆帝國趁機壯大勢力控制了紅海,此時的羅馬帝國僅能從阿克蘇姆帝國進行小規(guī)模的貿易。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定都君士坦丁堡,紅海徹底失去貿易的核心地位,拜占庭帝國的東方貿易被埃塞俄比亞人與波斯人壟斷——印度洋上的海上貿易至此趨于冷清。

      [1]張緒山.羅馬帝國沿海路向東方的探索[J].史學月刊,2001(1):87.

      [2]婁琳,徐松巖.關于希臘羅馬海上勢力的歷史反思[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1):139.

      [3]羅斯托夫采夫.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4]李大維.羅馬帝國與海盜[J].長安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12):121-122.

      [5]THORLEY J.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between the Roman Empire and the East under Augustus[J].The Classical Association,1969(16):211-213.

      [6]郝鷺捷.西方航海雜談[EB/OL].(2012-02-23)[2012-02-23].http://bbs.tianya.cn/post-no05-224101-3.shtml.

      [7]CROWFOOT J W.Some Red Sea Ports in the Anglo-Egyptian Sudan[J].The 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1911(37):398.

      [8]Eivind Heldaas Seland.The Indian ships at Moscha and the Indo-Arabian trading circuit[J].Proceedings of the Seminar for Arabian Studies,2008(38):238-288.

      [9]Michael Vickers.Nabataea,India,Gaul,and Carthage:Reflections Red-Gloss Pottery on Hellenistic and Roman Gold Vessels and Red-Gloss Pottery[J].American Journal of Archaeology,1994(98):232.

      [10]中國航海學會.中國航海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70.

      [11]Eivind Heldaas Seland.The Persian Gulf or the Red Sea?Two axes in ancient Indian Ocean trade, where to go and why[J].World Archaeology,2011(43):402.

      猜你喜歡
      羅馬帝國紅海印度洋
      與南亞高壓相聯(lián)的歐亞大陸-印度洋經向環(huán)流
      拉丁語在東羅馬帝國消退緣于實際使用需求的減少
      羅馬帝國時期埃及地方審判管轄淺析
      春天的小船
      炙熱的紅海
      時空大轉盤·羅馬帝國
      去印度洋
      滇池(2018年1期)2018-01-17 21:34:30
      第七章 炙熱的紅海
      第七章炙熱的紅海
      小學科學(2017年11期)2017-11-23 10:21:37
      《新羅馬帝國衰亡史》
      領導文萃(2017年11期)2017-06-12 18:46:48
      家居| 永年县| 玉门市| 白玉县| 东莞市| 广河县| 阿图什市| 岑溪市| 晋中市| 石柱| 临颍县| 芦山县| 都江堰市| 仪征市| 新干县| 绥宁县| 湘潭县| 四川省| 六枝特区| 阿拉尔市| 施秉县| 罗江县| 来宾市| 乌什县| 莱芜市| 伊吾县| 崇阳县| 普洱| 麻江县| 博客| 木里| 壶关县| 邹平县| 增城市| 南开区| 揭阳市| 江油市| 梨树县| 华池县| 新建县| 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