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秀國
四川省實施高中新課程改革已進行到第三個年頭,在生物學課堂教學中要堅決落實課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這種教學理念的改變,使我們不再局限于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在對新課程的感知到熟悉的過程中,新老教學觀念不斷撞擊出火花來,這種火花,偶爾興奮、偶爾陣痛,盡管情感很復雜,不過我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現(xiàn)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它是農、林、牧、副、漁、醫(yī)藥衛(wèi)生、環(huán)境保護及其他有關應用科學的基礎。生物科學經歷了從現(xiàn)象到本質、從定性到定量的發(fā)展過程,并與工程技術相結合,對社會、經濟和人類生活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所以,在高中階段,讓全體學生都學好生物學是歷史的召喚,未來的期待,勢在必行。《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課程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該有利于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 “生物科學素養(yǎng)是指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 、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理解科學的本質以及形成科學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p>
新課標的理念變了,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是個新的挑戰(zhàn)。我們絕不能依據過去的經驗從事今天的教學活動,避免穿新鞋走老路。那么,我們在依據課程標準用教材教的過程中,如何根據課標要求,有效地利用教材內容和身邊的課程資源,達到課標要求呢?近年來新課程實踐使我體會到,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起碼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做起。
1.與科學前沿接軌,開發(fā)科研潛能
新課程增添了一些科學前沿的知識,尤其是在現(xiàn)代生物技術方面改動很大。這就提醒我們,培養(yǎng)科學素質絕不是紙上談兵。在教學中,我們要深入淺出地介紹最新科研成果,與科學前沿接軌,以便達到新課標要求。為了更好地開發(fā)學生潛能,激發(fā)學生對生物科學的興趣,我在課堂上經常根據課標內容,與科技新聞接軌,通過討論來實現(xiàn)課標要求。
2.與生活實際相關,指導正確消費
許多生物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我經常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探討身邊事例的科學性,以指導正確消費。比如:好些生物制品和廣告語,藥品和食品說明書,就是很好的課程資源。當講到酶的專一性時,我建議學生討論藥物的膠囊和糖衣片作用及原理,從而掌握用藥常識,保證身體健康。講到細胞的化學成分時,發(fā)現(xiàn)學生缺鈣癥狀——抽筋現(xiàn)象比較普遍,大約占總數(shù)的三分之一。這會影響身體的正常發(fā)育。如何補?市場調查發(fā)現(xiàn),有關鈣劑從上百元到幾角錢不等。那么,吃哪一種產品既經濟實惠,又有效果呢?大家利用所學知識討論以后,豁然開朗。原來,經常喝骨頭湯才是最好的辦法。類似這樣的實例很多,涉及食品、藥品、飾品、衣物、家居裝潢等許多方面,在消費觀念上,生物學知識起到了指導作用。
事實上,一些學生在私下里視我為知心朋友,把青春痘、消化不良、便秘,甚至是女生長汗毛、家人疾病的治療方案等都拿來跟我探討,我力爭做好他們課內的指導、課外的參謀,抓住這個契機因勢利導。
3.與生產流程銜接,理論聯(lián)系實際
新課標教材中有不少生產流程的實例,好些都是學生必做實驗和實驗建議。根據課標內容適當編排教材順序,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釀葡萄酒是選修一的內容,可是,其原理對必修一的重點突出和難點突破特別有好處。我就在高一的9月中旬布置這個課外實驗,建議學生自愿完成。然后,隨著課程深入和家里釀酒的進展情況開展教學活動,貫穿模塊一始終。通過學習和實踐,使學生體會到生物技能和科研的樂趣。尤其是當元旦葡萄酒成品出市、搬上餐桌時,就會把一學期的教學成果推向高潮。
4.與傳統(tǒng)美德掛鉤,弘揚民族文化
中國作為文明古國,有許多傳統(tǒng)美德需要不斷地發(fā)揚光大。比如:在講到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時,大家理解了精子的長途跋涉和胚胎發(fā)育的辛苦,從而喚起珍惜生命和孝敬父母的意識,同時喚醒大家尊愛生命。
5.與相關學科聯(lián)系,提高綜合素質
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不僅要面向全體學生,還要為學生的一生奠定基礎。所謂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從這個角度上講,任何一個學科都不是獨立的,必須協(xié)調合作,共同幫助學生形成綜合技能,才能適應未來發(fā)展需要。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重在興趣的培養(yǎng)。提高素養(yǎng)是主要的,理想成績只是副產品,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對于新課改中生物教學的模式有以下體會,新課標下的生物課要在教師為主導下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新課標下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并充分體現(xiàn)課堂教學中的互動,互動包括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教師具有控制權:決定討論的主題,設置話語的轉折點,引導學生的思路,要求學生的言語參與。筆者認為生物課堂教學可采取以下模式:
