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華
【摘 要】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我認為培養(yǎng)學生識字興趣,讓學生愿意識字,喜歡識字,逐步形成識字能力,是為自主識字、大量閱讀打好基礎。筆者從事了十幾年的語文教學工作,從積累的教學經驗中,文章淺談了如何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能力。
【關鍵詞】識字能力;低年級學生;語文教學
一、創(chuàng)設情境,在游戲中學習漢字
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常常受興趣和情緒支配。我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知道孩子愛動、愛玩、愛做游戲。所以我在課堂中適當設計了一些有趣的游戲,讓孩子們在情境中和游戲中不知不覺地認識事物、認讀詞語、學習漢字。例如:一年級上冊第三課《在家里》,(這堂課我運用了多媒體教學)在課前我運用了談話導入:問“孩子們你們在家里都幫爸爸媽媽做什么?。俊焙⒆觽兊脑捪蛔右幌戮痛蜷_了,有的說“給媽媽拿拖鞋”有的說“給媽媽端水”等等。隨即我在大屏幕上展示了文中插圖,讓孩子們觀察圖上有哪些家居擺設。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過來。我指著圖畫對大家說“你們誰能說出準確的名稱,并且能把相應的詞語貼到家居擺設旁?!彪S即孩子們把“電視、臺燈、電話、報紙”這些詞語貼到了相應的家居擺設旁,圖文對照,讓學生練讀詞語。這樣的認讀漢字很有趣,孩子們在快樂的氣氛中愉快的學習。
二、自主探究,在感悟中發(fā)現漢字規(guī)律,培養(yǎng)識字能力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要讓學生喜歡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逐步培養(yǎng)獨立識字的能力?!币虼耍處煴仨毦哂袓湫碌膶W生觀,相信學生是具有巨大潛能的生命體,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我在教學中,沒有過多地包辦代替,而是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漢字,自主探究漢字,在自主感悟中發(fā)現漢字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習漢字的能力。例如:《烏鴉喝水》這篇課文中出現的兩個學生容易混淆的字“喝”、“渴”。學生在識記時有一定的困難,我在教學中利用生活實際問“孩子們,你們口渴了怎么辦???”孩子們爭著說“那就喝水啊”,我便順著孩子們又問“那喝水用什么喝啊?”孩子們馬上說“當然用嘴喝了”。我馬上用稱贊的語言對孩子說“你們真聰明”??柿讼氲剿人鸵米?,那么就自然記住了這兩個字。
三、猜字謎,編兒歌,在興趣中識字
1、編謎語、兒歌
低段的孩子注意力就那么一會兒,要抓住時間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也試著用了很多方法,后來我發(fā)現用猜字謎的方法很不錯,把一些生字編成字謎兒歌,讓學生在猜字謎的過程中識記生字。剛開始的時候,我編了一些兒歌幫學生記憶。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告),一堆毛,兩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毯),眼睛上面一少年,勤儉節(jié)約少花錢。(?。┱径徊涣?,慶二不大,街邊一間房,買賣東西忙。(店)一點一橫長,口字在中央,戴頂大帽子,幾字底下藏(亮)。后來,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就能自己編兒歌記字了。比如:劉方的“魔”,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南陽,南陽有個樹林子,長在鬼頭上。樓元昊的“旁”一點一橫長,八字在中央,戴個半截帽,下面是個方。趙宏峰的“金”,一個人,他姓王,兜里裝著兩塊糖等。
2、編故事識字法
編故事識字法就是把漢字的幾個部件利用故事巧妙地聯系起來,幫助學生識字的一種方法。此方法適用于識記字形復雜的字。多數漢字是由幾個部件組成的,如果發(fā)揮想象,把幾個部件巧妙地聯系起來,讓一個個抽象的字變成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這樣既使枯燥抽象的筆畫變得富有靈氣,又給識字增添了趣味性。如:“滅”字(發(fā)生火災時,用水去澆滅);“游”字(有一個戴著泳帽的小孩子正在方形的泳池里游泳);“左”字(左邊的人在認真工作);“右”字(右邊的人在大口吃東西)。這樣一想,這些字就會深深地印在腦子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這一刻也得到了發(fā)展。
3、部件識字法
所謂部件識字法,即是利用已學過的熟字部件,通過“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換掉字的偏旁,幫助學生識字的一種方法。此方法主要適用于形聲字和部件相同的字。如,記憶請、情、清,利用已學過的“青”字加上“氵”就成了“清”,再聯系“清澈的河水”就知道了“清”與“水”有關,又理解了字義,“請”,人要用嘴,所以就有一個言字旁;情,與心情有關,所以加上“豎心旁”。利用形聲字的聲旁和形旁識記字,既利于掌握漢字的聲,又利于掌握漢字的形和理解漢字的義。
四、識字途徑多元化,培養(yǎng)學生識字能力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擺脫課堂的束縛,鼓勵孩子們在生活、閱讀中開動腦筋識字,這樣一來識字自然就融入到孩子們的活動和學習中去,孩子們自然興趣大增,紛紛以多識字為榮,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有:
1、在生活中識字
生活是學生識字的廣闊天地,家庭、街道、商店、學校都是學生的識字環(huán)境。生活用品上的漢字,如:電視字幕上、廣告上的漢字都能激起學生識字的欲望。如在教學《語文園地》中認識牌匾一題之后,就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上街去認識路標及牌匾或街頭廣告上的生字。在教學《菜園里》一文時,可讓家長帶孩子到自己的菜園里走一走,讓孩子摸一摸,看一看,認一認各種蔬菜,然后把蔬菜的名稱寫下來讀一讀。讓孩子們逐步養(yǎng)成在各種場合識字的習慣。
2、在課外閱讀中識字
引導孩子在課余進行詩文經典誦讀,既提高了孩子的語文素養(yǎng),又提高了記憶貯存。孩子經常在課外誦讀報紙、背古詩,一個學期下來,有不少學生都能背誦二十多首古詩。經典的智慧或先人的智慧語言不斷輸入幼兒純凈的心靈,日后必定深刻影響一個人的思想行為。而目前最顯著的作用就是通過古文誦讀,能大大促使孩子識字。課外閱讀寶貴的識字資源可以說是取之不竭,源遠流長。
五、展示識字成果,激勵學生主動識字
學生已掌握了識字方法,具備一定的識字能力,有了強烈的識字愿望時,他們就會從各種各樣的渠道來認字,增加自己的識字量。他們親身實踐,利用廣告、商標、路標……來識字,通過收集資料來識字,并且自制生字卡片。班里每一位孩子都建立了識字袋,凡是遇到感興趣的生字,孩子們都會主動將生字制作成識字卡,放到自己的識字袋中,定期整理,并把識字卡帶到學校里,與其他孩子進行交流。班里還設置了“展示臺”定期展出孩子們的識字成果,有了這一讓孩子展示識字成果的舞臺,孩子們在課外識字的熱情特別高漲,識字量也在不斷增加。正是這展示的舞臺,讓他們擁有了大顯身手的機會,找到了成功和自信。
總之,在識字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采用相關的教學策略,開發(fā)、利用生活和社會中豐富的教育資源,構建生活課堂,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引導學生自主識字,提高識字能力,為閱讀和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