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帕勞潛水,正為上帝的奇作美景唏噓不已,突看見水面漂浮一煙盒,心中暗罵哪來的無德之人,這么干凈的水怎丟的下手!突然看見煙盒上兩個大字‘(中華)!臊的我上去—把捏在手里,像做賊一樣生怕被別人看見、一直帶回岸邊,朋友啊,去別人家做客咱客氣點,‘中華這兩個字的臉丟不起?。 ?/p>
——@黃渤
有錢的中國人來了
來自世界奢侈品協(xié)會的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游客2012年春節(jié)期間在高端奢靡品牌的花費高達72億美元,這一數(shù)字堪稱史無前例。世界旅游組織估計,中國境外游客人數(shù)到2020年將突破1億。跟著中國大陸居民消費能力的增長與消費觀念的變化,這些數(shù)字仍在不斷刷新中。全球最大的精選旅游特惠平臺Travelzoo旅游族聯(lián)手美國CNN旗下旅游媒體共同發(fā)布一項調(diào)研結(jié)果顯示,中國大陸游客海外旅游期間的購物開支在亞太區(qū)遙遙領先,平均每次出行的購物花費為874美元,折合人民幣5547元。洛杉磯旅游和會議委員會公布的最新數(shù)字,2012年到洛杉磯旅游的中國游客達45.9萬人,繼墨西哥和加拿大之后排名第三。從增幅上來看,中國游客人數(shù)比2011年增長35%,是所有國家游客中增幅最大的。2012年洛杉磯的留宿訪客有2790萬人,消費金額達到157億美元。其中國際旅客則達600萬人,消費則達到54億美元。據(jù)澳洲《星島日報》報道,去年來澳洲旅行的外國游客已增加550多萬人,其中中國觀光客占新增人數(shù)的1/3。而國際游客調(diào)查顯示,與2011年相比,去年海外游客人數(shù)增長5%,在澳洲境內(nèi)的花銷由182億元,增加到189億元。其中來自中國的游客,由2011年的513000人,增加到去年的592000人。他們在澳洲的開銷由28億元,增加到31億元。中國游客境外購買力強勁已經(jīng)成為不爭的事實,購物成為了出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從境外購物與消費專業(yè)機構(gòu)環(huán)球藍聯(lián)(GlobalBlue)3月14日在京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2年中國游客退稅購物金額達到了創(chuàng)紀錄的3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44億元),中國連續(xù)第二年成為全球購物者的頭號客源國。據(jù)《華盛頓郵報》報道,中國游客海外消費在2012年達到8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2%億元),可能已經(jīng)趕超美國及德國游客。據(jù)悉,這個數(shù)字是美孚石油公司2012年財政收入的兩倍,而美孚是2012年世界上財政收入最高的公司。這個數(shù)字相當于當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30%,換句話說,在2012年,你在國內(nèi)每消費三元人民幣的同時就有另一中國人在國外消費—元人民幣。中國游客儼然已經(jīng)成為世界上最闊綽和多金的群體。在這個背景下,中國游客除了被評價購買能力強大卻少有其他正面的稱贊,在很多時候,當談及中國游客時,外國人總是能列舉出一大堆中國人的不是,前美國ABC電視副總裁斯根思評價中國游客時指出“中國旅客因為花錢越多,而行為卻越差”。
有錢未必能贏得尊重
據(jù)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這兩年出境游的選擇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多的國家對于中國人的簽證開放的越來越松。國際旅行網(wǎng)站的調(diào)查顯示,愛花錢的中國游客在不受歡迎游客的排名當中居亞軍,僅次于美國。來自禮儀之邦的游客究竟惹了誰呢?讓我們看看中國游客的幾個特征。
當眾高聲第一
