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暉 李柏穎 浙江省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 杭州 310003
銀黃清肺膠囊輔治痰熱壅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療效觀察
吳曉暉 李柏穎 浙江省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 杭州 3100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痰熱壅肺 銀黃清肺膠囊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慢性呼吸系統(tǒng)常見病,發(fā)病率高,病死率也高,是目前居世界第4位的主要死亡原因[1]。是由于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導致氣流阻塞為特征的疾病狀態(tài),其氣流阻塞一般呈進行性加重,可有部分可逆性,或可伴有氣道高反應性。為探討銀黃清肺膠囊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療效,筆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銀黃清肺膠囊輔助治療痰熱壅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3例,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0月—2012年9月我院呼吸科住院的AECOPD患者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43例,男37例,女6例,平均年齡(72±4.3)歲;平均病程(11.38±3.62)年。對照組37例,男33例,女4例,平均年齡(70±4.9)歲;平均病程(13.35±3.69)年。兩組性別、年齡及病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診斷標準[2]。中醫(yī)辨證標準[3]:痰熱壅肺證,主癥:咳嗽、咳痰,次癥:痰黃而黏稠,喘息、胸悶,或發(fā)熱,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1.3 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年齡60~80歲;②存在咳嗽、咳痰增多,痰黃黏不易咳出,或伴喘息、發(fā)熱癥狀;③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標準和中醫(yī)辨證標準;④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經(jīng)檢查證實由結(jié)核、真菌、腫瘤、心血管病變、刺激性氣體等因素所致的慢性咳嗽患者,或可造成氣喘或呼吸困難的其它疾病患者;并發(fā)呼吸衰竭或肺性腦病或嚴重心肺功能不全者;合并心血管、肝、腎及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婦女;過敏體質(zhì)或已知對本藥的成分過敏者;法律定義上殘疾者。
兩組均遵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運用氧療、抗感染、解痙平喘、祛痰等治療方法及糾正電解質(zhì)紊亂,酸堿失衡等對癥處理措施。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同時口服銀黃清肺膠囊,1次3粒,1天3次,兩組療程均為10天。
觀察指標:①觀察咳嗽、咳痰量、喘息及肺部羅音變化;②采用《中醫(yī)新藥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中慢性支氣管炎計分方法,評定咳嗽、咳痰、喘息癥狀分級。中醫(yī)證候計分方法和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分析證候總療效和主癥療效,療效指數(shù)=(療前積分-療后積分∕療前積分)×100%。③治療前后均進行血、尿常規(guī)、C反應蛋白及肝腎功能檢查。
3.1 療效標準[4]臨床治愈:痰熱壅肺的癥狀、體征消失,療效指數(shù)≥90%。顯效:痰熱壅肺的癥狀、體征明顯改善,療效指數(shù)≥70%但<90%。有效:痰熱壅肺的癥狀、體征均有好轉(zhuǎn),療效指數(shù)≥30%但<70%。無效:痰熱壅肺的癥狀、體征無改善,療效指數(shù)<30%。
3.2 臨床療效 觀察組43例中臨床治愈8例,顯效15例,有效20例,愈顯率53.5%,總有效率100.0%;對照組37例中臨床治愈3例,顯效10例,有效18例,無效6例,愈顯率35.1%,總有效率83.7%。兩組療效比較,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3.3 兩組癥狀積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咳嗽、咳痰、喘息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咳嗽、咳痰、喘息積分較治療前有顯著改善(P<0.05),觀察組咳嗽、咳痰癥狀積分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 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n∕例43對照組37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咳嗽6.33±1.70 2.28±1.36*△5.65±1.77 2.74±1.54*咳痰3.70±1.30 1.10±1.50*△3.90±1.40 2.20±1.50*喘息1.70±0.59 0.43±0.65* 1.54±0.52 0.31±0.48*
3.4 兩組治療前后血白細胞總數(shù)、中性粒細胞、CRP比較 兩組治療前血白細胞總數(shù)、中性粒細胞、CRP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血白細胞總數(shù)、中性粒細胞、CRP較治療前有顯著改善(P<0.05,P<0.01),且觀察組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白細胞總數(shù)、中性粒細胞、CRP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白細胞總數(shù)、中性粒細胞、CRP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5
觀察組43對照組37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12.37±6.75 7.00±4.29*△13.27±7.40 8.58±1.82* 90.00±8.60 70.02±0.79*△87.42±7.31 74.81±0.83* 79.32±15.11 5.19±1.44**△80.59±14.12 13.82±2.31**
3.5 不良反應 兩組治療過程中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肝腎功能未見異常,未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在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加重期和穩(wěn)定期,該病急性加重期屬中醫(yī)的“肺脹”、“咳嗽”、“喘病”等病癥范疇。病毒、細菌等病原體感染往往是急性加重的誘發(fā)因素。盡管COPD患者具有不完全可逆氣流受限,但病理過程中仍有相關的可逆因素。其中支氣管炎癥的分泌物堵塞、痰栓形成是影響病程的重要方面。據(jù)臨床觀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中醫(yī)證型主要是痰熱壅肺[5]。常用治法是清熱化痰,降氣止咳[6]。銀黃清肺膠囊由葶藶子、炙麻黃、苦杏仁、枇杷葉、浙貝母、銀杏葉等組成,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能,臨床用于慢支急發(fā)之痰熱壅肺證。方中北葶藶子和炙麻黃共為君藥。葶藶子首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具有瀉肺平喘,行水消腫之功效;《本草正義》記載葶藶子苦降辛散,而性寒涼,故能破滯開結(jié),定逆止喘,利水消腫。選用北葶藶子清肺熱,散痰結(jié),切中痰熱壅肺證的病機核心,截斷病理產(chǎn)物“痰熱”的進一步形成;佐以浙貝母、苦杏仁、枇杷葉化痰止咳;炙麻黃、銀杏葉聯(lián)用一宣一降,暢通氣機。
本組結(jié)果顯示,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銀黃清肺膠囊治療AECOPD痰熱壅肺證,能明顯改善患者咳嗽、咳痰等主要臨床癥狀,改善血白細胞總數(shù)、中性粒細胞、CRP等實驗室指標,且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1]翁心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肺源性心臟?。跰].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367.
[2]中華醫(yī)學會呼吸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jié)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
[3]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77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政司.中醫(yī)新藥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200
[5]張峻斌,羅侃.“下虛上實”是慢阻肺病機特點和臨床表現(xiàn)的高度概括[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4,10(5):30-32
[6]洪廣祥.中醫(yī)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幾點思考[G].第11次全國中醫(yī)內(nèi)科呼吸病學術交流大會,2004:14-19.
201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