一、精心設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課堂教學中,新課的導入至關重要。恰當?shù)膶а钥梢詣?chuàng)造良好的問題情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 增加學習的主動性。例如生物之間的關系和食物鏈的特點可以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來說明;遺傳現(xiàn)象可以用“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生來會打洞”來說明;變導現(xiàn)象可以用“龍生九仔,九仔各不同”來說明等等。課堂中精心設計導言,利用學生們的“知新”欲望引導思考,開始新知識的探索以及運用有趣的小資料給學生提出疑問,不僅可以啟發(fā)學生自覺思維,還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二、認真組織,強化探究式教學過程。探究式教學是指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到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沒有興趣,我們的一切探索計劃就會落空。探究式教學是回歸知識形成的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推理、思維、決策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是探究的前提,問題的確立是學生探究的動因和目標。探究的實施既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也是提高學生能力的手段。學生只有在探究性學習的環(huán)境中,才能真正地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才能在體驗中學習,進行他們自己的科學探索。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二是給學生提供諸多事例,提供探究的材料;三是給學生提供指導,避免學生進入“死胡同”或鉆“牛角尖”;四是向學生提出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并鼓勵學生去探究。
三、巧妙安排,設計問題調動思維。一位英國科學家曾說過:“科學知識的增長永遠始于問題,終于問題越來越多深化的問題,越來越能啟發(fā)新問題的問題?!睂W生喜歡聽,就導致了多想,而多想就會引出多問。所以教學中有意地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疑問、故事和矛盾等去激發(fā)學生更多的問題。要讓學生愿意提問,那么融洽的師生關系。民主的課堂氣氛是前提。教師要平等民主地對待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挑戰(zhàn)權威,標新立異,這樣利于促使學生形成敢想、敢問、敢說、敢做的心理品質,形成良好的提問習慣。此外還應加強課堂問題教學設計,教師在課堂中多些指導激發(fā),少些批評斥責;多些鼓勵表揚,少些權威專制;多些民主平等,少些直接告訴結果或答案,多讓學生去嘗試成功或失敗來獲取新知。這樣使學習任務處于既適合學生但又具有挑戰(zhàn)性的水平,刺激學生進行思考、善于用腦。最后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還應該再將知識拓展延伸,提出更多的問題。
四、重視實踐,通過實驗提高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如果善于把那些既源于課程內容,又能夠引起學生探究興趣的生物學問題開發(fā)成實驗,或觀察、或探究、或實踐,則對于體現(xiàn)生物學科的特點具有重要意義。課外活動對提高學生的素質非常有益,是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許多技能的形成都是與此活動分不開的。以課外實驗驗證假設或猜想,不僅能為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現(xiàn)象及其變化規(guī)律提供事實依據,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觀察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更能以其豐富生動的內涵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發(fā)揮其獨特的功能和作用。教師應鼓勵學生去實驗、去探索、去研究,延伸課內,充分利用課外,開展研究性學習,使課內理論性的知識、理論上的解題思路,通過實踐、探索、論證,更好地掌握。學生一旦掌握了科學的觀察方法,對他們今后從事科學研究工作都是非常有益的。
總之落實新課標理念,培養(yǎng)生物科學素養(yǎng),任重而道遠。教學應該是授之以漁,應規(guī)范我們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在現(xiàn)代社會中,學生只要激發(fā)起興趣,就會從多種信息源中找到資料,學會自己學習。這種終生學習的能力就是我們?yōu)橹畩^斗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