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熱詞淵源
2013年10月下旬,北京、江蘇、上海、山東等省市相繼傳來醞釀中高考改革的消息,語文升、英語降成為趨勢和焦點。北京征集意見稿擬定2016年高考語文卷增至180分;英語卷減至100分,一年兩考,按最好成績計入高考總分,成績?nèi)暧行В粩?shù)學不變;文理科綜合從300分上調(diào)到320分。擬定2016年北京中考語文上調(diào)30分、英語下降20分。2014年起,山東擬英語聽力不再納入高考。江蘇2016年英語擬嘗試“一年兩考” ,以等級形式計入高考成績……中國人大程方平教授指出,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把另一個國家的語言擺在這么重要的位置,“當英語成為從幼兒園到博士后的噩夢時,英語不得不改”。同時,漢語作為母語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使命,著名譯者林少華稱“中文關乎心靈和審美”,通過高考的指揮棒提高母語的地位和重要性,或?qū)⒁馕吨鴩鴮W教育的大幅回歸。
時文選讀
最近一段時間,各地高考改革方案密集出臺,英語科目成了最大輸家。在山東高考改革方案中,英語聽力將被取消;英語在北京高考總分中的權重極有可能被削弱。而在江蘇,英語甚至可能“退出”高考,只以等級形式呈現(xiàn)。
英語高考改革并非空穴來風,這恐怕與社會對英語教育的偏見大有關系。英語教育呈低齡化現(xiàn)象,從幼兒園開始英語就成了必修課,這樣“受重視”讓其他科目的老師羨慕嫉妒恨。重視歸重視,但國人啞巴英語、中式英語現(xiàn)象卻未得到改善,到頭來仍然無法用英語與世界交流。
英語教育中存在的種種浮躁現(xiàn)象固然不能忽視,但強行對英語熱降溫,顯然不明智。英語不僅是一門語言,更是世界先進科學與文化的載體。一旦將中華文化置于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中,我們就可以看到不論是科學、文化還是藝術領域,不使用英語都很難走向世界。
從時間分配上看,少學英語未必就有時間多學漢語。而且各種語言雖然產(chǎn)生于不同的歷史與文化土壤之上,但在基本功能上卻是相通的。這種相互影響的趨勢也是世界現(xiàn)代文化交融的重要標志。其實學習英語與學習漢語從來都不矛盾,倘若發(fā)掘出兩者相互融通之道,會更有利于語言學習和培養(yǎng)文化自信?!拔逅摹币院?,錢鐘書、季羨林等一批國學大師,正是在中西文化的比較和碰撞中成為一座座學術高峰。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應該改革現(xiàn)行的英語教育制度。正如我們也有必要重新審視我們的漢語教育制度一樣,英語教育需走出啞巴英語、中式英語的窘境,這對漢語教學和其他語言教學同樣具有借鑒意義。但盲目通過高考來強行改變,刻意讓英語熱陡然降溫,還請慎之又慎。
【素材分析】多年來,國人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過于急躁、忽視母語等問題,但也不能否認利用英語與世界溝通的重要性。如果只是簡單地給英語降低分數(shù),而忽視英語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地位,那么對漢語學習的幫助也是有限的。
【適用話題】1.英語和漢語;2.文化共融;3.強制;4.謹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