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時起,我們活得很“躲”。
事實上,你可以躲開一頭大象,卻躲不開一只蒼蠅;你可以躲開一次非典,卻躲不過農(nóng)藥、激素、地溝油;你可以躲開一次禽流感,卻躲不過毒姜、陳糧、皮革奶;甚至,你可以躲開一場地震,都躲不過假酒、劣水、“偽有機(jī)”……
被有害食品包圍,我們已經(jīng)疲憊。被有毒食品浸潤,我們已經(jīng)木訥。信仰就是一個“錢”字,生活就是一個“躲”字,然而再躲,躲不過一個孩子,再將就,孩子的奶粉不能將就。
人道是“三鹿以后無華奶”,曾幾何時,滴血的奶粉錢潮水一樣地涌向進(jìn)口奶粉,一聲歡呼“逝將去汝,適彼樂土”啊,中國的子孫,畢竟還有洋奶!中國的后代,畢竟還有洋奶!
洋奶,洋奶,繼往開來?殊不料一個晴天霹靂加一個迎面巴掌,洋奶,洋奶,也非善奶!
僅以新西蘭為例,200多個新西蘭品牌奶,只有20種是真正的“新奶”,奶乎、奶乎,其無后乎?!
至痛,無過于“無后”——連洋奶都崩潰了,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同我們對“紅十字”淪陷曾經(jīng)的瞠目結(jié)舌,我們現(xiàn)在還有多少力量向“大刀向子孫們的頭上砍去”的罪孽發(fā)出最后的怒吼?!
(主筆 胡展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