在中國其實這在平時不算個事,扯著嗓子說話也是經(jīng)常有的。但放在國外就完全不同了,火車上沒人講電話更沒人聊天,不是在玩手機就是看書,也有干坐著發(fā)呆的;餐館里隔壁桌在聊啥都聽不清楚。而中國游客喜歡吃飯時高談闊論,激動的分享著一天的行程。領隊鄭文麗回憶起自己帶歐洲團的經(jīng)歷常常搖頭,幾乎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不同的“慘痛”回憶?!坝幸淮螏б粋€團,一群人在飛機上打撲克,影響到整架飛機,有些華人實在忍不下去了就上前制止,但制止了多次都不收斂?!薄斑^海關(guān)是進入一國領土的第一關(guān),中國游客喜歡在過關(guān)時開始議論,相互拍照什么的。關(guān)口是一個國家主權(quán)的重要場所,面對這種情況一些海關(guān)和邊檢的工作人員自然對你印象很差。比如說,一次帶一個旅游團出國,當時整個團辦的是旅游簽證,團內(nèi)有很多是生意人。邊檢詢問,你們來做什么?游客就比較張揚地說,我們來尋找商機,要同你們做生意。邊檢就說,既然是做生意,為什么不辦商務簽證?于是就拉到小房間里問上個1小時?!痹跉W洲無論在博物館、教堂、餐館,“老張”、“老王”之類的喊聲都不絕于耳。
國內(nèi)一家旅行社的有關(guān)負責人介紹,在歐洲的各種旅游項目中,“荷比盧德法五國四日游”是一條常年開設、很受歡迎的旅行線路,報團走這條線路的游客很多。就在這條線路上的一些旅館中,早餐時間會專門劃定一個區(qū)域,用中文寫著:“中國游客用餐區(qū)”。這些字確實讓中國人不舒服??芍袊慰统燥垥r說話聲音總是很大,影響到同時進餐的其他顧客。在西方人眼里,中國人愛照相,無論在巴黎的盧浮宮,還是倫敦的西斯敏斯特教堂,抑或是布魯塞爾的“小尿童”前,蜂擁而上、吆五喝六、爭先恐后照相的絕大部分是講漢語的。
不守秩序第二
不遵守秩序和規(guī)則是中國游客的另—大缺點。廣東中旅出境旅游公司總經(jīng)理俞康明很有感觸地介紹,帶團去法國的迪斯尼,欄桿設計成回字形,但一些中國游客不排隊,拉開欄桿就往里鉆。一些其他國家的游客很憤怒,問“是哪個國家的?”“我們敲領隊的都不敢說自己是哪個國家的,太丟臉了?!薄斑€有去麥當勞買飲料,老外的文化是很講個人隱私的,不愿意挨得很近,前后都隔著1米左右的距離,就像國內(nèi)在銀行或安檢—樣。但中國游客一看到前面空那么多,就一下子涌了上去圍住整個柜臺?!币晃粴W洲游領隊也表示,在等電梯的時候,游客剛進酒店辦完入住,就大箱小箱地包圍了電梯口,電悌一到就一擁而上,這樣里面的人出不來,外面已經(jīng)在排隊的人也進不去。一位資深導游說,美國酒店的早餐餐廳一般都比較小,吃自助餐有切片面包什么的可以自己拿。由于餐臺比較小,侍應生就只拿出—條長面包放在那里,吃完一條再拿一條出來。有一次,一些中國游客以為只有一條面包,就擁上去哄搶那些切好的面包,結(jié)果面包掉了—地,氣得那個侍應生一下子到廚房拿了2條面包出來,意思是告訴你,我們有很多面包?!斑@樣影響很不好,所以也不能怪一些酒店要專門開辟地方讓中國人單獨用餐?!蓖跸壬矊λ氖状蚊绹杏∠笊羁?。他和朋友兩個人不久前到美國旅游,在酒店吃早餐時,被“單獨安排”與酒店正常使用的自助餐廳隔開,不讓他們和“老外”使用同一場地。他們覺得受到了歧視。據(jù)了解,目前相當多的歐洲酒店專門在會議室等場所專門辟出區(qū)域來供中國團隊用餐以避免中國團隊早餐時的混亂與嘈雜影響到正常的餐廳秩序。
入廁不雅第三
中國游客在衛(wèi)生間的時候是很多國外服務員最頭痛的時候,便后不沖水,洗完手習慣勝地甩手將水甩得到處都是,不維護公共衛(wèi)生間的整潔與衛(wèi)生,在衛(wèi)生間里抽煙,強力開關(guān)衛(wèi)生間的門發(fā)出巨大響聲和碰撞……這些習慣和現(xiàn)象經(jīng)常讓國外的朋友們驚訝,甚至有的被當眾訓斥。在一些歐洲國家,比較少見到中文指引,但廁所里卻一般都有明確的中文指引“排隊”、“沖水”、“洗手”等。廁所中的排隊之法也有奧妙,中國人往往按一個人對著一個門的方式排,但歐洲人一般全部排在外圍,出來一個進去一個,比較文明和公平。一位記者從日本歸來說,有的地方明明寫著“土足禁止”(意譯為換拖鞋入內(nèi))。可是,很多中國人看都不看就穿著鞋到處踩。你告訴他換拖鞋,還有人理直氣壯地辯護,我們中國人到這種地方就是不換拖鞋,有的甚至往溫泉浴池內(nèi)吐痰。很多去日本歸來的國人表示,不論在大阪還是東京,不少公共衛(wèi)生間里都用中文寫著類似“衛(wèi)生間是給大家用的,請您保持衛(wèi)生間的干凈”等字樣,而且這種提示只有中文的,并不像日本機場里所有的標識會有日、英、韓、中四種文字?!安浑y想象,先前來此旅游的中國人,把不重視公共環(huán)境衛(wèi)生的陋習帶到了這里,做了一些讓人家不高興、而且不得不提醒的事,而這樣的字條,又像一塊抹不去的記錄牌,讓每個來到這里的中國人蒙羞。”一位駐外記者這樣深有感觸地說。
