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該文主要通過中職學生實習期間的英語口語水平的變化,論述了真實語境對英語口語水平的影響,從而為今后的口語教學提供了一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英語口語 中職學生 真實語言環(huán)境 輸出假設理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2(b)-0200-01
21世紀全球融合的腳步越來越快,全球性的語言——英語的使用范圍更廣了。隨著中國與世界的交往的不斷增加,學習英語的浪潮席卷這片土地。英語學科也成為學校的必開學科,在這種形勢下中等職業(yè)學校也順勢而為開設了英語課,只是培養(yǎng)目標有別于普通高中。
眾所周知,第二語言的習得是培養(yǎng)學生能有效的運用語言進行交際,其中口語即具有很鮮明的語言行為的功能。著名語言學家哈奇指出:凡使用口語的人都得有面對面的對象……然而現(xiàn)實境況是“啞巴英語”已成為英語學習的瓶頸,在中等職業(yè)學校更是如此。一段時間以來,教學界一直都在探討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技能。在我們國家學生缺少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來提高自己的口語水平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的學生用了幾年的時間學習英語語法,做了幾年的語法題,可是遇到老外時幾句簡單的問候都不敢大膽的說,語言就這樣被學死了。這是英語教學中無法躲避的事實。
中等職業(yè)的學生不同于普通高中生,他們所學的技能的應用性是他們學習的動力。Nunan曾提出“學習的目的不是單純掌握前人創(chuàng)造的知識……學習的目的是發(fā)展能力和態(tài)度”。我們國家在教學大綱中明確規(guī)定職業(yè)高中的英語教學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實際使用英語交際的能力。交際離不開口語,提么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已成為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輸入假設理論主張以一種方式習得語言,即通過接受可理解性輸入,以i+1的模式促進他接受輸入的語言,從而提高其語言技能。但此觀點引起了爭議,首先,學習者能認識到自己欠缺的語法知識;其次,輸出能幫助學習者檢驗其交際的成功與否;最后學習者可以談談自己的輸出確定問題及解決的辦法。兩種理論互相貫通補充,但筆者更傾向于后者,有了理論基礎,就要想出行之有效地途徑以幫助職業(yè)高中學生把課堂上吸收的英語知識能夠時時實地的說出來。
通過對兩種語言習得理論的理解以及口語教學發(fā)展歷程的研究,對這一課題進行實證性研究具有一定的意義。本人從2008年開始這一課題的資料準備和搜集工作。學生要在自然交際情景中養(yǎng)成運用語言的能力,通過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活動來完成任務而獲得交際經(jīng)驗。同時Swain也指出學習者需要一些機會在語言中制造一些可理解性信息。在這些理論指導下,本人以丹東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11級餐飲服務專業(yè)的兩個班級作為被試開始對其進行了實證性的跟蹤調(diào)查,以了解真實語言環(huán)境對其口語影響的程度。前期的準備工作中,首先對本校120名旅游專業(yè)的學生進行了調(diào)查問卷,內(nèi)容主要包括:你喜歡英語課嗎?你認為英語口語對你將來的工作有用嗎?如果你將來的工作取決于你英語口語的好壞是否從現(xiàn)在開始能促進你學習英語?阻礙你大膽說英語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等等。對所獲得的資料研究分析以后,作者得出一個結論:該專業(yè)的學生并不抵觸英語,但是對他們最大困擾是:自己的口語無論怎樣學都沒有太大的起色,總是張不開嘴,面對外教膽怯害羞。
找到問題癥結所在后,提出了本課題的假設——真實語境對口語水平的提高是否有一定影響。接著對兩個實習班進行了口語測試,測試結果表明他們的口語表達水平在日常對話中無太大差異水平相當,這位試驗提供了可信度。2009年秋季學期開學后,被試的兩個班走上了實習崗位,開始了為期半年的實習期。其中1班(控制班)被分到丹東本地的三星級酒店實習,2班(實驗班)被分到北京的四星和五星級酒店實習。通過對比就會發(fā)現(xiàn),前者的環(huán)境相對封閉,接觸外國人的機會少之又少,英語基本上是派不上用場了,而后者卻與之相反,由于北京的開放現(xiàn)代化的環(huán)境,又是世界聞名的政治文化中心,英語的使用率之高是可想而知的。實習之初,作者跟隨實驗班進駐到一家北京五星級飯店,經(jīng)過短期培訓后學生被分到了各自的崗位,不可避免的要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打交道,剛開始,學生很緊張,口語的使用不是很流暢,好在客人比較隨和并不耽誤溝通。
過了一段時間以后,逐步的會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悄然發(fā)生的變化。那就是原來不敢張口現(xiàn)在敢說了,原先學的死板的口語現(xiàn)在“活了”,自信出現(xiàn)在他們的臉上,“原來張口說英語并不那么難啊,只要讓彼此能聽懂能溝通”,真實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口語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一點和我們到國外留學的經(jīng)歷有點相似,幾個月的時間可以日常會話,道理是一樣的。
在半年實習期間,該文作者跟蹤記錄了實驗班的每位學生的點點滴滴的變化,可以說第一時間掌握了第一手的詳實資料,為本次試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實習期結束后,兩個實習班回到了學校,為了驗證不同語言環(huán)境對口語水平的提高究竟有沒有影響,作者又對他們進行了一次測驗,結果發(fā)現(xiàn)控制班的學生的口語水平無明顯變化,而實驗班的學生口語之流暢遠遠高于控制。
即使有些問題也不裹足不前,讓人耳目一新,刮目相看。在這個不爭的事實面前本研究得出這樣的結論: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對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通過對學生口語水平在真實與非真實語境下的變化的對比,研究和探索,為今后中等職業(yè)學校在英語口語教學的模式方面提供了一些借鑒,無論課內(nèi)還是課外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仿真的語言環(huán)境,對教者還是學者都是一個事半功倍的途徑,畢竟學以致用是中職學生學習的最直接的動力也是源動力。
當然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涉及的試驗單一,說服的力度不夠過硬,有待同行批評指教,不勝感激。