夸張照相第四
中國游客在國外旅游勝地和地標性建筑拍照留念時常常出現(xiàn)秩序混亂,造型夸張,長時間占據(jù)最佳拍照地點,對別人照相熟視無睹毫不回避闖入別人鏡頭等行為,更有甚者曾經(jīng)騎在華爾街的銅牛身上照相報道的事情,一次國外旅行回來,如果途中遇上中國旅行團,那么很多照片里都會留下中國游客的身影,他們突兀,表情冷漠甚至有的直視你的鏡頭成為照片中可以搶奪風景吸引力的—部分……
外國朋友的評價
泰國導游:“說話聲音大,動不動就吵架”
“我這人心太軟,帶不了中國大陸團?!碧岬街袊慰?,50多歲的泰國導游榮差用很流利的漢語對駐泰國的特派記者任建民說。他說,中國大陸來泰國的旅游團,很多都是低于成本價的“零團費”團。到了泰國后,旅行社壓縮在景點的時間,拉著游客到處購物,并且安排很多表演、娛樂的自費項目。吃飯在街邊大排檔,住宿也不是當初承諾的星級酒店。
有導游這樣對調(diào)查者表示,帶中國團有“三怕”:一怕聲音太大,說話聲音大,吃飯聲音也大,常吼得周圍的泰國人不知所措;二怕動不動就吵架,稍談不攏就發(fā)火,不只是和導游吵,夫妻當眾吵嘴的情況也有,甚至還有在公共場合大打出手的,嚇得導游只好叫警察;三怕服務完揚長而去,不給小費,也不覺得不好意思??傊?,許多中國大陸游客好像沒受過教育的人剛出門,什么也不懂,又口氣大得很,看似財大氣粗,可一到價格稍貴一些的地方,就沉不住氣了,責怪導游“宰人”。
很多導游普遍反映一些中國游客對人不信任,特別是導游安排的自費項目,你安排在東家,他偏要跑到西家去。而且在付費時,與當?shù)厝艘矔r常發(fā)生爭執(zhí)。對一些中國游客買東西喜歡討價還價、說話聲音太大等,泰國人都已經(jīng)習慣了??吹街袊慰蛠碣I東西,先把價格提上去再等著砍價,說話時也夸張似地放大嗓門。
美國導游:“不停地交頭接耳,拍照留影?
在美國,中國游客的形象比較鮮明:在公共場合吐痰、大聲喧嘩、隨手扔垃圾、吃自助餐不給小費等等,似乎都是中國人的專利。一位外國導游這樣對我國的一位駐外記者說,很多中國客人往往“不拘小節(jié)”,到了一處景點,根本不理會導游的解說,也沒有心思欣賞風景,而是不停地交頭接耳,拍照留影;一些人沒有時間觀念,常常是最后歸隊的成員,有時候把導游急得團團轉(zhuǎn)。讓他印象最深的是一次下起暴雨,每位游客發(fā)了一套一次性雨衣,旅游結(jié)束的時候,天晴了,其他游客都把雨衣扔進垃圾桶,可是偏偏幾個中國游客把雨衣塞在大客車的座位底下。有的參觀阿靈頓國家公墓仍大聲說笑,有的人還把一只腳放在椅子上吃飯。
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追求休閑和精神享受的要求也隨之提高。一些國內(nèi)來的大款腰桿粗了,說話硬了,花錢大手大腳,以為到了美國可以為所欲為,得意忘形。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出國旅游對很多出境旅游的中國人來說,休閑的含義還不是很突出,而認為出國是“一種值得炫耀的事”這樣的色彩卻很濃厚,許多赴美旅游的中國游客往往沉浸在新鮮感中,忽略了尊重當?shù)囟Y儀這些軟文化規(guī)則,加上生活習慣和語言溝通的障礙,給當?shù)厝肆粝虏涣嫉男蜗?。這之中,不僅有文化觀的沖突,也有公民社會道德心理的差異。
中國游客被指沒素養(yǎng):沒錢輕小節(jié),有錢瞎得瑟。(新華網(wǎng)中國網(wǎng)絡電視臺原文轉(zhuǎn)載)
大聲喧嘩、隨意插隊、亂扔垃圾、隨地便溺、吵架甚至動手、只懂購物不懂文化……國慶黃金周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一些在國內(nèi)外游玩的中國游客的素養(yǎng)。有網(wǎng)民不解地發(fā)問:為何我們在窮的時候以窮為借口而經(jīng)?!安痪行」?jié)”,有錢了卻又借著錢壯膽無知地“瞎得瑟”?中國游客,真的就永遠在素養(yǎng)上差那么一步嗎?
帶出國的不應只是消費力
國家旅游局數(shù)據(jù)顯示,2011年,中國出境游客達7025萬人次,居世界第二位,游客境外消費超過726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三,僅次于美國、德國。
專家表示,無論游客數(shù)量還是旅游花費,中國游客都成為世界各個旅游目的地競逐的“上帝”。為了方便中國游客,很多國家專們在景點和商店配備了中文導游員、導購員、翻譯和服務生等,越來越多旅游景點和酒店都配有中文指路牌和引導標識。
然而,在頗具實力的消費背后,部分中國游客的行為舉止屢屢受到國外媒體的詬病。今年3月,美國市場調(diào)研機構(gòu)曼達拉公司針對16個國家的5600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關(guān)于旅游的在線調(diào)查顯示,中國游客因“不講衛(wèi)生、不遵守公共秩序、踩踏黃線、在飛機上爭奪行李架空位”等原因名列“最差游客榜”第二名。在外國人看來,在奢侈品店出手闊綽的中國游客在一些細節(jié)上卻顯得有些“摳門”,比如愛拿衛(wèi)生間里的免費衛(wèi)生紙、帶走餐廳里的餐巾和刀叉,沒有付小費的習慣等。
有關(guān)專家表示,調(diào)查中所涉及的是中國的出境游客,而出境游客屬于中國相對高端的消費人群,其文明水平也應更高。因此,調(diào)查恰恰反映出中國游客不文明現(xiàn)象的冰山一角。
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張廣瑞認為,不文明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不能全部歸咎于“游客素質(zhì)低、文明意識差”,游客文明程度還與文化差異、生活習慣、出游頻率等因素有一定關(guān)系。
文明出游從每個人做起
張廣瑞表示,中國游客在世界上龐大的購買力,使得世界看待中國游客的眼光已經(jīng)完全變樣,越來越多的國家倍加重視中國旅游市場。但隨著大量游客走出國門,難免把一些不文明的陋習有意無意的帶到了國外,給外國^、造成根深蒂固的印象。
中國社科院新聞學所所長尹韻公說,文明出游不僅顯示個人素質(zhì),更體現(xiàn)了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假期走出國門,中國的形象就隨之展示給世界。因此,政府、學校、社會團體務必承擔起普及禮儀知識、加強公眾文明出游的教育。同時,每個人也應努力完善自身素質(zhì),構(gòu)建和諧的旅游環(huán)境。
2012國慶假期,準備下個月去法國短期培訓的大學生房夢溪特意向一位法國同學詢問了當?shù)馗缎≠M的慣例、用餐禮節(jié)、著裝規(guī)范、酒店是否提供一次性用品等問題。她告訴記者,提前上網(wǎng)查找當?shù)亓曀缀拖嚓P(guān)法律已經(jīng)成為她每次旅行前必做的“功課”?!霸趪?,每個中國游客都是一個‘民間外交官。做好充足的準備,讓我到了陌生的地方也不會手足無措,減少了不必要的麻煩和尷尬。”房夢溪說。
戴斌表示,為提高公民文明素質(zhì),塑造中國公民良好國際形象,中央文明辦、國家旅游局聯(lián)合頒布了《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為指南》《中國公民國內(nèi)旅游文明行為公約》等指導性規(guī)范,越來越多旅行社通過出境前對導游和游客開展出境禮儀培訓。相信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管理部門、旅行社和游客自身的長期努力,中國游客帶給世界的將不僅是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還將展示—個自信、有禮的世界公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